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吧 关注:69,688贴子:158,874
唐朝腰带扣。
  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
  [url]http://爱马仕[/url]什么的弱爆了。


1楼2014-12-26 22:34回复
    战国的水晶杯,绝壁刷新三观


    2楼2014-12-26 22:35
    收起回复
      明朝的高跟鞋。
        网上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3楼2014-12-26 22:36
      回复
        “五星出东方”护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 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人们被这千年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透出的精绝人心归中国、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动,也为精绝国的命运而扼腕叹息。


        4楼2014-12-26 22:36
        收起回复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新石器时代文物,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 石斧 ,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5楼2014-12-26 22:37
          收起回复
            陶鹰鼎
            是用一只前扑的鹰的形象来构造,利用鹰的胸部和身体构成了鼎身,而用鹰的两个爪子和尾巴共同构成了鼎的三足,整个形象稳固有力……


            6楼2014-12-26 22:37
            回复
              “后母戊”铜鼎


              7楼2014-12-26 22:38
              收起回复
                利簋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礼制中用鼎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称为利簋。
                  腹内底部有铭文4行32字:“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一说为贞字)。克昏(一说为闻字)。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宝尊彝。”铭文的解释争议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这一天,岁星当位时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阑地(一说为管)军中,赏赐铜给一位名叫“利”的官员。利铸造了这件宝器以纪念其祖父。


                8楼2014-12-26 22:38
                收起回复
                  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9楼2014-12-26 22:39
                  回复
                    穿插一个,乾隆的各种印章。。。
                      中国书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浓墨重彩而让人三观尽碎的几枚印章: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八征耄念之宝、宜子孙、太上皇帝之宝……为啥呢……熊孩子乾隆爷一辈子据说有1800来个印章,曾经盖在书画上的有大概1000个……


                    10楼2014-12-26 22:39
                    回复
                      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这真是盆子不是浴缸么)


                      11楼2014-12-26 22:40
                      收起回复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明编织象牙席 / Ivory Mat】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至今只剩3张!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当时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
                          如此NB的工艺现在已失传。。。。



                        12楼2014-12-26 22:40
                        回复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商代晚期文物。
                            ……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含底座、树身、龙三部分。
                            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 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日一换。 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 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
                            ps:有专家认为,这棵神树是古蜀人用来通天的。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看上去和中原大地上的几乎完全不一样,文化系统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吧。小时候看央视的探索发现,讲过三星堆,我自己就脑补成外星人,囧了个囧。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自从发掘以来,一直都有很多谜团在坊间流传,比如“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如下图:

                          这个样子完全不像东亚人。(我能说其实他长得有点狰狞吗)
                            古蜀国繁荣了2000年左右,但是她又神秘的消失了,正如她的出现一样;等到历史再次接上的时候,中间已经出现了2000余年的空白。(搞得跟玛雅人一样)
                            三星堆出土的所有均为祭祀用品,没有一样生活用具或者生产工具;甚至出土了后经证实来自印度洋的5000余枚贝壳。“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另外,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没有一个文字,这也是一个谜。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14楼2014-12-26 22:42
                          收起回复
                            摇钱树
                              大家都来膜拜一下吧。。。。也是四川出土的

                            东汉。四川绵阳出土。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
                              20世纪40年代,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者冯汉骥注意到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这种器物,根据其树状的形态和上面缀满的铜钱图案,将其定名为“钱树”。这一名称基本得到学界认同,很多学者也就称之为“摇钱树”。
                              枝干分为三层共8片枝叶,呈对称分布。其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树冠分7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两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并装饰了西王母、力士和璧等图案。它的下部4层共插接24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有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摇钱树树干直径约1厘米,叶片最长约15厘米,最短为10厘米,每片树叶厚约2毫米。
                              迄今为止已知出土收藏的摇钱树有189株,而它们的出土分布,全部是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年代又集中在东汉和三国,仅仅两百多年后到西晋就完全消失了。如果绘制一份摇钱树出土分布图,就会清晰地发现,这种分布是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状态,越往周边去出土的密度就越小。


                            15楼2014-12-26 22:43
                            回复
                              曾侯乙墓中的NB文物
                                曾侯乙墓“外棺”
                              战国。大型漆器。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16楼2014-12-26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