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志吧 关注:10贴子:914
  • 9回复贴,共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25 09:07回复
    廿九日帖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硬黄纸 唐摹本 行楷书。纵26,37厘米 横1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
    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世传王氏父子真迹,当推此帖为冠,为研究王氏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25 09:08
    回复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
      释文:
      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藏印钤南宋“绍兴”连珠印、“内府书印”,明文徵明、刘承禧、吴廷及清曹溶等印。另有两方古印(文不辨)。原有清乾隆内府诸印和乾隆题语,已被刮去。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即堵水的堤。“东山松更送八百”应是一句,其意是需再植松八百棵作护堤、美化之用。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宋内府《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录》,明董其昌《容台集》,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安岐《墨缘汇观》著录。刻入明吴廷《馀清斋法帖》、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清《三希堂法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25 09:17
      回复
        王献之 《舍内帖》,临本
        王献之 《舍内帖》,首刻于《淳化阁帖》,曾入宣和内府,《宣和书谱》有录20世纪30年代为张学良收藏,后入伪满奉天博物馆。今已不知下落,只能由墨迹影印件睹其形迹,追怀风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25 09:26
        回复
          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王献之《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
          王献之《送梨帖》附柳公权跋,米芾《书史》记载,认为是王献之的字,而《宣和书谱》却收在王羲之名下,今见墨迹卷中并无政、宣玺印。可知例外仍是很多的。宣和藏品,在靖康之乱以后,流散出来,多被割去玺印,以泯灭官府旧物的证据,这在前代人记载中提到的非常之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25 09:28
          回复
            王献之 《鹅群帖》 (传为米芾临本)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25 09:32
            回复
              明文彭题跋
              “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 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 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 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 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 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释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 谢生未还,可(何)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3-25 09:36
              回复
                兰草帖 原迹为明吴廷收藏 清时刻入《快雪堂帖》
                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帖沉着痛快,已开颜鲁公之先”。也有人认为,此帖平淡天成,而虚婉灵和,为王献之尺牍中“质量最好者”(见杨震方《碑帖叙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25 09:38
                回复
                  王荟(464-549)
                    字敬文,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历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一生恬淡虚静,不竞荣利。善书,书法笔锋挺秀,与其恬虚守清、不竞荣利的人品相近,辽宁博物馆藏有其书法摹本《疖踵帖》、《翁尊体》。 王荟《疖踵帖》、《翁尊体》 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唐摹本。
                  点击右键下载高清晰图片[1][2][3][4]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荟顿首□□□□,
                  为念。吾疖肿□□,
                  甚无赖,力不□,□
                  顿首。
                  翁尊体安和,伏
                  慰侍省,小儿并
                  健。适遣信集泽。
                  □邨,自当令卿知
                  吾言之不虚
                  也。郭桂阳已至,
                  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
                  将甲甚精。唯王
                  临庆军马小不
                  称耳!以病告皆
                  差耶,秋冬不复
                  忧病也。迟更知
                  问。 七月廿七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3-25 09:41
                  回复
                    王徽之
                    字子猷,羲之子,弟王献之,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善书画。子猷生性卓荦不羁,性好竹。时人钦其才而秽其行。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
                    《新月帖》,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徽之书,唐摹本。此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宋《宣和书谱》。评其书法“作字亦自韵胜”。
                    释文:
                    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
                    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
                    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
                    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
                    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
                    徽之等书。
                    姚怀珍,
                    满 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25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