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玄清之气抑或是诸天星力都是一种天道显化,然则二者所异,便是道韵所存之多寡。诸天星力是最接近于天道本源的一种力量,所以他的强大亦源于此处。而你们自修道伊始,起步于玄清之气,待你们迈入星辰境时,玄清之气者众,而诸天之力者寡。要想增进修为,吸取诸天之力为其一,将玄清之气予以转化为其二。而玄清之气如何转化为诸天之力便在于在一个‘悟’字,用心去感悟天地之道,以自己所悟之道融于灵力之中,便可将之渐而化为道韵。”
“玄清之气若为湖,那么诸天星辰之力便是一滴浓墨。要如何使湖水尽数转化为墨,便源于你们对星辰之力的理解和对这平日里日积月累对这世间道理的感悟。所谓求仙问道,终究还是在于一个‘悟’字,能悟透,一日千里,朝入仙门夕成圣,悟不透,便是蹉跎一生也是于事无补。”
古师伯的话如玄音在耳,众人咀嚼于心,似乎都觉得有所明了,却又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
紫烟毕竟于此道较诸众人更有心得,古师伯此话便如画龙点睛之笔,让她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朝着古师伯深深的鞠了一躬:“多谢师伯为弟子解惑。”
而与此同时,本在冥思当中的秦云却也早已醒来,听完这段话后,也是眼眸一亮,似乎颇有所得
“你们回去将我今日所述,仔细领悟,至于能有多少收获便只能看你们个人的领悟能力了。先下便都散了吧。”古师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离场。诸弟子正欲起身行礼致意,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陡然响起。
“古师伯,弟子还有一问,请古师伯予以解答。”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竟然是秦云站起身来,顿时哗然。各种交头接耳之声不绝,多是嘲讽讥笑之音。
那边平泽看到秦云也是笑了起来,只听旁边的章智通说道:"这小子连入门都入不了,也想学着别人发问,哗众取宠真是可笑。”
这课后发问一是为了解惑另外也有一种问的问题越是深奥便越能显现出其人修为的一种虚荣心理。众人以为秦云都未能入门,却也想博此光彩,不免觉得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贻笑大方。
古师伯微微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面带微笑的对秦云说道:“那你说说看,是何疑惑。”
秦云不理众人诽测,开口说道:“弟子闻师伯先前所言,‘夫天地之气皆有始末,万物本源殊途同归,道恒不变’,此不变具体如何体现?”
“道为一,一生二,化诸万物,浮而为气,凝而为液,固而为实,乃千变万化终究不离本源。纵使化为虚无,亦如此,不见非是无,乃肉眼凡胎之所限矣。道存天地,无处不在,是为不变。”
秦云听完此后,与自己先前所想,两相印证,更加确定了自己想法。明了此节之后,秦云复又发问道:“多谢师伯解惑,弟子还有一问,《太上清心录》曰:自浊中而清,居深而得冥。何以为浊,何以居深?”
“知本求我,天地为浊,明心居深。”
“《谷藏释义》中:四方之象,藏气纳海又做何解?”
“四方为本,气乃所御”
“《归卜真道论》中....”
秦云语如连珠,瞬息间与古师伯已做十问。随着秦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出,原本躁动的天心苑竟然慢慢的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这不只是众人惊异于秦云竟能问出这么的问题,更是因为秦云所问的这些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他们在修心之中都曾经或者现在正自迷惑的问题。从《太上清心录》的修行之道,到各种修心御气之论,所说所问皆是有的放矢,而且往往是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根本之所在,这绝非一个从未修行的人所能一眼看出。
众人在秦云和古师伯的问答时,连忙打开正要收拾起来的纸币,快速的记录下来。
“古师伯,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周天星元卷》中曰:周天星元,以动为本。漫漫天途,以此为根。那么具体是如何动,才能恒久不休呢?”
