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吧 关注:404,409贴子:1,765,139

回复:运动与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8,肱三头肌基础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2,绳索三头肌下拉:下拉时腕部内旋,主要针对三头肌外侧头。不内旋,主要针对内侧头和长头。
3,仰卧三头肌杠铃臂屈伸:这个动作跟下拉一样,宽握更多针对三头肌内侧头和长头,窄握更多针对外侧头。但握法方面,有的书说跟三头肌下拉正好相反,有的书认为跟三头肌下拉相同。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一般来说,三头肌动作,手腕内旋,都偏重于刺激外侧头。
因为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而不是肱骨,所以这个动作中,杠铃放下时超过额头,对三头肌长头拉伸更大,对长头训练效果可能也更好。
4,坐姿三头杠铃臂屈伸:握距方面,同三头肌下拉。握法方面,也存在争议。另外需要强调,这个动作对肩部和肘部压力较大,受伤风险较大。
单臂用哑铃做这个动作时,掌心朝前,更多针对三头肌外侧头。
5,双杠臂屈伸:双杠距离较近时(窄握),重点针对三头肌外侧头;距离较远(宽握),重点针对内侧头和长头。两肘夹紧,靠近体测,三头肌孤立更好。两肘外展,胸肌参与发力较多。
身体前倾,胸肌参与较多,身体竖直或后倾,三头肌孤立较好。
6,窄距卧推:要点是两肘要靠近体侧,不要过分展开。


392楼2015-03-13 10:53
回复
    109,下背、前臂基础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背主要指竖脊肌,和腰部一系列小肌肉。竖脊肌纵列脊柱两侧,主要的作用是保持脊柱稳定,和伸展脊柱。
    下背:
    1,硬拉可以练下背,但主要的发力肌群,其实是臀肌和国绳肌(输入法缺字)。所以,说硬拉可以练下背,对。说硬拉只能练下背,这不对。
    2,俯身飞燕是针对性较强的下背训练方式。除此之外,山羊挺身等训练,都会用到臀肌和国绳肌。
    3,硬拉也能练到斜方肌、股四头肌、背阔肌和前臂肌群。但这些肌群不是主要发力肌群。
    4,硬拉正反手握杠,其实是为了握杠更稳定,没有太玄妙的意义。
    5,屈腿硬拉过程中,应该注意体会不同位置的发力。保持脊柱稳定,和最后伸直脊柱的时候,主要是下背肌群发力。前期伸展臀部的动作,只要是臀肌和国绳肌发力。
    6,我们的直觉感受,直腿硬拉更多练习下背肌群,实际上,直腿硬拉主要训练臀肌和国绳肌,下背肌群是次要发力部位。曲腿硬拉倒是能更多训练下背肌群。
    7,直腿硬拉,前脚掌可以垫一对哑铃片,对稳定动作和伸展国绳肌有好处。
    8,直腿硬拉使用的重量应该低于屈腿硬拉。


    397楼2015-03-16 09:46
    收起回复
      110,前臂和腹肌基础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前臂都是小肌肉群,大概有20多种不同的肌肉。但我们可以根据功能,把它们分成两部分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前者位于前臂前侧和内侧,后者位于后侧和外侧。
      我们说的腹肌,其实主要是腹直肌。人们爱说6块腹肌,其实腹直肌是两块,左边一条,右边一条。中间由“白线”间隔。每块腹直肌,又被横向的筋膜分割,分割成多少块,因人而异,差别比较大。
      侧腹部的腹肌分为三层,最外面的是腹外斜肌,中层是腹内斜肌,最里面一层是腹横肌。我们能看见的,就是最外一层的腹外斜肌。
      前臂:
      1,杠铃腕弯举时,握距应该略窄于肩宽,过宽的握距对腕部压力较大。
      2,不建议用传统杠铃腕弯举的姿势做单手哑铃腕弯举,大重量时对手腕部位压力过大。可以用牧师椅做哑铃腕弯举。
      3,单手哑铃腕弯举时,可以让前臂与地面自然垂直,弯曲手腕提起哑铃,对腕关节压力较小,适合大重量时使用。
      腹肌:
      1,上腹部基本动作就是仰卧卷腹,下腹部就是举腿。仰卧卷腹时,双脚搭在椅子上,可以减少腰部的压力。
      2,侧腹肌群不建议用大重量训练,侧腹肌群过厚,从正面看,容易显得腰部比较粗。所以健美选手一般不刻意训练侧腹部,格斗选手出于技击需要,比较重视侧腹训练。


