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朙吧 关注:2,272贴子:59,476
  • 12回复贴,共1

南明时期的三大战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末三国有决定天下形势的三大战役,而在崇祯殉国后的南明时期,也有决定天下形势的三大战役,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官渡、赤壁
这里就简述一下南明时期的决定天下的三大战役。


1楼2015-03-15 14:07回复
    第一场,山海关之战,也叫一片石之战
    时间:1644年4月
    参战方:一方是李自成的顺军,另一方是吴三桂的辽镇和多尔衮的清军。
    兵力情况:顺军兵力大概不到十万;辽镇约约万,清军约七八万。
    战役背景:1644年,3月份,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殉国,明朝灭亡,而后经过一系列的曲折变化,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投降满清,打算把中原卖一个好价钱。
    过程和结果:先期顺军和辽镇接战,顺军优势,辽镇不敌,然后清军出战,最终顺军战败,清军获胜。
    战役影响:一、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此由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二、清廷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以吴三桂为倡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2楼2015-03-15 14:07
    收起回复
      第二场:桂林之战,衡阳之战,统称为两蹶名王
      这两战时间很靠近,影响都集中了一起,就算一场战役论述。
      桂林之战,1652年六月到七月,参战双方,李定国的明军和孔有德的清军。
      战役背景:山海关之战后,满清入关。在明末这个比烂的时代,满清属于不是特别烂的那只,结果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满清得了天下。
      可以说,满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北方、江南等大片土地,军事胜利来的太快,这是满洲太君们根本没有想到的,也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原来的南明军队大批大批的剃发降清,当了二鬼子,成为了满清进攻南明的急先锋。
      满洲丁口不过十万之数,打下中国,靠的就是这些汉奸二鬼子,这点就是后来的雍正自己也说过,《大义觉迷录》卷一载雍正“上谕”说:“至世祖章皇帝(顺治)入京师时,兵亦不过十万。夫以十万之众,而服十五省之天下,岂人力所能强哉!……其时统领士卒者,即明之将弁;披坚执锐者,即明之甲兵也。”
      到了1652年,清军已经先后消灭李自成政权、张献忠政权、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击破鲁监国政权,平定各地的反清活动,比如江西的金声桓、山西的姜镶、广东的李成栋、西北的王永强、丁国栋等等等等,天下只剩下一个永历政权了,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而负责攻略湖广、广西方向的清军主将是孔有德。
      而这个时候,一直呆在云南等地的张献忠余部孙可望等人,归附了南明,决意出兵抗清,一路向北进攻四川,由刘文秀统率,而当时清军驻守在四川的是吴三桂。战役的过程简述,就是一开始,三桂兄被刘文秀打的满地找牙,连续丢了重庆和成都,都准备放弃四川,撤回陕西了,结果在撤退前夕,准备反击一下,结果刘文秀骄兵战败,之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3楼2015-03-15 14:08
      收起回复
        另外一路向东,由李定国统率,和孔有德的清军交战。
        这一站的过程简述,明军主力和清军主力在距离桂林不远的地方野战,结果就是明军大胜,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孔有德狼狈逃回桂林城,然后李定国率军围城,最后破城,孔有德自杀,子孙被明军杀光,绝后。
        孔有德自杀前,对着子女说了一句话:苟得脱,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作贼,下场有今日也。
        意思就是,如果逃脱活命,就去出家当和尚;不要像你父亲一样一生做贼,落得今日下场。
        楼主点评:活该!
        李定国在桂林城里面击杀和抓获的人特别多,比如其中一个降将叫做陈邦傅,和他儿子一起被送到贵州,结局是“剥皮戮之”。
        这个家伙作恶多端,恶迹斑斑。
        桂林之战赢了之后,
        按照史书的记载是:方捷书发自桂林,其人穷日夜易马而奔。既至贵阳,直入殿墀,下马卧地不能起;灌以汤药乃苏,探怀中出捷书。于是大宴三日。
        可以想象,在当时满清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获得这样的大胜,何等的振奋人心。


        4楼2015-03-15 14:08
        收起回复
          然后就是1652年11月的衡阳之战。
          桂林之战,孔有德被击杀之前,满清已经决定由敬谨亲王尼堪统率满洲八旗精锐南下,本来是打算进攻贵州的,结果孔有德战死后,改为进军广西。
          在11月,明军和清军八旗遭遇。
          经过多年的战争,满洲太君们以为天下无敌手,结果李定国就抓住这点,用了一计,诈败设伏。
          然后清军统率尼堪,就中计了,追击明军进入伏击圈,结果当场被砍死,数千满洲兵被歼灭,堪称建奴起兵一来最大的损失。
          《永历实录》里面有一段记载:敬谨王者,素以骁勇闻,冠七宝金兜牟,揭
            金顶,交龙绣纛,率铁骑二十余,登蒸水旁小山,战(李)定国军,山下僧进茗饮,方
            啜,伏兵从山后竹条中出,挥刃击之,自顶达项分为二,从骑皆歼。


          5楼2015-03-15 14:08
          收起回复
            说起李定国两蹶名王的影响,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打破了满洲八旗不可战胜(无敌)的神话。
            实际上,这样说,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是戳破了满洲八旗不可战胜(无敌)的谎言。
            明末清初,是个比烂的时代,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八旗制度也不是什么先进的制度,甚至有些落后,如果比烂的话,可以和明朝的卫所制度有的一比。
            但是八旗制度胜在是个新生的政权,多少有些朝气和锐气。而八旗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努尔哈赤时期,而是黄台吉时期,收旗权归皇权,统一在皇帝手里。
            而在这个最强大的时期,满洲八旗精锐,在对上明军主力精锐野战的时候,也只是半斤八两,松锦之战。
            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满洲兵连精锐之师都算不上,只能算堪战之兵。
            借用游戏里面的一句话,打得好不如排的好,满洲兵虽然战力一般,但是排的时间好,刚好在明末这个比烂的时代,于是脱颖而出,成为了矮子里面的高个。


