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九月吧 关注:21贴子:1,524
  • 8回复贴,共1

【整理】司马昭安利(不完全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昭,字子上。这个名字的确承载了家族对他的期盼。
和司马师一样,师者,军也,众也。昭,既光明。
子元指的是万人之首,子上指的是万人之上。而他们俩都做到了这个地位……嗯。
(哦这里再补充一点 有一次有个朋友和我说,千古以来两帝并纪是十分少见的。而在晋书里,景帝纪和文帝纪都在晋书·帝纪第二)


IP属地:广西1楼2015-03-28 13:19回复
    【正始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转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于兴势。蜀将王林夜袭帝营,帝坚卧不动。】
    我突然想起这里旗子说过一个梗就是:关于司马昭不动,是不是他腿麻了起不来?


    IP属地:广西2楼2015-03-28 13:20
    回复
      司马昭的话,给人以一种他十分机智,并且十分会打仗的感觉。
      【林退,帝谓玄曰:“费祎以据险距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亟旋军,以为后图。”爽等引旋,祎果驰兵趣三岭,争险乃得过。遂还,拜议郎。及诛曹爽,帅众卫二宫,以功增邑千户。蜀将姜维之寇陇右也,征西将军郭淮自长安距之。进帝位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为诸军节度。淮攻维别将句安于麹,久而不决。帝乃进据长城,南趣骆谷以疑之。维惧,退保南郑,安军绝援,帅众来降。转安东将军、持节,镇许昌。】


      IP属地:广西3楼2015-03-28 13:20
      回复
        当然在记载里也有司马爹坑儿子,高平陵之变前一晚才和司马昭说的这个梗……这绝对是亲爹?!
        不过就算是被爹这样坑好歹司马昭第二天也起来参加了高平陵之变……也是不容易。


        IP属地:广西4楼2015-03-28 13:20
        回复
          【及大军讨王凌,帝督淮北诸军事,帅师会于项。增邑三百户,假金印紫绶。】
          这里说的就是淮南一叛,由司马爹亲自去平的。既然“帝督淮北诸军事”,无论如何也算是认可了他的实力吧。


          IP属地:广西5楼2015-03-28 13:21
          回复
            【寻进号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二军败绩,坐失侯。】
            东关之战,没打赢(我不知道为什么无双6和7里司马昭都能和诸葛诞吵起来,然后都要司马师亲自来打就打赢了……)
            东关打败以后司马师把责任怪到了自己的头上
            但是实际上主要是诸葛诞有点问题……
            然后王仪说了一句责在主帅,司马昭就把他拖出去杀了
            所以其实司马昭真的要对人动刀子
            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强的理由吧
            【王仪(?—252年),三国时期曹魏人物,大司农郎中令王修之子,为人高亮雅直。于公元252(嘉平四年)的东兴之战中,担任司马昭的参军,东兴之战魏军惨败,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负责,王仪说责在元帅。司马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令人斩之。有一子王裒。】


            IP属地:广西6楼2015-03-28 13:21
            回复
              【蜀将姜维又寇陇右,扬声欲攻狄道。以帝行征西将军,次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欲先贼据狄道,帝曰:“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谷作邸阁讫,而复转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诸羌,为后年之资耳。若实向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今扬声言出,此欲归也。”维果烧营而去。】
              ……我还是觉得,司马昭的天赋点在了战争上,十分的机智
              【会新平羌胡叛,帝击破之,遂耀兵灵州,北虏震詟,叛者悉降。以功复封新城乡侯。高贵乡公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户。】
              后来就是司马师把李丰用刀把儿捶死了以后又清了一批人,废了曹芳立了曹髦


              IP属地:广西7楼2015-03-28 13:22
              回复
                【毋丘俭、文钦之乱,大军东征,帝兼中领军,留镇洛阳。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真正到了淮南二叛的时候,司马昭并没有去,而是留镇洛阳
                等到司马师病重回了许昌的时候,他跑过去看了司马师
                不管怎么说都算是见到了最后一面吧……(这段说起来好心塞)
                【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这时候皇帝是曹髦,他想削司马昭的兵权
                因为这时候司马师去世,是最好削的时候
                然后后来兵权没削成
                曹髦不是傻子,当初钟会就夸了他一句: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但是司马师听了以后就不太高兴了:我去,你要聪明了那要我司马氏干什么?到时候等你捅出什么篓子了我再做了你
                司马师就只回了一句:社稷之福


                IP属地:广西8楼2015-03-28 13:23
                回复
                  【帝曰:“异不得至寿春,非其罪也,而吴人杀之,适以谢寿春而坚诞意,使其犹望救耳。若其不尔,彼当突围,决一旦之命。或谓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他变。料贼之情,不出此三者。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禀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
                  然后司马昭就做出一副自己的兵不行的样子
                  并且还让人去散播谣言说吴国的军队就要到啦
                  为的是让对面放松警惕
                  毕竟算是一场拉锯战【?】吧
                  然后诸葛诞那边由于觉得救兵就要到了,不用再过那么艰苦的日子了
                  就相对放松了粮食的控制
                  没过多久寿春城内的粮食就开始少了


                  IP属地:广西11楼2015-03-28 1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