stf1吧 关注:314贴子:41,267
  • 9回复贴,共1

【集合】原来课文可以这么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生时代没有留心过,现在静下心来翻一翻南瓜的课本(人教高一的),家长开放周又去听了一节他们语文老师的课,才发现课文如果细细品味还是很美的。


1楼2015-04-24 19:58回复
    以下是必修三的内容,诗歌部分截取有些多,有的比较短的就直接全文上来了···


    2楼2015-04-24 19:59
    收起回复

      3.老人与海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5楼2015-04-24 20:00
      收起回复
        4.蜀道难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tuān 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楼2015-04-24 20:00
        收起回复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⑼。
          一去紫台连朔漠⑽,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⑾,环佩空归夜月魂⑿。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⑴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7楼2015-04-24 20:01
          收起回复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 广泛地 学习,而且每天 检查 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 ,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 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 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7楼2015-05-10 11:56
            回复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20楼2015-05-10 11:58
              回复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5-05-10 11:58
                回复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焉,惑矣(21)。彼童子之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7)乐师百工(28)之人,不耻相师(29)。士大夫之族(30),曰师曰弟子云者(31),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3)。”呜呼!师道之不复(34),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5)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9),不拘于时(50),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51),作《师说》以贻(52)之。[1]


                  22楼2015-05-10 11:59
                  回复
                    这几篇你们自己看看吧。
                    1.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3015.htm
                    2.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3023.htm
                    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http://baike.baidu.com/view/4173336.htm


                    24楼2015-05-10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