            6楼2015-03-15 14:09
            收起回复

              这一张地图是李定国在1652年两蹶名王之后的天下形势图,这种形势一直维持到1657年孙可望内讧。
              南明面积看上去不小,但是人口少,四川几乎没什么人口,云贵地区向来都是蛮荒之地,也人口不多,根基不深。
              而满清占据了天下大部分地区,而且都是有钱有粮有兵的地方,比其西南那破烂地方,不知道好多少倍,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已经认识到在军事上不可能击败南明,那我是该说明军太强大了,还是清军太烂了?


              7楼2015-03-15 14:10
              收起回复
                以上就是第二场战役两蹶名王带来的影响。
                不过这里额外讲一下李定国和尼堪的衡阳之战的过程,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猪队友上面的话,就是说。
                清将尼堪带领大军南下,到了湖南。李定国命令马进忠和冯双礼两个人,诱敌深入,另外让张虎进攻辰州。清兵分救,李定国自己以精兵埋伏在永州白‘杲市,等清兵过来就一起出来把清兵一顿群殴。马进忠和冯双礼自永州绕后夹击,然后率领大军在蒸水这个地方等待马进忠和冯双礼。
                但是在贵州的孙可望不想让李定国成功,想让李定国陷入死地,就秘密的命令马进忠、冯双礼由湘潭退到宝庆,结果李定国不知道这事。
                ( 大家说,这是不是猪队友,最佳第六人?)
                然后尼堪赶到了衡州,李定国伏兵在北门,然后自率精锐主力迎战桥南,重创清军。然后再战,尼堪恃勇犯阵,最终一战而下,尼堪战死,明军大获全胜,斩首满兵数千级。


                8楼2015-03-15 14:10
                回复
                  第三场,南京之战。
                  时间:1659年5月到6月。
                  参战双方:明军朱成功部和张煌言部,清军江南驻军和湖广援军、西南援军。
                  战役背景:西南地区经历了三王内讧,清军集中全国的精兵强将,三路进攻云南,满清的江南地区空虚,东南地区的明军郑成功和张煌言联合从海路进攻南京,出兵兵力十余万。
                  战役结果和影响:最终明军战败而归,清军获得最后的胜利。影响就是,南明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中兴机会,付之东流。
                  楼下就详细说下当时的情况。


                  9楼2015-03-15 14:11
                  收起回复
                    南京之战前面还有一场镇江之战,只是南京之战影响太大了,导致镇江之战的名声太小了。
                    当时郑成功带领十多万军队跨海而来,自己率精锐直扑镇江,当时清廷在江南地区兵力薄弱,但是在南京还有一只驻军,而且还有好几千的满洲八旗,于是清军提督率领南京的大军,与郑成功在镇江地区爆发了一场野战。双方兵力基本相当,清军以骑兵为主,而且还有数千满洲八旗。明军以步兵为主。
                    一番鏖战之后,明军大胜,清军惨败,全军覆没,数千满洲八旗或战死,或被俘虏,俘虏之后,被郑成功拉倒长江边上一排排给斩了。(这种情况,后来还发生过一次。李定国和郑成功两个人,是斩杀满洲兵最多的明将。)
                    这一仗之后,满清在江南地区的机动军事力量被横扫一空。大片的府县都反正,响应明军。


                    10楼2015-03-15 14:11
                    回复
                      镇江之战后,十多万明军推进到了南京城下。
                      当时南京有人向满清的两江总督郎廷佐献计,对郑成功说:“我朝有例,守城过三十日,罪不及妻孥;乞宽三十日之限”。
                      很多人就根据这话说郑成功轻信,然后中了缓兵之计。
                      但是我想说,郑成功在东南和清军打了十多年了,难道连满清有没有这个规矩都不知道? 退一万步说,他本人不知道,难道手下一大片都是脑残,也不知道?
                      不过当时的情况,是郑成功到达南京城下后,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一直拖着。
                      具体是为什么没有发起进攻,恐怕只有郑成功自己知道了,不过《伐清》这本书里面的那段推测,我觉得有几分道理的。
                      就是南京城太坚固了,明军的火炮攻不下来,所以要时间铸造大炮用来攻打南京城墙。


                      11楼2015-03-15 14:11
                      回复
                        明军在南京城下拖了好久,结果好几只清军援军赶到了南京城。
                        然后按照《小腆纪年》和《南明史》的说法,就是:有闽人林某犯法逃归于清,具言二十三日为成功诞辰,诸将卸甲饮酒,乘之可破;且请为导。
                        然后明军就战败了。
                        至于《伐清》里面写明军士兵大批大批到江边捕鱼之类的情况,史料里面也有写到,“纵酒捕鱼为乐”,并非作者自己瞎说的。


                        12楼2015-03-15 14:11
                        收起回复
                          我最佩服郑成功的地方,是他以一偶之地,几个小岛,供养了十数万军队,然后还能组织他们跨海远征,以当时的生产力,这简直不可想象。
                          军饷、粮草、装备等一系列的消耗,十数万人啊,能支撑的起来,这什么概念。
                          如果不是有孙可望在,我绝对会把郑成功的政治值设置为100,在39里面,政治值相关的,最主要的就是钱粮而已。


                          14楼2015-03-15 14: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