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传吧 关注:2,662,913贴子:60,081,110

外星人就在月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缺失,有兴趣自己去查


IP属地:江苏1楼2015-02-10 16:31回复
    本文也是转的


    IP属地:江苏2楼2015-02-10 16:33
    收起回复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2时56分“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
      在令全世界沸腾的电视直播中,人们突然听到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难以置信!……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他们正注视着我们!”此后信号突然中断,美国宇航局对此从未做出任何解释。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宣布终止一切登月计划,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至今仍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终极秘密。
      阿姆斯特朗说那句话的时候在月球上遭遇了什么?
      美国宇航局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近年来,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内的数位美国登月宇航员,屡屡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曾在月球上与外星人有过接触”的言论,引发国际轩然大波。而内幕消息更传言:美国政府其实一直在秘密频繁登月!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IP属地:江苏3楼2015-02-10 16:33
      回复
        第一章 事实是无情的
        第一节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第二节 人类的困惑
        第三节 第三只眼睛看神话
        第四节 神是什么?
        第二章 中国神话的秘密
        第一节 奇怪的宗教心理
        第二节 违背常理的崇拜
        第三节“天”是什么?
        第四节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第三章 扑朔谜离的月球
        第一节 天--月球假设
        第二节 远古时期有月亮吗?
        第三节 月亮的过去与现在
        第四节 万物生长靠月亮
        第五节 “天”在何方?
        第四章 科学家眼中的月亮
        第一节 月球从何而来?
        第二节 月球环形山之谜
        第三节 月球是中空体吗?
        第四节 科学要有科学的状态
        第五节 可能与现实
        第五章 地球之外有生物吗
        第一节 地球是宇宙的独苗
        第二节 茫茫宇宙觅知音
        第三节 6000年以前的星空
        第四节 卓尔金星
        第六章 人类的起源
        第一节 进化论是唯一的吗?
        第二节 达尔文的黑匣子
        第三节 现在的猿猴可以变成人吗?
        第四节 人可以被制造吗?
        第七章 神造人的经过
        第一节 人是神的产品
        第二节 无性生殖和处女生殖
        第三节 人类同源的神话传说
        第四节 混沌神话的真相
        第五节 历史上的巨人之谜
        第六节 人之初——破解《山海经》
        第七节 来自基因科学的秘密
        第八章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第一节 一个讨厌的话题——灵魂
        第二节 奥秘来自中国
        第三节 道教《道家》的精华
        第四节 来自科学的证据
        第五节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第九章 天地分离
        第一节 天地为什么分离
        第二节 “神”的战争
        第三节 可怕的武器
        第四节 太阳为什么消失
        第五节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第六节 切尔诺贝利说明了什么
        第十章 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第一节 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惊人的相似
        第二节 大洪水的地质证据
        第三节 是洪水还是洪灾
        第四节 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第五节 大洪水成因的历史疑问
        第六节 地—月分离是大洪水的真正原因
        第七节 幸存的人类
        第八节 文化和习俗中的洪水证据
        第九节 消失的大陆
        第十一章 修复月球的宇宙飞船
        第一节 月球曾经受过伤
        第二节 月亮受伤的神话证据
        第三节 使科学家头痛的月海
        第四节 女娲真的能补天吗
        第五节 “十日并出”与修复月球
        第十二章 人类的第一代文明
        第一节 文明的曙光
        第二节 第一次文明的蛛丝马迹
        第三节 大洪水与知识
        第四节 中介文明
        第五节 自私的“上帝”


        IP属地:江苏4楼2015-02-10 16:34
        收起回复
          第一章 事实是无情的


          IP属地:江苏5楼2015-02-10 16:35
          回复
            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些都是神的印迹,但“神”又是什么呢