      399楼2015-03-17 17:34
      收起回复
        112,腿部常见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5,上斜腿屈伸训练器,双脚的的位置和间距,决定了训练的重点。脚置于踏板低位,重点训练股四头肌;高位,重点训练臀肌和国绳肌。宽脚距离(超过肩宽),重点针对大腿内侧;窄脚距,重点针对外侧。脚尖发力,相当于深蹲时重心前移,重点针对股四头肌;脚跟发力,相当于重心后移,重点刺激臀肌和国绳肌。
        6,剪蹲时,跨的步子小,重点针对股四头肌;步子大,重点针对臀肌和国绳肌。
        7,俯卧腿弯举时,脚尖指向变化,有助于区别训练国绳肌的两侧。脚尖向前,针对整个国绳肌;脚尖向内侧,重点针对国绳肌内侧;脚尖向外,重点针对外侧。因为小腿肌肉也能参与屈膝,所以,腿弯举时应该屈踝(小腿勾起来),小腿参与发力最小。
        8,直腿硬拉,也是锻炼臀肌和国绳肌的主要动作。
        小腿:
        1,基本动作是提踵,站姿提踵,主要训练腓肠肌;坐姿提踵,主要是比目鱼肌。
        2,站姿提踵,脚尖向外,重点针对腓肠肌内侧头:向内,重点针对外侧头。
        3,直腿提踵时,膝关节绷直,有助于孤立腓肠肌,减少比目鱼肌参与发力。
        4,坐姿提踵,脚尖向外,主要针对小腿肌群内侧,反之,则主要针对外侧。


        406楼2015-03-19 17:00
        回复
          113,关于激素的基础知识我们该了解的有哪些?(上)
          练健美的人对激素都很感兴趣,也都有些朦朦胧胧的概念。以下几部分内容,我跟大家集中聊一下关于激素的基础知识。也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跟健美有关的激素。
          激素其实就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一系列化学信号。激素有几个基本的特征,大家一定要了解。
          1,激素简单划分,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类固醇激素和非类固醇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都是由胆固醇生成的,所以化学结构也跟胆固醇类似,为脂溶性。我们可以简单认为,类固醇激素,就是一种脂肪。
          非类固醇激素,最主要的就是肽类激素和氨基酸类激素,我们可以简单认为,非类固醇激素,就是一种蛋白质。
          这么区分有什么用?我们知道,蛋白质经消化道消化,就会失去活性。所以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一般没用,一进入胃部,基本就被破坏。有人担心鸡肉里有生长激素,且不说鸡生长激素对人来说基本无作用,就算有作用,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激素,吃进去也基本被消化液灭活了。
          蛋白质类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而类固醇类激素跟脂肪类似,所以口服基本可以被吸收,进入血液,就能运送到靶器官起作用。
          类固醇类激素主要有: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


          409楼2015-03-23 10:00
          回复
            114,关于激素的基础知识我们该了解的有哪些?(下)
            2,关于激素如何起作用,我们必须有个概念,激素要起作用,要和受体结合。
            激素被分泌之后,通过血液和淋巴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但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起作用,没有跟受体结合的激素,再多也是白搭。
            所以说,人们习惯于关注激素的浓度,实际上事情比这个复杂的多。浓度高但受体不足,这个高浓度没有任何意义。
            大豆异黄酮为什么能降低雌激素?很多人想不通。认为大豆异黄酮有雌激素样作用,相当于补充了雌激素。实际上,这就是受体的调节。异黄酮的雌激素作用很弱,但能跟雌激素受体结合,一结合,就占了雌激素的位置,雌激素无法跟受体结合,整体雌激素作用就降低了。
            类固醇类激素和非类固醇类激素,跟受体结合的方式也不一样,这里我们不细讲。
            细胞上某种激素受体增多,我们就说细胞对这种激素敏感度增强。比如II型糖尿病,不是因为胰岛素不够,而是因为受体减少,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运动,可以增加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胰岛素敏感程度。所以,适量运动对控制II型糖尿病很有益处。
            3,多数激素的分泌,主要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负反馈什么意思?打个比方,热水器的温度调节,就是个负反馈机制。温度高了,控温器就会让热水器停止加热,降低水温。反之,温控器会告诉热水器继续加热,升高水温。
            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也是同样的方式,高浓度的激素,可以抑制激素继续分泌。浓度低,则促进激素分泌。