此问一出,众人茫然,《周天星元卷》本身就是给开辟星海后的弟子参悟的,这已经超出他们如今所知的范畴。众人不由腹诽,这秦云是不是过头了,竟然抛出这种问题来博风头。
但是,当秦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原本面无表情的紫烟,如水的眼眸里突然亮起一抹异彩。她身处星辰境,自然这句话绝非是简单的为了出风头那么简单。如何以动固本,这是星辰境的根本之所在,亦是她如今所要参悟的重点。《周天星元卷》洋洋数千言,比这更能够体现学识的话多的是,秦云却选了这一句,难道他真的能看懂《周天星元卷》,可是他明明毫无灵力,根本没有入门。
古师伯无视众人神色各异的表情,却只是看着秦云。方才十问对答,他便发现秦云有些异样,他的眼睛里似乎有一道光,那道光随着问答的深入逐渐明亮,所要他知道这名弟子绝不是来出风头的,而是进入了一种玄妙的境地,这便是他先前所说的‘悟’。
‘悟’之一字往往讲究触类旁通,一法通而万法皆通。秦云虽然离这种境界相差甚远,而且他本身没用灵力未入修行,但是他此时的道心却是在不断感悟中渐渐清明。便似一把出鞘的剑,要把眼前一切桎梏劈开,所要秦云一问接一问,一问比一问快,也是证明了他的感悟速度在一点一点加快。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表现,源自于秦云十几年来日积月累对于修行的感悟。
读万卷书,知天下事。而秦云的这些积累,让他现在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便是星辰境,毕竟他没有身体力行的去走过那一段段万里之行的问道之途。
然则,未入修行,便能一眼洞入星辰,此等慧根也足够骇人。
只是此间弟子都修为不深未能看到这一层,只有古师伯暗自压抑住内心的震惊,沉默无言。紫烟似乎也有所觉,但是被自身境界限制,也只是有些触动而已。
众弟子看着静望秦云的古师伯,一时不明所以。
便在此时,古师伯突然动了。他伸出一只手,以食指往虚空一点,那方虚空之处竟然泛起一丝淡青色的涟漪,一股玄而不明的道韵幽幽荡开。苍茫而古老,却有着一种气势磅礴不容亵渎的威严。
众人望着书中所言道韵于天地间真正显化,一时震惊的无以言表。
古师伯以此为原点,手指缓慢移动,在虚空中渐渐划出一个圆。圆为淡青之色,袅袅生烟。古师伯手指越画越快,那个淡青色的圆也随着古师伯的手指缓缓转动起来。
一股莫名的吸引里自圆中散发出来,随着圆圈转动的速度加快,众人在这朗朗青天之下似乎于冥冥中看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漫天璀璨的星辰。一道道古老苍茫的气息,自九天辰星之中被古师伯手下那个转动的圆圈吸引而来。
圆自淡青渐浓,速由徐缓渐疾,直至最后整个圆呈现出一种浓黑的墨色,似要将众人的心神都要吸入其中。就在众人陷入一种迷茫痴幻的境地之时,古师伯骤然五指张开,往虚空一拍,那墨黑之圆,瞬间消散。
那漫天星辰也于此刻消失不见,回复了日光普照朗朗乾坤的景象。众人也于此时清醒过来,一个个为刚才的遭遇感到既惊奇又恐惧。
古师伯看着秦云,问道:“明白了吗?”
秦云脑海中思绪万千,那一道奇妙的光在神识里穿行,却似乎被云雾所掩,任凭他如何前进依旧看不到光明,只能看到一缕自云雾中散发出来的淡淡微光。
看着陷入沉思的秦云,古师伯也不催促,只是笑意盈盈的耐心等候。
于此同时,紫烟也是秀眉深锁,静心参悟。古师伯刚才的演化,让她似乎摸到了一方至关重要的门槛,看着似乎近在眼前,却无法触摸到。
过了一会儿,秦云眼中回复清明,低头答道:“弟子想不明白。”
古师伯似乎并不意外,只是笑着说道:“想不明白不要紧,日子还长着,以后慢慢想。”
古师伯说完又看向紫烟,问道:“紫烟,你想明白了吗?”
紫烟神色有些惘然,说道:“弟子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古师伯语重心长的说道:“明白你能够明白的,自然就能都明白。”
授课完毕之后,众弟子起身行礼,恭送古师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