            IP属地:江苏6楼2015-02-10 16:35
            回复
              其次,这次爆炸产生了大量“伦理哲学”,比如中国的孔子学说,就是一种道德哲学;几乎在同期产生的印度《五十奥义书》中也有大量道德伦理。“伦理哲学”的目的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说到底是为了拯救社会。
              第三,古希腊哲学,虽然以理性的自然科学为主,但它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人,它希望从肉体上拯救人类,把人类的思想从非理性中解脱出来。
              从那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关心过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放弃了对灵魂的尊重,转而关心起自己的肉体与感官。如果说,公元前五世纪的思想大爆炸是精神至上论,是精神文明;那么以后的文明基本上是物质至上论,是物质文明。客观地说,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远远将灵魂抛在了后面。
              想想看多么可怕,一群没有灵魂的人在地球上奔走,就像被砍掉了脑袋的中国古代战神“刑天”一样,盲目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将地球砍杀得面目全非。更可气的是,这群没有脑袋的人竟敢在自己的旗帜上明确地写道:人类不需要灵魂!
              人类应该停下自己的脚步,仔细想一想:我们拼命地创造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周围的世界?再也不能没头没脑地发展下去了。人类需要反思,文明的模式更需要反思。请记住《摩诃婆罗多》中一句对我们的批评:“在创造中走向愚昧”!
              我们今天回望这次爆炸产生的光芒,虽然事隔2500多年,依然是那样夺目耀眼。可以说,人类在这200年的时间里,突然达到了思想上的顶峰,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它。人们只能在一遍遍畅读圣人经典的同时,以无限羞愧的心情面对这无法超越的智慧。
              有人也许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会举出公元14世纪的“文艺复兴”作为证据。不错,“文艺复兴”确实是近代少有的一次思想革命,当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终于酝酿出了对当今文明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运动,产生了像达·芬奇这样一批知名人物。
              但客观地说,“文艺复兴”并不是创造,它是对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回归,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回归。古希腊文明在罗马帝国时代彻底衰败了,欧洲进入了整整500多年的黑暗时期,十字军东侵时,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幸运地捡回了自己已经丢失的文明。从反思的角度来看,这次文艺运动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将那次思想大爆炸的精华继承下来,而是将它的糟粕——古希腊文明继承了下来。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也没有创造出任何一种新思想,更没有一个人的成就可与思想大爆炸时期的人物相比。不但如此,而后的几千年中,世界也再没有出现过像佛陀、老子这样的人物。比如说,中国的魏晋玄学、朱程理学的各位大家,他们只是思想的继承者,或者说是集大成者,而不是创造者。
              然而,关于这次思想大爆炸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爆炸的原因与后来没有关系,它只与公元前500多年以前的文明有关。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人类突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智慧呢?
              让我们站在公元前500年这个起点上,回溯人类的历史,找到令我们不解的一切答案。  为此,我们必须对早期人类神话和各种民间传说格外注意,这是地球上最接近我们将要探索的那个时代的资料。
              让我们重新认识古老的神话吧!


              IP属地:江苏12楼2015-02-10 16:59
              回复
                第四节 神是什么?
                世界上是否存在广意的神?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就宗教而言,它是人本性在被压抑环境下的产物。在骨子里人类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神,从来就不崇拜什么神,而只相信自己,只崇拜自己。而使人类能够发生崇拜的关键点是能力。如果基督耶稣当年没有劈开红海,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如果太上老君炼丹炉中出来的不是长生不老的金丹,而是普通的烤土豆的话;如果……人间是否会有宗教还是一个问题。
                当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力相对弱小时,我们就将把握自然的能力当成神,或者将能够把握自然的任何智慧生物当成神。当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强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从神的那里取回一部分权力。也就是说,人类越强大,神的权力就越小。假如我们真的有朝一日能够用物理定律来规范整个宇宙,到那时肯定不会有神存在。说穿了,宗教崇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神,人们崇拜的是未来的人。
                这个观点也适合“神”真正存在时的情况,因为给人类留下印象的,不是神的形态,而是神的能力,这在史前神话中有大量的证据。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中,基本没有保留神的形态,大量留下的只是威力无比的能力,我们把它们称为“神力”,阿拉伯神灯的传说,中国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神力,这些神就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了,我们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崇拜。神是能力的本身,也是能力的载体。
                当然,现代的正统观点是不承认宗教和原始神话当中神存在的说法,因为神是原始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既然没有神,神话当然也是无稽之谈。
                那么,人类史前文明中的神灵,究竟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呢,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呢?
                “神是什么?”这是近年来人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神灵崇拜、神话及神像的过程提出的一个既严肃又荒唐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认为,原始的初民在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以后,产生了最初的神,将人类早期与大自然搏战的历史和观点附着在这些神身上,产生了美丽动人的神话。但思维科学同样告诉我们,人类的想象能力并非一匹脱缰野马,它也在受某种制约。不论多么奇怪的神,总是以某种现实的真实性作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论多么离奇的神话,最终都能在现实与愿望中找到构成它的原始素材。比如说,人类把飞翔的梦想,用人长上鸟的翅膀来体现,把“神行”的愿望用一个“快鞋”的故事来表现。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理解“神”这个宗教的神秘的概念,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造神过程吧!


