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36贴子:657,857

查宁远将领赵佑在东江被杀一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朝鲜实录》:备边司启曰: “窃详袁抚台咨中之语, 都督移鎭之事, 似是完定, 而天朝不曾明定所移之处, 只令毛将, 自择便宜, 可想天朝, 亦有难处之势, 不免作此含糊语也。 彼之移鎭, 似未可必, 而亦非本国所得容力之处。 第令承文院, 遵依旧例, 急构回咨, 拨上驰送, 且徐敷奏, 与毛将相会, 作何料理, 详细闻见, 驰启之意, 接伴使处行会宜当。” 从之。


IP属地:广东1楼2015-01-19 09:07回复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天启六年六月壬申朔
    甲戌 游击赵佑加衔都司佥书
    天启实录最后的记载是 六年六月。


    IP属地:广东2楼2015-01-19 09:09
    回复
      《朝鲜实录》
      乙巳/备边司启曰: “袁抚台揭帖, 似有多少抑扬, 而主意则不过相勉之辞也。 新相交际, 须谨辞令, 不可寻常回揭, 而大提学方在呈告中, 令提学撰出宜当。 且近缘山东粮饷不来, 毛营数十万众, 专恃仰哺於本国, 今年支给之数, 已过十五万石, 决无可支之势。 须另议继饷之策, 以纾本国物力之意, 竝及於回揭中似当。 且见毛将揭帖, 末端有请粮之语。 不许则事体未安, 许之则必将执此为辞, 而督责饷臣, 殊为难处。 第云: ‘竭力周旋, 前后运饷不绝者, 无非同忧共患之意, 而亦老爷之所明知也云云’, 似当。 亦令提学, 措辞撰出何如?” 从之


      IP属地:广东3楼2015-01-19 09:10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10日
        上昼讲《孟子》于资政殿。 讲讫, 特进官徐渻, 以毛都督情形可疑, 反覆启达, 请今冬, 厚集兵力而待变, 且令探听於毛营将官, 得闻中原处置后, 有所处变, 上令庙堂, 议处。


        IP属地:广东4楼2015-01-19 09:13
        回复
          《朝鲜实录》
          ○宪府启曰: “近日西忧, 不专在於奴贼。 事机之变, 顿异於前, 先几詗察, 不容少忽。 为伴臣者, 所当伺其动静, 报於庙堂, 以为策应之地, 而接伴使郑斗源, 受任以后, 颇有不能擧职之讥, 今此赵佑之死, 机关甚重, 而亦不为详探, 以启日后之事。 恐不可倚於此人, 请郑斗源罢职, 其代以有智虑、名望人, 极择差送。” 答曰: “推考。” 连启, 乃从之。


          IP属地:广东5楼2015-01-19 09:15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 12日
            备边司启曰: “毛营动静, 本国邈然不知。 令都体察使, 或分付边臣, 或择遣手下伶俐人, 别样探听为当。 且西边之事, 异於前日, 故南军五千, 都监哨军及新旧出身, 方将入送矣。 此外别样防备之策, 姑待张晩入来, 详议处置宜当。” 从之


            IP属地:广东6楼2015-01-19 09:16
            回复
              《朝鲜实录》
              ○备边司启曰: “毛将方设栅於靑龙山, 以为过冬之计云。 靑龙在义州、龟城、朔州之间, 毛将之驻兵於此, 其意难测, 而朔州有城而无兵, 形势孤危, 别择骁将, 领兵屯驻, 以为昌、义诸鎭之声援, 似合机宜。 都监千摠李溭, 颇有计虑, 屯朔之任, 当属此人。 但军兵应用三哨, 而昌、义之军, 则势难分送, 分付都监, 别择精卒二哨, 预先装束, 令李溭领去宜当。 凡干防备之策, 须与体臣相议, 而体臣未及上来。 边机正急, 须预为定计, 方无窘迫之患, 故敢启。” 答曰: “知道。 体臣上来后议处。 且都监将官, 勿为迁动可也。”


              IP属地:广东7楼2015-01-19 09:18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 13日
                ○备局又启曰: “臣等窃念, 南汉卽温祚数百年定都之地。 地形之险, 诚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之势, 而今此所筑之城, 极其坚致, 有粮则为必守之地, 无粮则金汤之险, 亦无所用。 今之所当讲者, 只在此一款而已, 但本国物力, 已尽於接济毛粮, 虽欲拮据凑合, 无他善策。 无已则本州田结, 才二千余, 国家宁捐此一州之入, 属之山城, 凡田税、三手粮、毛兵粮、宣惠厅作米, 竝於本城收捧, 数年之后, 自可粗成模样。 臣等之计, 无出於此。 此外措处之策, 令摠戎使李曙, 更为商量, 启禀施行宜当。” 从之。