            410楼2015-03-24 09:48
            收起回复
              115,运动引起激素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运动是一种强烈应激,对大多数激素都有影响。大多数激素对运动的反应是升高,例外的是胰岛素。绝大多数运动时,胰岛素水平都会降低。
              有些激素对运动负荷比较敏感,高强度运动时,这些激素水平升高较快,属于高负荷快速应答型激素,比如睾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
              对运动强度敏感的激素,要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时才会出现应答反应,能刺激激素应答的运动强度,叫血激素反应的阈强度。比如,皮质醇的阈强度大约是60%-70%最大摄氧量,低强度的运动,一般不会引起皮质醇升高。
              有些激素对运动应答较慢,而且有一个明显的滞后反应,也就是说,要运动持续十几或几十分钟后,才会出现缓慢的变化,这类激素有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但在有些人身上,这类滞后应答的激素,也表现为快速应答。
              运动还会引起细胞激素受体的变化,比如,长期训练,会让皮质醇激素受体下调。也就是说,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对皮质醇会不那么敏感。而停训几个月,皮质醇受体又会恢复。胰岛素的情况相反,运动会使胰岛素受体增加,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有利于运动时肌肉对糖类的摄取。


              411楼2015-03-25 11:15
              回复
                117,皮质醇是个什么东西?
                皮质醇是一种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它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
                说一下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什么意思?看名字就很清楚,就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调节糖类代谢的激素(当然,糖皮质激素对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也有作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有四种,皮质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所以,粗略地讲,皮质醇和糖皮质激素,基本可以划等号。
                皮质醇也叫氢化可的松,有些人关节炎,肾炎,用激素类药物,主要就是氢化可的松。这是因为,皮质醇有抗炎的作用。
                皮质醇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代谢,怎么调节?主要是促进血糖升高,促进糖异生,把蛋白质等物质变成糖。所以,健美爱好者讨厌皮质醇,因为它会促进分解肌肉蛋白质。
                皮质醇还能拮抗胰岛素,目的是让身体减少糖储存,增加糖的释放。拮抗胰岛素,就会降低氨基酸进入细胞的能力,所以,皮质醇会抑制除了肝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合成代谢,刺激分解代谢。
                皮质醇还有一定的促进脂肪消耗的作用。
                总的来讲,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当身体感觉到压力时,它的分泌就会增多,目的是在危急时刻释放糖类,帮正能量供应。所以,高强度运动、情绪紧张、外伤、感染、等因素都会刺激皮质醇分泌。


                418楼2015-03-30 12:03
                回复
                  118,皮质醇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一些运动会引起皮质醇分泌增多,这属于皮质醇的应激分泌。我们先说一下皮质醇的基础分泌。
                  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刺激,人体正常也会分泌皮质醇,这叫基本分泌。规律是:一天中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在早6点到8点,之后逐渐减少。浓度最低的时候,一般在夜间10点到次日凌晨2点。这种基础分泌规律,跟人的作息规律有关。
                  运动时皮质醇分泌多少,基本规律主要跟运动强度有关。高强度运动时,皮质醇分泌明显增多,可以达到运动前水平的5倍以上。而低强度运动时,皮质醇水平反而降低。比如,有实验报告,42%最大摄氧量运动60分钟后,血皮质醇水平只相当于运动前的70%。
                  皮质醇分泌还跟运动持续时间有关,即便是低强度运动,如果时间较长,也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增多。但一般认为,皮质醇对运动强度比运动持续时间更敏感。也就是说,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比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更能刺激皮质醇分泌。在总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无氧运动远远比有氧运动,更能刺激皮质醇分泌。
                  皮质醇分泌还跟情绪因素有关,情绪紧张,恐惧,焦虑,都可以促进皮质醇分泌。在运动时,运动前紧张和恐惧,能促进皮质醇更多分泌。
                  运动后,皮质醇回到正常生理水平需要一段时间。运动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皮质醇水平回落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超长时间运动后,血浆皮质醇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需要18-24小时。但运动一般不影响基础皮质醇水平。运动后补糖,可以降低运动后的皮质醇水平,促进皮质醇水平回落。也有观点认为谷氨酰胺也有这种效果,但缺乏过硬的实验作证。