                IP属地:江苏18楼2015-02-11 09:46
                回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尤使土著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 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从这个真实的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古老的神话和古老的神呢?
                  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早就注意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 ”(天主)一词的语根都是照耀的意思。实际上,世界许多民族的神都来自天空,或与光明、闪电等意思相连。比如,《圣经》中“上帝”一词在古希伯来语中就是“来自天空的人们”。
                  中国上古时没有对“神”字作具体解释,但以另外一个假借字“申”来表示,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申,神也。”在甲骨文中“申”字被写作“造字”,像一个闪电的形状,这表明,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神与天上闪电,火光之类的东西相联,与印欧语系中“神”这个词的语根完全一致。我们取出原始神话中“神”的几个特点:天空-闪电-神,把它们联系起来就是:神驾着一道闪电,从天而降。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圣经·马可福音》里的记载,耶稣说:“人子从云中来,带着巨大的力量和光耀。”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正在降落的宇宙飞船。
                  神来自天空的思想还表现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仪式上。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形式要算天帝崇拜,其最高仪式就是泰山祭天,为什么非要去泰山祭天呢?泰(太)山祭天是取其形高近天之义,这个思想从很古时就有。《礼记·祭法》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泰在此处不是指泰山,而是指高坛之意。后世皇帝祭天的天坛一般都是平地起高,以附合远古“泰坛”之义。
                  不但中国如此,几乎世界所有民族的祭坛都是平地起高,必在高处举火以祭,像产生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波斯祆教,此外,世界不少民族都在祭神时,不但要在高台上,而且要使用火,像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每祭都必须有火。
                  《众神之车》的作者丹尼肯在罗列了许多证据后,直接了当提出了上帝是个宇航员的观点。他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一批高智能的外星人驾着宇宙飞船来到过地球,原始的地球人被宇宙飞船推进系统的巨大闪光和轰鸣所震撼,把他们称为“神”,编入神话中,保留在雕刻和壁画之内,这就是神的起源。
                  我们通过对神话的系统分析后认为,当“神”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地球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人,只有许许多多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是神创造了人。当“神”与创造出来的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神”离开了人,神话是对这种记忆的记载。这个推论也许符合全人类神话的一贯性。


                  IP属地:江苏19楼2015-02-11 09:47
                  回复
                    第二章 中国神话的秘密
                    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古代宗教是“天崇拜”,但这个“天”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去崇拜虚无飘渺的天空呢?原来,中国天神话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它就是现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IP属地:江苏20楼2015-02-11 09:48
                    回复
                      第一节 奇怪的宗教心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几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心理,或者说是宗教需要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表面上被现代科学紧紧包围着,像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脑、汽车、飞机、火车等等,几乎侵入了我们每一个生活空间,但奇怪的是,这些科学的成果仅仅使我们的外表科学化了,而在骨子里,我们依然是宗教的。
                      说到宗教心理,全世界的各民族都不相同,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更是奇怪,它与全世界各民族不但不同,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永不虔诚的信徒
                      中国没有国教,这是一个事实!
                      在中国,除了本土宗教以外,世界上许多宗教都曾传入过中国,佛教在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前后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传入中国;基督教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传入中国;拜火教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创建于汉安元年,即公元142年……但发展来发展去,就是没有一种宗教能够形成一统江山的气候,大家几乎都在平行发展,游移在中国人宗教意识的边缘。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中国人没有宗教需求吗?其实不然,中国人的宗教需求是很强烈的。无论什么宗教,只要传入进来,都有人信,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真主的。除此而外,中国人更多是民间信仰,山神、土地、精怪、鬼魂、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只要灵验,中国人什么都信。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到家以后,先在财神、关公像前敬一柱香,然后转身又跪倒在祖宗的灵位前。
                      在盲目中信仰,也在盲目中迷失自己,这就是中国人!
                      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东西。他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不信,这也是事实!
                      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名叫杨元光。这一年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的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祷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直冲脑门,他破口大骂:你这个神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奉,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中国人对民间宗教的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脸子都不给。所以,民间的神都是短命鬼。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相传,崖山的山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太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深,必然会带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这就好像黑社会的“绑票”,打个电话告诉他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
                      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人推进太阳地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神吗?晒我们天神可以不管,晒一下天神的代理人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了。可见,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但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也有人说,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老子、孔子等先圣们的理论可以提供终极关怀的需要,所以无需信仰别的什么。但古希腊也有很发达的人文理论,为什么它的后人信仰了东正教呢?