                IP属地:广东8楼2015-01-19 09:19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 13日
                  ○上昼讲《孟子》于资政殿月廊。 知事金尙容曰: “毛文龙之情形, 每以为疑, 而无现著之事。 今以李莞、南以兴状启中所引易承恩、崔天泰等言见之, 其迹已著。 添兵等事, 庙堂方为讲求, 而最可虑者, 粮饷也。 近日兵判张晩、户判金荩国, 受由出外, 请急召还, 使之从速料理何如?” 上曰: “予意则以其言为不实矣。 毛若投贼, 则不必先夺昌、义而后, 为之也。 大槪都督所为无理, 其将官先为反计而然也。 且中原每以都督深入海岛为言, 故欲入山城矣。 都督投贼, 未知其早晩, 而将官生变, 似不远矣。” 尙容曰: “都督虽不反, 数万辽兵, 无所食, 彼岂坐而待死, 不为作乱乎? 此必至之势也。” 上曰: “今难以不实之言, 复为徵发, 前所调发之兵, 速可入送也。 近见都督所为, 则与魏忠贤相结, 有所恃而然也, 投虏之事, 未可信也。”尙容曰: “虽不投虏, 而作乱於我国, 则不无其理。 将往靑龙山城, 而无食之军, 何能支乎? 以索粮执言而作乱, 何能禁乎? 且奏闻中朝以不给粮饷, 与奴相通等语, 构诬李莞, 则我国无可奈何矣。 外间之议以为, 事已至此, 当以干戈从事云矣。” 上曰: “不得已干戈从事, 则当挟一唐将, 为之可矣。


                  IP属地:广东9楼2015-01-19 09:20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 14日
                    癸丑/备边司启曰: “毛将不得志於天朝, 则必投於虏, 旣投於虏, 则必且求逞於我, 此必然之势也。 抚台甲、粮之送, 亦是羁縻慰安之计, 而赵佑之死, 闻於天朝, 则必将益激其变。 以此料之, 应变之策, 宜急而不宜缓也。 此时体臣, 适不在京, 凡干防备之计, 指挥之事, 须待其来, 商议处置。 但念崔天泰、易承恩等, 或托其妻子, 或言其密谋, 是必求助於我国者也。 渠等果能交结忠义, 先事图之, 则本国可以坐享其利, 而渠等义声, 播於中土矣。 然或奇功未就, 事端先露, 则祸有不可胜言者。 本国但当勉其忠义, 戒以谨密, 而我则姑勿犯手其间, 可也。 乃其妻子移置之请, 苟能善为周旋, 不使为彼所觉, 则可以固结其心, 而益闻其心腹之言, 此在边臣观势善处而已。 妻子或难许入, 频致存问, 示以诚意, 使渠探彼动静, 随闻来告, 以为先机策应之地者, 则似不可已。 然事衅未发之前, 切须愼密, 交际之礼, 有加无减, 不宜使彼先自生疑, 以促其祸。 此意竝为行会边臣宜当。” 答曰: “依启。”


                    IP属地:广东10楼2015-01-19 09:22
                    回复
                      《朝鲜实录》
                      宪府启曰: “臣等闻, 计不先定, 不可以应卒; 兵不先办, 不可以制人, 此理之常也。 西边之事, 可忧久矣。 以近日状启观之, 则难处之形已著。 诚宜汲汲遑遑, 区画料理, 隐然为先定之计, 而侧听累日, 未有所云为, 体臣在外, 无促还之命; 大臣在告, 无勉出之擧。 谋谟寂寥, 气象纾缓, 似有余裕, 及乎旣发之后, 苍黄溃乱, 莫知所措, 盖以计不先定故也。 今日之事, 不可谓未发, 君臣上下, 固当如救焚拯溺, 而从容纾缓, 乃如此, 臣等窃忧之。 凡事有几, 一失其几, 则不可为也。 请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 从速料理, 以为先事之图。 号牌, 国之大事。 自前世莫之能行, 而今者擧而行之, 事已就緖, 势将垂成, 此诚一大幸也。 第发遣御史一节, 所系甚重, 诚宜相时度势, 审愼为之者也。 本月旬前, 所当发遣, 而缘事目未完, 迁延至今。 今者西忧方急, 人心汹惧, 徵集、备御之策, 决不可与此事竝擧。 发遣之后, 脱有他忧, 未免沮止之擧, 则其害有不可胜言。 况闻列邑守令, 依当初事目, 给牌之后, 尙未行査准一节。 卽宜行会八道, 令监司、守令, 从容査正然后, 待明年正月, 一齐发送, 凭其已准之籍, 而兼行考讲之法, 则事易就而民不扰。 揆以时势, 似甚便当, 请令本厅, 熟讲施行。” 答曰: “依启。 御史, 前定日, 不可不发送, 然令本厅量处。”


