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702贴子:6,157,243

回复:红楼梦阅读笔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袭人嘱咐宝玉之语,既合情理,又富体贴。袭人并不缺温婉体贴,她缺的是对宝玉这种叛逆性格的理解。她可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一定是在传统的家庭里,丈夫要是不能和传统道德保持一致,她是绝不会理解的,就会成为喋喋不休的讨厌妇人了。
正和一帮子“沾光”“不是人”的清客们胡扯的贾政,看到宝玉前来告知上学读书,立刻摆出一副臭哄哄的“假正经”面孔,泼向宝玉满头满脑的冷嘲热讽——摊上这样一位可恶的老爸,还不如生在穷人家吧。
宝玉的跟班是个聪明人,他不见得真不知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可故意说成‘呦呦鹿呜,荷叶浮萍’,让喜欢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傻读书人一顿大笑,眼前风险也就安然而过——这才是智慧,可叹读书人只会死捧书本,哪里懂得活学活用中的幽默巧妙。
贾政强调只要读好“四书”,其他一概不重要。这话里并没有什么褒贬。但是,联想一下作者,一位呕心沥血写小说的人,要是对这样的话不反感,不痛斥,那还写什么小说呢?早考进士去了。但曹雪芹很少明着说明自己的态度,他总是把自己的褒贬隐藏在人物行为背后,你怎么理解,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


IP属地:江苏235楼2015-04-19 08:07
收起回复
    引出贾蔷,写出他与贾珍的不伦,和贾蓉的亲昵,可见贾府有多么龌龊肮脏。但曹公明说的却是,“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和今天的“谣言”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今天被“诽谤”的主子横多了,直接抓你。古代被诽谤的主子,还知道要避一避嫌疑。
    贾蔷略施小计,就调唆得茗烟跳将出来,大闹学堂了。听一听茗烟的骂语,绝对是红楼中最粗的话语,可以和薛大爷的“女儿乐”并称二绝,但那里是欢场,这里是学堂,这句骂语就非常有趣了。
    这是中国小说中的常见笔法,即在看似正规隆重庄严的场合,杂进不和谐的声音,以表示作者的讽刺嘲笑,这种笔法,非常含蓄,不是特别留心,往往看不出作者的用意。就好比凤姐大庆生辰,夹进多少意外!就是表示曹公对凤姐的嘲笑。这里,在庄严的学堂,在所谓“非礼勿为”的典型场所,上演一场争风吃醋的打斗,还骂出红楼中空前绝后的脏话,都是在表现曹公对封建教育的嘲笑讽刺,对儒家读书人的挖苦贬损,其尖锐刻薄,不知要比鲁迅强烈多少啊,再结合生活的时代,我们可以说,曹公对封建时代的所谓正统,心中抱着何等蔑视了!


    IP属地:江苏242楼2015-04-19 14:55
    回复
      打架场面,自然精彩。主角配角,各呈其能,主子奴才,声口毕肖,场面虽乱,线索不乱,确实是大家手笔。
      打架的结局,自然是金荣赔礼道歉,这和谁有理无关,只和谁的势力大背景硬有关。也就是小儿女,真性情,才会真的打起来。等到长大,像金荣这样旁系亲戚,怎么可能为这点小事,得罪宝玉这样一个重要亲戚?
      学堂打架事案中,作为配角的贾瑞,戏份不算多。但是,我们应该关注这个人物在这个场景的表现,因为这个人物关联着王熙凤的一场重头戏。
      贾瑞帮衬薛蟠,简直算得上拉皮条的,只贪小利而丝毫不懂大义。在学堂闹事中,他既不善于分辨是非,也不善于处置是非,表现得懦弱没有主见,总之,这是一个极其窝囊的猥琐小男人。知道他的这种性格特征,再来看后面他对凤姐的勾引,你要还不能想出一些奇特的东西了,真是可惜了曹雪芹的精妙笔法。


      IP属地:江苏243楼2015-04-21 19:04
      回复
        金荣的抱怨显示他少不更事,母亲对儿子的一顿数说,内容却颇为丰富,点出穷亲戚的钻营巴结,贪图小利而眼开眼闭放纵儿子。似乎是一个糊涂的母亲,但责备穷人的猥琐,实在不忍心。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贫贱家庭也是百事哀的,你不能指望他们有骨气,骨气这种东西,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贫贱家庭最缺文化,骨气之类,也无从谈起。
        璜大奶奶,在穷亲戚面前,自然是脾气十足的,可到了富亲戚面前,自己则成了穷亲戚,脾气也就一点一点消下去,直至于无了——这就是世态啊。
        对可卿的病说了一大通,似乎伏下了病亡的根由,但其实那都是障眼法,可卿决不是病亡的,粗心人却不容易看出来。
        提到贾敬——假敬而已,以成仙或发财为目的求道拜佛,都只是假敬,好比为升官奉信儒教,那一定是假正——既是为下文的庆生辰作准备,或许也有提示日期的作用,可卿的死亡原因,时间是一个重要指标。


        IP属地:江苏244楼2015-04-21 19:09
        回复
          贾瑞和凤姐的对话,一个虚伪,一个猥琐,读了令人倒胃口——生活中,这样的恶心人,还真不少呢。
          回到酒席,正戏开演,爷们却已经带着打十番的离开了。是去打十番了,还是玩其他的,只有天知道了。”凤姐儿说道:“在这里不便宜,背地里又不知干什么去了!尤氏笑道:“那里都象你这么正经人呢。”——这段对话,既有揭示这帮爷们的不正经,也多少有和刚刚发生的贾瑞凤姐之间的风波作对照,暗寓着一点讽刺吧。
          接下来继续围绕着可卿的病情做文章,既有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似乎病情不好。也有秦氏自己的暗示,“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秦氏是否活过来年春分,应该是个重要标准。还有凤姐的暗示,”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似乎还是病死了。其中的真真假假,还真有点扰人耳目,似乎后来的可卿死亡,真的是病亡了——可我相信,那就是曹公的烟幕。