                      IP属地:江苏21楼2015-02-11 09:48
                      回复
                        “天帝其降馑?”(《通纂》373)
                        “天上之载,无声无臭”(《诗·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尚书·康浩》)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并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心理的重要基础,否则,一切的研究统统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离历史的真相,听起来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关于中国奇怪的“天崇拜”,人们自然要问到两个问题;第一,天崇拜究竟是什么内容?第二,天崇拜是怎么来的?
                        天崇拜的内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种古文献都没有记载,现在的学者理所当然应该不知道。由于第一个问题不清楚,那么关于天崇拜的来历就更不清楚了。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转化来的,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严格地说,这个解释根本不能算作一个解释。殷商或殷商以前,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细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宗教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内容呢?再者,“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个提法本身就很朦胧,它是一个相当滑头的解释,可事实上又没有说出任何实在的东西。
                        如此说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来历不明的崇拜。不但来历不明,说也说不清楚。比如说。从天崇拜当中演化出了对“天道”的敬畏,但什么又是天道呢?这可难死中国人了,连老子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也说不清楚。在《道德经》中,老子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形容天道,不信的话就让我们读两段,保证搞得你恍兮惚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你搞清楚了没有?保证没有人敢说自己懂得了老子的意思。但这就是天道,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


                        IP属地:江苏25楼2015-02-11 09:53
                        回复
                          从殷商两代记载的实际用法看,天崇拜绝不是各种神性的集合体,它的崇拜对象就是自然的天空,《诗经·雨无正》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文中“浩浩昊天”指的绝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指虚无缥缈的天空,甚至可以说是指浩瀚无垠的宇宙。《周易》曰:“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中国学者引用,有些人还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里“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将此处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国上古文字表意上,天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虚无的天空。
                          中国古人崇拜虚无的天空,多么不可思议的崇拜啊!
                          有一则寓意深刻的笑话,说的是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作品琳琅满目,不由得使人驻足观赏、品头论足。当参观的人流来到一幅题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时,不觉都愣住了,因为这幅画仅仅有一个标题,整个画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您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说:“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们敢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绝不会有人说:瞧,画的真美呀!因为无从谈起。
                          那么,虚无的天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回答是彻底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在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都没有的画布了吗?什么都没有的天空,就是无形无质的虚空,也就是空无,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8
                          宗教崇拜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部事物的影响,比如,给予人们实惠的东西,即对人们生活有利的东西,像太阳驱走了黑暗的恐惧,使万物生长,因此后人崇拜它;当然对人们生活不利的因素,由于太强大,无法战胜,也可以使人对其崇拜,像瘟疫,它夺去人们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灭不了,所以,人们崇拜瘟神。总之,所有的崇拜对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产生联想的,比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可是古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等,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觉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星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国人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最不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或许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来反驳我们,但从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脚跨地弯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质上还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古代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宗教崇拜。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解释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否则,用现有的资料是不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甲骨文我们研究了近100年,上古文献我们研究了几千年,但至今问题没能解决。难道我们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资料出现以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吗?事实上,中国尚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话。当我们不能在文字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时,为什么不去考虑从神话中探源呢?
                          事实上,中国古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有趣的是,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黄帝、颛顼、柏高、十巫等神;“女娲补天”的神话涉及女娲、祝融、共工等神;“天倾西北”的神话涉及祝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并出”的神话涉及太皋 、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说,天神话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在神话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体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注意中国的有关“天神话”呢?因为中国的“天神话”自成一个体系。