                      IP属地:广东11楼2015-01-19 09:23
                      回复
                        《朝鲜实录》
                        8月 16日
                        乙卯/领议政李元翼上箚。 略曰:臣年近八十, 犹有精力, 而数年以来, 澌败日深, 思虑错乱, 触事茫昧。 太平无事时, 犹不可作相, 况今西边之虞渐极, 罔测之报踵至, 臣为相臣之首, 不得与诸宰, 裁处军务, 虚带职名, 断无此理。 陈乞至此, 兪音久靳, 惶恐席藁, 袛竢鈇钺。答曰: “省箚具悉卿恳。 目今西虞渐棘, 民心日离, 此诚乔木元老, 为国拯救之秋也。 卿未可少安厥位, 以期鎭物之效耶? 此时卿若一去国, 则民心溃裂, 无复收拾之望, 进退岂不重欤? 卿虽未能幡然出而视事, 依前卧合, 随事陈启, 勿为更辞, 以副上下之望。”


                        IP属地:广东12楼2015-01-19 09:28
                        回复
                          丙辰/上引见大臣、备局堂上、两司长官。
                          上曰: “近日毛都督情形, 於卿等所见何如?”
                          右议政申钦曰: “文龙所为, 异常久矣。 近日管下将官, 分明言其反形己著。 在我之道, 先为防备, 相几以处而已, 更无弥缝之路矣。”
                          上曰: “大槪彼之情形尽露, 而第未知祸之迟速如何?”
                          钦曰: “西来状启中, 或云投虏, 或云先犯昌、义, 而迟速则不可知也。 赵佑已死, 徐敷奏卽逃还中原, 必有处置之事。 以此观之, 亦似速发矣。”
                          钦又曰: “南军当入者五千, 本道军亦三千, 京炮手年例入防者一哨, 而今当加送二哨於昌、义之间。 但所乏者粮饷, 不知何以处之。”
                          上曰: “五千旣为徵发, 姑以此兵, 分置紧要处, 观变似可。 待体臣上来, 问而处之。”
                          钦曰: “不轨之人, 在我境上, 声罪致讨, 无害於义。 物议以为, 一边奏闻, 一边剿击, 似可云, 此论如何?”
                          上曰: “此言不无所见, 而上国之人, 奉命而来, 不可以难明之事, 轻易下手矣。”
                          副提学郑经世曰: “臣昨往备局, 为此言。 右相所达外议云者, 卽指臣也。 臣意文龙情状已著, 而徐敷奏逃还, 亦以赵佑之死而然也。 我国自祖宗朝, 事大如子事父, 中原亦以内服待之。 在我道理, 见其无礼於君, 不可拱手而坐也。 臣意以为, 奏闻之后, 卽为擧事可矣。 虽以利害言之, 渠若先发, 则苍黄窘速, 必不及善图矣。”
                          上曰: “此事甚重, 不可易言也。”
                          吏曹判书金瑬曰: “臣在西路, 将吏皆言其必反。 中原若有分明文书, 则见天朝叛贼, 不可不击, 而时无此事, 恐不可轻发也。 群议皆以为, 渠若先犯, 则当为应兵, 而若不意渡江投奴, 则天朝必深咎我国, 此甚难处也。”
                          上曰: “中原岂不知此间事势? 虽有可责, 亦岂无可答之言乎?”
                          判中枢府事金尙容曰: “经世所达是矣, 而谋国之道, 不可如是轻发。 彼以天朝将官, 受命而来。 虽有投虏之计, 有乱之〔萌〕, 无乱之形。 我若先擧兵从事, 则后无以自解於天朝。 在我之道, 当预备以待其动, 而应之可也。”
                          上曰: “予意则渠於奴贼, 无尺寸之功, 而径自投入, 似无其理。 必有图我国之心, 此尤可虑。”
                          承旨李明汉曰: “李莞以为: ‘南军不必调入, 义州之健儿, 亦不能接济。 况南方之疲病军马, 饲饷甚难。 若得资装木, 则募聚土兵, 可至千人’ 云矣。”
                          上曰: “此事不无后弊, 资装木不可轻许矣。”
                          申钦辞相职, 上曰: “非卿之力, 何以得有今日? 须勿谦辞。”
                          金瑬亦辞铨长曰: “谏院箚子, 有用人如此之言, 盖以李庆全拟於问安使为非也。”
                          上曰: “此箚出於相规, 须相警惕可也。”
                          大司谏李植曰: “臣曾忝试官。 自前收券官旣起之后, 所捧试券, 或有取考之时, 而此乃谬例也。 明日是庭试也。 自此之后, 勿为取考如何?”
                          钦曰: “此则臣罪也。 臣实惶恐。 朝廷公正之时, 有此事, 削去可也。” 上仍问李明汉西路形势而罢。 时, 明汉新自西路复命。