                  419楼2015-03-30 12:04
                  回复
                    119,关于睾酮我们该知道些什么?
                    睾酮跟雄激素,还不是一回事。人体内的雄激素,还有双氢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等。生物效能最高的不是睾酮,而是双氢睾酮。但睾酮的特点是量大,所以,总的生物效能较高,常被作为雄激素的代表。
                    血睾酮基础分泌规律跟皮质醇类似,也是一天之中清晨最高,傍晚时最低。季节对睾酮的基础分泌也有影响,一般是秋末冬初较高,春季较低。大约60%的男性,还有8-30天不等的血睾酮浓度变化周期。
                    睾酮也属于类固醇类激素,除极少数游离睾酮之外,睾酮在血液中需要跟白蛋白结合才有活性。而且,睾酮能否产生作用,还要看受体水平,所以,并不是说,血睾酮一升高,肌肉就疯长这么简单。
                    运动跟血睾酮的关系,一般是先升高后降低。一运动,首先引起睾酮升高,随着运动时间延长,睾酮达到某个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继续运动,睾酮可能继续下降,直至低于运动前水平。
                    运动时间越长,运动强度越大,睾酮水平恢复越慢。比如,有研究报告,一次马拉松跑后,48小时血睾酮仍不能恢复。但中等强度1-2小时自行车运动后,24小时睾酮即可恢复。过度训练,容易引起血睾酮持续降低,也有所谓“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说法。
                    运动引起的血睾酮变化很敏感,1-2分钟的运动就可以引起血睾酮升高。无氧运动或有氧运动都会引起血睾酮升高。
                    我们也不必过分迷信某些运动引起的血睾酮增高,因为这可能跟运动引起的肝血流量减少,血睾酮清除率下降,和血浆量减少都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现在也没有定论。很可能,运动促使血睾酮升高,有一个综合的复杂机制。我们千万别一看某种运动能引起血睾酮升高,就特别兴奋,实际情况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可能能引起血睾酮升高,这就是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或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都可能会引起血睾酮升高。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可能降低血睾酮。


                    421楼2015-03-31 14:42
                    回复
                      120,关于生长激素,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生长激素还有短暂的胰岛素样作用,可以降低血糖,促进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生长激素还有调节免疫的功能。
                      这里需要注意,生长激素起作用,主要靠另一种东西,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生长激素跟受体结合,刺激局部组织产生IGFs,IGFs再调控组织的生长。IGFs,又受几种IGF结合蛋白的影响。所以,生长激素起作用,机制很复杂,我们不要以为,生长激素一高,肌肉就会立马增大。迷信生长激素其实不可取。
                      生长激素跟运动的关系是:高强度运动比低强度运动,更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一般来说,运动强度提高,生长激素分泌呈线性增加。
                      运动时间方面,短时间中高强度运动(小于30分钟),就能立即使生长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运动15-20分钟达到峰值,运动后30-60分钟,生长激素水平恢复到安静状态。30分钟以上的运动,血浆生长激素一般是升高至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力量训练一般比耐力训练更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女性安静时生长激素水平一般高于男性。运动时,女性生长激素的分泌速度也快于男性。
                      肥胖者运动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低于体重正常者,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群中不会出现,只见于老年人。但一般认为,肥胖是降低生长激素的一个因素。
                      饮食方面,运动前高脂高糖饮食,都会降低运动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运动时血糖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都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
                      生长激素分泌有昼夜节律性,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具体说,睡眠处于第3和4阶段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所以,睡眠时必须达到一个完整睡眠周期,生长激素分泌才会出现一个峰值。睡眠质量必须保证。
                      雌激素可能对生长激素分泌也有促进作用,停经后,女性生长激素含量明显降低。