                          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IP属地:江苏26楼2015-02-11 09:53
                          回复
                            第三节“天”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提出,因为这是常识。
                            现代意义上的天,主要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天的许多内容,比如,天这个空间并不是没有物质,它是由许多气体构成的,有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再比如,我们也知道,这个空间还分了许多层次,有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大气层。
                            这些本来是知道的,但读完中国古代神话以后,还是禁不住要问:天是什么?因为,我们感觉到,古代神话中的天似乎与老师讲的不一样。如果你不信,可以一起再读读这些美丽的神话。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曾这样问道:
                            邃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之?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郭沫若以文学的笔调翻译此诗大意说:
                            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传授?
                            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
                            有什么东西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
                            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
                            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穹窿的天盖共有九重,是谁动手经营?
                            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IP属地:江苏27楼2015-02-11 09:54
                            回复
                              第四节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及天崇拜的“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利的证据。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甲骨文中的汉字呢?原因很简单,古人在创造甲骨文时大量使用了像形思维,是对被记录对像形象的图画形式,例如,表示太阳的日字,写成“【造字】”,中间的一点代表太阳黑子;再比如,山字,写成 ,完全是高山的形状。因此,甲骨文的许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实背景,而这些背景,在以后文字的发展规范中都消亡了。所以,一个文字的真实本意,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后的金文中去寻找。
                              在甲骨文里“天”字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把天写成“【造字】”,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解释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这个解释让人不痛快,《说文》曰:“天,颠也,从一大。”颠,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后来皇帝祭天都选择高处,所谓的“泰坛”是也。一个站着的人怎么能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那么就等于在天与人之间划了一个等号。可大家不要忘记,在甲骨文那个时代,天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它是神啊!人怎么可以和神划等号呢?
                              再说,甲骨文关于“人”字的写法也不只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的,与“【造字】”(天)的结构大体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甲骨文的天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那也同样解释不通。甲骨文里有阳字,但没有阴字,在表示阴天、晴天时,它总是用“易日”、“不易日”来表示,也就是说,在甲骨文时期,阴阳没有形成文字概念(但已有图形表示或数字表示法),更不可能用正为阳来表示天这个概念。
                              所以,“正面站着的人为天”这个解释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甲骨文中的“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再仔细研究一下“天”字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圆圈似乎大了一些,与其他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下面的人形,而在头顶上的那个圆圈,这个字的解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造字】”即为天。
                              那么这个头顶上的圆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古人常常用一个个圆圈代表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阳的圆圈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的“天”字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头顶上像星星一样的一个圆形物体就是天。也就是说,古代的天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物质“天”,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这个意思正好和上述神话中的天概念吻合,真是太巧了。
                              此外,古埃及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样古老,在埃及的万神庙壁画里,埃及诸神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球形物或者手持圆球。我们认为,埃及诸神的造型,本意与中国甲骨文相同,诸神来自天,故头顶上的圆形物亦是天之意。
                              古代人的“天”,就是指人们头顶上像星星或太阳一样的圆形物体,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这就是从神话和古文字里得出的必然推论。
                              “天”有形,骇人听闻!
                              那么,这个天究竟有多大呢?甲骨文中另外一个“天”字的写法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甲骨文还有一个天字,写作“【造字】”,一横的下半部分也是一个人形,这个字与前几个字一样,表达的重点是上面的一横,而不是下面的人形。那么,“一”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里,“一”常常代表地平线,例如, (山)字,底下的一横就代表大地,再比如, (立)字,一个人站在大地上,此为立也,下面的一横同样代表大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甲骨文的准确释意应该是:人们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们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以上甲骨文、金文和中国有关“天”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因为它离我们很近,那么你就感觉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就在你的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的岩画,这些岩画历史古远,从古朴的技法看,尚在原始社会。这些岩画其中一幅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一个圆形的图像(见图一),像正在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形物“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所以大家一致将这幅岩画命名为“拜日图”,看起来也很形象。


                              IP属地:江苏31楼2015-02-11 0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