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去病的性格是不是很冷,很孤,本来可能只是无根据猜测。
但很明显,这种猜测已经更加无根据地引深到霍去病因为其内心(孤冷到)缺陷甚至偏执,于是卫家做为其母亲所出(具体应指外婆,卫青卫子夫卫少儿等在司马迁笔下的一个个所谓,其实就是说他们不是同父所生,卫青姓郑,卫子夫姓卫,卫少儿天知道),成为霍去病的大所有人大债主。这一条,是更加的没有根据了。
实际上,霍去病的家国观一点也不缺陷,不偏侠,相反,是对生命本真的尊重,并以此为基础对生命的可能性的信任和热情。这样的霍去病才能在缺少爱的宫庭内斗之家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霍去病不可能与卫家真正亲近,同时,他的能力为卫家不容。河西第一战的死亡陷井,表面上也是一个名利陷井,而在霍去病眼里,那却是一个卫护家国宣扬汉家国观念的行动。卫家是一个为了权力失去家国本性的家族,但这不能成为放弃家国理想的理由。说得酸一点,这叫出淤泥不染。
霍去病具有太阳一样的热情,这是他顺应当时的有志有才之士而使自己成为他们中最出色最值得追随的一个。
在我看来,阴谋在霍去病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逞,却在后来起了作用,最关键的地方应该是他不幸在某个问题上让追随他的人心寒。这件事是李敢父子之死。李广之死,霍去病不闻不问,李敢之死是对李广之死风波的压制,霍去病表现出一个所谓成熟的政客的无私德知轻重的一面。
李广之死,其时,卫青吃了亏,且把霍去病丢在漠北很可能被匈奴人围歼,卫青需要把霍去病弄成战败负责人,因此才逼死李广;而李敢之死,霍去病违背了良心顺从权势无视李广是被卫青逼死,且卫青的目的是为了害霍去病部一众汉军,因而已成为汉军公敌。为了压制李敢挑起的对卫青的公愤和行动,霍去病肯定表态和逼迫了李敢。这个立场使他失去了原有的最大资本和优势。
所以,大家完全说到两个方向去了。
卫氏对霍去病的阴手一直都有,以前没作用,漠北之后有作用,原因是李广之死和后续,公认是卫青之罪,而霍去病却是这些人的长官,他的职责本来是保家卫国,不幸变成了攘外安内了,他没有立场针对卫青,因为卫青的地位远高于李敢,李广已死,维护治安不该他做,但,有人逼他表态,他就真表态了,太以为个人是老大了,当他这么以为时,原来当他老大的人都不肯了,因为这时,他变了,变得不请理只讲权和利了。
当他的追随者不在,一群小人围了上来,更热闹,却没有真心维护他的人了。这时要害霍去病,当然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