          IP属地:江苏252楼2015-04-27 18:54
          回复
            贾瑞来了,凤姐决定要惩处,“凤姐急命:‘快请进来。’”——这一刻倒算的上雷厉风行,这是许多人喜欢凤姐的重要原因,可我作为小民,假如头上有一个这样贪酷而雷厉风行的上司,我嘴上不敢说,心头一定会恨她入骨,并迁移到文学中来。
            贾瑞的勾引手法,大约是大多数普通男人的伎俩,基本没有含金量——一个猥琐可笑的男人啊。但凤姐的话,却饱含深意,各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
            贾瑞勾引凤姐,凤姐为何会牵出贾蓉贾蔷?而且以这样古怪的方式牵出来?你仔细想一想,简直会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啊。老实说,本人也是此刻才突然恍然大悟的——这就是细读慢嚼的好处了。
            想象一下,有个男人勾引女人,女人假意答应,并说,“还是你知趣,某某、某某就不知趣。”这话什么意思?不是在交代自己和某某、某某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凤姐有这么傻?凤姐当然没有这么傻!那么,凤姐此时此刻说出这个话来,言外之意就很丰富了!


            IP属地:江苏254楼2015-04-27 19:07
            回复
              浇一头屎尿,冻个半死,写下一百两欠债,贾瑞终于领教了王熙凤的狠毒——哪怕有料,现在也不敢再说,何况口说无凭,人家却拿着欠条,随时可以打上门来讨债。这个哑巴亏,贾瑞不得不独自吞下了。
              但色乃人最深之本性,只要有命在,就有色欲在,一边得了乏痨病症,一边依然手指消乏,其病自然不得其好了。而凤姐更恨不得他早死,以免后患——杀人都不惜,哪里还会给他救命的人参——凤姐的狠毒到处可见。
              注意,这里不知不觉过了好几个月,“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对可卿的病症有个参照的日期。
              风月宝鉴,自然是空空道人的法宝。红粉骷髅,几千年来,哪有人真正看透,或者说,看透的人,也就不再是正常人,也就失去了正常人生。但对沉溺于可望不可即的色欲之人,风月宝鉴倒真是一面好镜子,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回归正常人生。
              红楼中非现实之处,太虚幻境也好,空空道人也好,往往只是人生的借喻,绝不表示曹雪芹对人生的否定,执著于红楼梦,就是执著于人生。但人生需要感悟,一些奇特的感悟,不太愿意明说或者不太能够说清的感悟,曹雪芹就借助虚幻之境虚幻之人来曲折表述。
              一命归西的贾瑞,应该让凤姐松了一口气。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离得卿得病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多。可卿的死亡,哪里还和上次的病症有关啊。


              IP属地:江苏259楼2015-04-28 16:29
              回复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魂魄来告别,好比空空道人来救贾瑞,都是用虚幻的方式,来表达曹雪芹的见解。称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就是今天夸为女强人,凤姐当得起。
                秦氏劝告凤姐要为未来着想,重点是“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这是为未来家道中落,或者为祸患来临有个退身之处,所谓居安思危之意。但凤姐并没有听进去。
                红楼中写重要的人写事,往往不是写一次,而是写两次,多数情况是一明写,一暗写,彼此形成照应。如果只有一处,那就是一种偶然,不是重点了。后文中,再也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可见凤姐没有把秦氏之语放在心上。或者说,曹雪芹借着秦氏之魂魄,在婉转责备凤姐一干当家人,没有为家族的未来着想——或许是曹雪芹自己的切身之痛了。
                当权者总是以为自己可以一直风光下去,很少想到身陷囹圄后该如何——这多不吉利。


                IP属地:江苏260楼2015-04-28 16:33
                回复
                  很奇怪,为何要删掉最后一个片段呢?


                  IP属地:江苏265楼2015-05-04 15:37
                  回复
                    可卿突然死亡,“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明显暗示可卿不是久病而亡,否则何来疑心?上上下下皆为之痛哭,以写可卿为人之好。可卿虽犯了“因情而淫”之忌,但曹雪芹在文中却无法讨厌她——这是作者思想和心理的巨大差异造成的矛盾。


                    IP属地:江苏266楼2015-05-04 15:41
                    回复
                      宝玉梦中听到消息,当场吐血——这是红楼中,唯一一次可以和宝玉听到黛玉要回苏州后的失魂落魄相提并论的强烈反应,可以想见他和可卿关系之不一般。这其中的暗示意味该有多么强烈?


                      IP属地:江苏267楼2015-05-04 15:41
                      回复
                        可卿半夜死亡,东府竟然已经集中了贾府全体男丁,上从代儒辈,下至贾兰辈。这个名单里,许多贾府人丁,在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只在此处出现一次。死了一个媳妇,曹雪芹如此隆重介绍贾府男丁,实在不正常,似乎应该是死了贾敬才该如此。不知道推想可卿是什么什么公主身份的人,是否也多少用这个作为理由?


                        IP属地:江苏268楼2015-05-04 15:42
                        回复
                          可我以为,这和可卿的身份无关,却和可卿的死亡有关。


                          IP属地:江苏271楼2015-05-04 15:45
                          回复
                            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实际是在暗示,这是整个家族的决定!


                            IP属地:江苏273楼2015-05-04 15:46
                            回复
                              以上零碎发表的段落,就是被系统删除的内容,分开一段一段,是在查询到底哪一句触犯了百度的禁忌——犯忌的可能是最后一句话“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多么可笑啊。


                              IP属地:江苏274楼2015-05-04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