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33贴子:202,946

回复:【整理】西汉帝陵列侯陪葬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信冢
这座大部分人同意和平阳公主有关的阳信冢,按理说不应该放在列侯陪葬墓里面讲。但她是卫帅老婆,咱对她的关注自然比对其他人多,况且她也算列侯夫人是吧
阳信冢(M23),1981年,当地农民在封土西南的沟边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后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为一外藏坑,出土200余件青铜器等。现存封土一座,此封土为两次堆积形成,南部先形成南北向覆斗形封土,后倚其北侧二次堆积,形成一较低的平台,当地人因形状称其为“羊头冢”。底部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边长分别为东118.3、南、65.4、西118.3、北59.2米;顶部南北14.2、东西6.3米;高17米。墓室情况不明,仅在封土南侧发现斜坡墓道一条,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部分长45.3,宽4.8(南)~19.5(北),北端深12.8米。该墓周围外藏坑16座、建筑遗址两处、小型墓葬两座。未发现墓园围墙。

图片来自 求是 博客
有关羊头冢出土文物的详细文章在下面这个贴里。
http://tieba.baidu.com/p/1850045482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1楼2015-02-02 15:10
回复
    羊头冢的底部面积在西汉帝陵司马门外的陪葬墓中仅次于鲁元公主墓和庐山冢,高度比祁连冢低,和霍光墓差不多。从造型来看,和卫帅墓绝对的情侣墓有木有!!大墓的一侧似乎有垂直的封土被削掉的痕迹,不过损失应该不大。16座外藏坑,要是每个都和一号陪葬坑一样的话…那得多壮观。奇怪的是发现了两座建筑遗址但居然没有围墙,在茂陵有围墙的墓可比有建筑遗址的多多了,也可能是还没发现吧。
    关于平阳和卫帅的合葬,以及迁葬的可能性,学术界和咱这些外行都有诸多猜测。有的认为庐山冢和羊头冢同在一个茔区可以算为合葬,也有的认为平阳公主后来迁葬M14(也就是传说中的霍少衣冠冢)或是M15延冢,更有人猜直接葬在庐山冢下面了。我个人认为平阳公主没有迁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次堆积的封土。如果只是要把人迁出来的话,没有必要再堆那么高一个二层台,堵死原来的覆斗墓就好了。要是迁之前堆台子就更是没事找事了。而如果假设有迁葬,以羊头冢的封土面积高度和外藏坑建筑遗址的配置,搬其他地方有点委屈了。至于同坟异穴说,卫帅墓那一条墓道都还找得都那么费劲,葬两个人的可能性私以为不大。要是死同穴,那我只能说,真爱啊


    IP属地:山东42楼2015-02-02 15:16
    收起回复
      传说中的金日磾墓
      由于陕西考古研究所的报告中没有关于金王子墓的记录,所以下面这一段摘自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
      封土为覆斗形,底边东西长34米,底边东西长34、南北宽44米,高约5米。钻探发现,墓道在封土南部偏西,北部曲折向东。墓道长87、宽10~22米。金日磾死后,被“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阵至茂陵”。
      图片来自求是博客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楼2015-02-04 14:49
      回复
        传说中的上官桀墓
        上官桀墓(M28),位于茂陵邑东侧,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边长分别为东25.7、南35.6、西27.2、北36.5米;顶部边长为东7.4、南16.8、西6.4、北16.6米;高7米。墓室情况不明,仅在封土南部偏西处发现斜坡墓道一条,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部分长40.4、宽5.5(南)~21.3(北)、北端深15米。该墓南侧有1座小型墓葬。M28周围有壕沟围绕,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长199.6~206.3、宽156.5米。南壕沟西段和墓道对应处设有门,门址东西24.8、南北4.5、门道宽5.8米。壕沟的东北部、东南部已被破坏。

        上官桀墓周围是围沟而不是围墙,这和阳陵陪葬墓比较相似,并且墓园是比较大的。而门址如果我量的没错的话,差不多是卫帅墓北门的一半。


        IP属地:山东47楼2015-02-10 15:51
        回复
          延冢
          M15,位于卫青墓的北侧,当地人称“延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边长分别为东20.5、南30.6、西20.4、北31.2米;顶部东西13.5、南北2.6米;高5.5米。墓室情况不明,仅在封土南侧偏东处发现斜坡墓道一条,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部分长27.2、宽1.5(南)~宽8(北)、北端深12.8米。封土四周筑有围墙,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长142、宽85~90.8米。南墙正中有门址,东西50.6、南北4.4~4.5、门道宽36.8米。墓园内西北有两座小型墓葬。
          照片实在是没找到...关于这个门,门址总长和卫帅墓园北门差不多,但是门道,真的好宽...武帝陵园门址长100米,门道也才宽10米左右,杜陵也是如此。当然人家是三出阙,配套建筑占地当然多。但想象一下这座门,长得真的有点畸形啊......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5-02-10 16:31
          回复
            M14
            M14,位于霍去病墓以北,封土不存,南侧现存石碑一座,题铭:汉霍去病墓,上款:康熙二十六年二月吉旦,落款:督邮使者程兆麟立。M14平面为“甲”字形,由斜坡墓道和竖穴土圹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位于墓道的东端。墓道平面形状为梯形,长21.6,宽8(西)~11.6(东)米;墓室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长32、宽19.5、深12.8米。M14四周筑有围墙,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西侧叠压在现代建筑之下,南北55.6,东西探明长度55.4~63.3米。
            前面说霍少墓的时候提到了为什么这座小墓会被认为是霍少的。其他方面,这墓真的挺小的,墓道短,围墙面积小,墓室浅,但是也是有围墙的。至于报告上说的墓室平面长宽应该是指墓室开口的长宽,而不是墓室底部,要不然墓室比其他方面的规格大好多不太配套。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0楼2015-02-13 12:01
            回复
              茂陵陪葬墓的车马坑
              1992年3月至6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尚志儒先生为组长的工作队对汉武帝陵东,司马道南,也就是下图中的M18墓室东北角5米处的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为横长形,东西向,北偏西5°。上口长11、宽4.55米,坑口距地表8.5米。坑深约3米,坑下底长10、宽3.4米。坑内置车三辆,车辀向西,依次编为1、2、3号车。由于埋藏日久,坑上、坑壁棚木朽化不存。南侧坑边塌陷,下滑北移使车向北倾倒,挤压残破,仅存朽木残迹。出土各类锈蚀严重的金属车马器饰314件,后经修复。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15-02-13 12:34
              回复



                IP属地:山东52楼2015-02-13 12:36
                回复
                  只能说,文物修复真的好神奇......




                  最后一张在陕博照的,糊了


                  IP属地:山东53楼2015-02-13 12:46
                  回复
                    茂陵还有一些封土,但不清楚主人,也就不在这说了。
                    至此,茂陵篇结束
                    下面从长陵开始了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4楼2015-02-13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