                          IP属地:广东13楼2015-01-19 09:31
                          回复
                            往7月份查一下。


                            IP属地:广东14楼2015-01-19 09:46
                            回复
                              ○备边司启曰:
                              “伏见李尙吉状启及所送誊书题本三纸, 则毛帅移鎭之事, 业奉圣旨, 而诸臣论议, 尙多异同, 不无中寝之虑。 设或仍行前旨, 论议定时, 风高已迫, 似无趁今年移去之理, 而分外责饷之擧, 日甚一日, 朝廷西顾之忧, 无时可弛矣。
                              凡事无论大小, 须讲长久之策。
                              况数十万客兵, 境上支给, 是何等大事, 而朝廷牵补支撑, 苟度时日, 以冀边事之或定, 一年二年, 势日益困。 虽出於无可奈何, 而亦不可谓非拙计也。
                              且彼之讨粮, 专以贸易为名, 故其恒言曰: ‘只飮朝鲜水’, 以此上欺天子, 下诬本国。 今年才过半矣, 所给之数, 已至十四万, 而其中七万余石, 卽是原价之外, 此后责出者, 又不知其几万石, 而天朝不以为多, 本国无以为辞者, 皆以贸易二字, 为彼口实故也。
                              臣等之意, 则遣重臣, 对面停当, 定其岁供之数, 其不足者, 方许贷贸, 而不得抑勒, 不得频烦, 明定约束, 上奏天朝, 则在我辞直, 而彼无执言之地矣。
                              且顷因千斤蔘之请, 以该曹所储数百斤, 观势送副之意, 曾已停当於榻前, 而今见饷臣状启, 已将二百斤货价, 计给云。
                              不可谓不副其请, 似不必别例加送也。 彼之负我实多, 而主客之间, 交际之礼, 未宜衰薄。 一品夫人封勑之降, 岛中毕贺, 以为大庆, 在我似难恝然。 亦宜差问安官, 齎持礼单, 致其贺意, 以为结懽之一助, 敢此仰禀。” 答曰: “依启。 定其岁供, 又许货贸, 则其所被侵, 必逾於前日, 许贸一款, 勿为擧论, 似可矣。”
                              又启曰: “毛将多术, 粮饷乏绝, 难於屡请, 则例以出师为名, 责发所经州县, 以为讨食之计。 货贸已塞, 约束已定之后, 势必频为此擧, 以济其欲, 亦不可不预防也。 沿江七邑, 船运不通, 陆路险远, 一石之运, 费价三倍。
                              其难如此, 而今年渡江之行, 没数被夺, 仓库一空, 虽有城池, 无粮可守。 卽我边不守, 毛将亦失唇齿之势, 此非毛将之利也。 采蔘唐人, 无处无之, 而江界一府, 受弊尤甚。 此二条幷入於约束中, 出师之时, 以粮自随, 毋得督发边仓, 采蔘之弊, 严加禁断, 毋得再行侵夺之意, 反覆开陈, 明以理晓, 令一诺之后, 再无食言宜当。 且令承文院, 将此事意, 撰咨文, 以附其行何如?” 从之。


                              IP属地:广东15楼2015-01-19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