                      428楼2015-04-01 17:10
                      回复
                        121,胰岛素跟运动有什么关系?
                        胰岛素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糖代谢,血糖浓度升高,会迅速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并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储存。
                        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另一个功能是抑制糖异生,也就是抑制氨基酸,乳酸,甘油等转变成糖。这对减少肌肉蛋白质分解有正面的意义。
                        胰岛素还能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起来。胰岛素还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这些葡萄糖,一方面能在脂肪细胞内合成少量脂肪酸。最主要的,是为在脂肪细胞内合成磷酸甘油,再跟脂肪酸结合,变成甘油三酯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胰岛素还可以调节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包括:1,胰岛素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细胞,成为合成肌肉的材料。2,直接促进蛋白质合成。3,抑制蛋白质分解和糖异生,间接增加蛋白质合成。
                        刺激胰岛素分泌,最主要的是糖类物质。而且,蛋白质和氨基酸,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因为胰岛素的作用全部是合成代谢,运动时胰岛素分泌会减少。短时间超过5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就会使胰岛素水平降低。运动引起的胰岛素降低,有明显的滞后性,一般都是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下降。越剧烈的运动,运动后胰岛素降低越早。运动强度越低,运动后越久,胰岛素水平才开始下降。
                        运动使胰岛素水平降低,但会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增加,所以运动特别有利于改善II型糖尿病,甚至是部分I型糖尿病。一般来说,越是能消耗肌糖原的运动,越有利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改善糖尿病,最好选择中高强度运动。极高强度的运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32楼2015-04-02 18:59
                        收起回复
                          122,碳水化合物跟能量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属于最基础最基础的概念问题,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但最近问的人很多,我在这里简单说两句。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关系,其实就一句话: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就好像木头和能源的关系一样。
                          木头能提供能源,石油也能提供能源,所以我们都知道,木头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同样,碳水化合物,也不是唯一的能量物质。食物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四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酒精。
                          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划等号,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误区,仍然是犯了碳水化合物致胖论的错误。我强调很多次,脂肪是最容易让人发胖的东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不容易让人发胖。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确实比较快,比较直接,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碳水化合物就是能量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食肉动物几乎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最终也没瘦死,植食动物整天碳水化合物,也没胖死。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433楼2015-04-04 09:35
                          收起回复
                            123,急性软组织损伤怎么处理?
                            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等。叫软组织,无非是区别于硬组织(骨骼)而言。软组织跟骨骼相连,共同完成运动。软组织受伤,直接的结果就是身体活动被限制。
                            软组织急性损伤一般是扭伤或者拉伤,出现这类问题,应急处理很重要。处理得好,可以加速恢复过程,减少损伤进一步发展。
                            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处理,有个R.I.C.E法,就是休息(rest)、冰敷(ice)、施压(compression)、垫高(elevation)。
                            休息:我们不用讲,出现损伤,哪怕是不严重的损伤,也应该立刻休息,受伤部位停止活动。
                            冰敷:急性软组织损伤的24-48小时内,应该进行冰敷。冰敷是越早越好,每次大约10分钟。可以多次进行,甚至每小时一次。冰敷时,冰袋和皮肤之间可以垫一块湿毛巾,避免冻伤皮肤。
                            施压:施压是指用加压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可以轻轻包扎,也可以加压包扎,这要视伤者的接受能力而定。
                            垫高:损伤出现24-48小时内,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伤处垫高,使其位置高于心脏。
                            R.I.C.E法处理软组织急性损伤,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减少患处出血。软组织损伤产生的水肿,主要是组织和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和体液聚集。水肿越严重,越有可能因为使局部组织缺血,造成细胞被破坏,延长恢复过程。
                            损伤24-48小时后,才可以使用按摩、热敷、跌打药、牵引等方法处理。如果在损伤初期使用这些方法,会造成损伤加剧,水肿严重,导致更多细胞被破坏。


                            442楼2015-04-06 10:14
                            回复
                              125,运动前1小时内应不应该补充糖?
                              这主要还看什么糖。训练前1小时,原则上最好不吃东西,否则容易造成肠胃不适。但实验发现,假如不存在这类问题,训练前1小时内,适当补充一些中等血糖指数的糖类,比如米饭、全麦面包等,对之后的运动一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运动前1小时内补充高血糖指数的糖类,比如葡萄糖、蔗糖等,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还有一些争议,但主流运动营养学家一般不建议这样做。
                              运动前补充高血糖指数的糖类,主要问题是可能在运动时引起反弹性低血糖反应。这对力量训练,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力,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有氧运动时出现反弹性低血糖,可能影响运动能力,并造成过早疲劳。另外,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会长时间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氧化,对减脂有不利影响,也会增加运动时体内糖类物质的消耗。血糖降低,肌糖原消耗过多,可能在长时间运动后期会增加身体蛋白质的分解。
                              有人提出,果糖升血糖慢,是不是适合运动前补充?原则上可以,但运动前补充大量果糖,可能会出现明显肠胃不适,如果没有这类问题,那果糖可以在运动前补充。
                              比较好的办法是,如果想运动前补糖,最好在运动前1小时以上补充。不管是单糖还是复杂糖类,较早补充可能都比较好。


                              447楼2015-04-09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