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绘吧 关注:91贴子:3,380

回复:【转】闲聊一些器材和技法内容(cos摄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已经有不少手机有曝光补偿等功能,曝光控制已经可以像卡片一样操作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机器是傻傻的。对于这一类机器,你需要了解其测光区域,并在测光区域放入平均亮度为0EV的画面【中灰,另一种方法就是放入1/4准备曝光到2EV的东西和3/4暗的东西】,如果不是微距一般来说是不需要考虑对焦的,比如拍人像,U20i的f/F只有1mm,向后对焦就已经可以让人在超焦距内了。要了解其实际测光区域,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放置一个纯黑和一个纯白对半开的画面,移动手机观察过曝情况,当纯白离开测光区域时过曝状况就不会再改变,U20i的测光区域大约是中间1/4面积。


IP属地:浙江17楼2015-02-18 15:32
回复
    PART.3 镜头成像
    镜头简单地说可以等效成一块透镜,把景物投影到传感器上。透镜并不是任何位置都可以清晰成像,根据透镜位置不同,只有某一个平面上的光源可以清晰成像,这个是焦平面,有一定距离的光源会逐步模糊,如果焦平面距离透镜比较远,像距近似就是焦距。由于有很多种大小的传感器,等效焦距的概念应运而生,以135底片尺寸为基准【36x24mm】相同的等效焦距视角是一样的,因为技法依赖于等效焦距而不是实际焦距,所以等效焦距用得比实际焦距多。同样的取景相对于等效焦距的拍摄距离是统一的,10倍大约就是短边1个头的高度,20是2个……
    实际使用中不同焦段使用的频率也不一样,比如旅行中广角端会大量使用【~24mm】,而人像会少些。一般旅行的话建议尽量配备24mm级别的广角,除了拍摄效果好以外,夜景防抖要求也会降低。长焦端【300mm+】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敏锐地发现能力,没练习过也不是那么容易用好,所以如果不是特殊需求【比如虚化】不需要太在意。


    IP属地:浙江18楼2015-02-18 15:32
    回复
      透视关系由景物间及其与相机间的距离决定,改变了距离比例,前后物体的大小比例也随之变化。【东山,1/250,F4.5,131mm,ISO100】


      IP属地:浙江19楼2015-02-18 15:33
      回复
        换别的焦距往前走往后走,前后云彩就不一定叠在一起了。【麓湖,1/500,F5.6,720mm,ISO100】
        拉长焦可以使树木缩到和太阳差不多的视角。【光圈以前就是这样拍然后开小光圈弄坏的,妥妥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次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如果倾斜相机或者改变被摄人、物的造型,那物体不同部分到相机的距离就会不同,此时就会发生透视畸变,对长焦,拍摄距离比较远,造型上的厚度对透视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广角、超广畸变就会很大,远超过镜头畸变【4%已经算很糟糕的了】,腿都拉长了有没有,房子都是歪的有没有。无论拉腿还是什么别的,透视关系都是看距离的比例,这个距离不是指相机到被拍摄物两点的距离,而是图上两个垂足到相机的距离。焦距并不直接影响透视,而是在这种距离上能否完成取景。


        IP属地:浙江21楼2015-02-18 15:36
        回复
          拉腿什么的大家都喜欢啦,靠近了就变长了,不要拉得太狠吓死人就好,所以机位很重要,不要使用固定的焦距拍摄,那样子你可能会为了构图而使用了不适当的机位,导致拉不了多少或者拉得太狠,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先调到最广角端小心观察效果,选好机位,然后再变焦调到合适的构图【拍摄时永远不要看自己用的是什么焦距,只有错误的距离,没有错误的焦距】,用多了就可以凭经验选机位了。不搞那种特别彪悍的效果一般来说24mm的效果已经比较让人满意了,有时还会过大,需要用更长的焦距来获得所需的所需的构图。
          经验心得,个人喜好,你应该有属于你自己的……
          1. 以超焦距吞下你要拍的一切,超焦距的运用后面再说。
          2. 距离就是一切,不要看焦段,不要过度疯狂地使用最广角端,一切以合适的机位和取景为准。
          3. 可以通过大倾角,竖拍甚至斜拍把镜头靠得更近,另外大倾角拍摄可以让垂直线条快速汇聚,出来的效果更强烈。翻转屏是很实用的东西,对于高机位、贴地机位都很方便,旋转屏可以满足横拍和竖拍需要,比较好,翻转屏只能满足横拍需要,也有很大帮助。
          4.在某些距离上取景有问题的话只能靠改变人物姿势解决,比如让腿伸向画面四角可以得到更近的距离。同样位置,通过让人物弯曲完成取景35mm也是可以做到巨大变形的。
          5. 在变形人物的时候通常要注意各部分比例要相对合理,也要避免出现比例突然大幅改变的情况【比如能看到的两部分距离差距比较大,而两者之间的部分被遮住了】,一般可以放大腿和头【或者单独拉腿,个人觉得连头一起放大效果比较自然】,缩小身子,效果比较好。人物平面与拍摄方向不垂直时变形会不那么好看,此时要控制好变形程度。
          6.因为背景是实的,所以背景要配合讲故事,需要精心挑选,不过由于有人物的存在,过曝有时也是可以接受的。[图片]图片来自:airradesummer的百度相册【YACA2013.8,1/80,F3.2,30mm,ISO100】
          身子弯曲到大致上垂直光轴位置变形会比较小,腿变形则比较多[图片]图片来自:airradesummer的百度相册【2012亚漫,1/45,F2.8,24mm,ISO100】
          尽量往前伸的话透视会很强,花和手不在边角也放大很多,说明是透视畸变而不是镜头畸变。[图片]图片来自:airradesummer的百度相册【YACA2013.8,1/60,F4,31mm,ISO100】
          如果画面是有内容的可以减少主体变形,避免让人注意力集中到变形上。


          IP属地:浙江22楼2015-02-18 15:37
          回复
            好累。不想搬了


            IP属地:浙江23楼2015-02-18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