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画:
【方名】七鲜育阴汤
【处方】 鲜生地15克 鲜石斛12克 鲜茅根15克 鲜稻穗2支 鲜鸭梨汁 鲜蔗汁各2瓤(冲)鲜枇杷叶(去毛,炒香)9克
【功能主治】 治伏号后期,阴伤未复者。
【用法用量】 前四味与枇杷叶水煎,去滓,冲入二汁内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十二节·伏暑伤寒【因】夏伤于暑。被湿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 邪伏膜原而在气分者。病浅而轻。邪舍于营而在血分者。病深而重。 【证】邪伏膜原。外寒搏束而发者。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 【治】邪伏膜原而在气分。先以新加木贼煎。辛凉微散以解外。外邪从微汗而解。 暂觉病退。而半日一日 之间。寒虽轻而热忽转重。此蕴伏膜原之暑湿。从中而作。固当辨其所传而药之。尤 必辨其暑与湿孰轻孰重。传胃而暑重湿轻者。则用新加白虎汤加连翘、牛蒡。辛凉透发 。从疹而解。传二肠则伏邪根据附糟粕。即用枳实导滞汤。.....其湿热粘腻之伏邪。亦多与肠中糟粕相搏 。蒸作极粘腻臭秽之溏酱矢。前方酌加枳实导滞丸、更衣丸等缓下之。必俟宿垢下至 五六次或七八次。而伏邪始尽。邪既尽。而身犹暮热早凉者。阳陷入阴。阴分尚有伏热 也。可用清燥养营汤...使转出阳分而解。解后。则以七鲜育阴汤。(鲜生地五钱、 鲜石斛四钱、鲜茅根五钱、鲜稻穗二支、鲜雅梨汁、鲜蔗汁各两瓢冲、鲜枇杷叶去毛、 炒香、三钱)。滋养阴液以善后。若邪舍于营而在血分。先与加减葳蕤汤。加青蒿脑、 粉丹皮。滋阴宣气。使津液外达。微微汗出以解表。继即凉血清营以透邪。轻则导赤 清心汤。重则犀地清络饮。二方随证加减。若已痉厥并发者。速与犀羚三汁饮。清火熄 风。开窍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