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吧 关注:695,647贴子:16,785,049

回复:运动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94,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营养素的推荐量是多少?
微量营养素的推荐量,各国都有差别。以下数据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4月制定的,适合人群年龄是18-50岁
维生素:
Va:(男)800微克;(女)700微克
Vd:5微克
Ve:14毫克
Vb1(硫胺素):(男)1.4毫克;(女)1.3毫克
Vb2(核黄素):(男)1.4毫克;(女)1.2毫克
Vb3(烟酸):(男)14毫克;(女)13毫克
Vb5(泛酸):5毫克
Vb6: 1.2毫克
Vb12:2.4微克
叶酸:400微克
生物素:30微克
Vc:100毫克
根据2001年美国更新的推荐量,补充一个维生素k:(男)120微克;(女)90微克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钙:800毫克
磷:700毫克
钾:2000毫克
钠:2200毫克
镁:350毫克
铁:(男)15毫克;(女)20毫克
碘:150微克
锌:(男)15毫克;(女)11.5毫克
硒:50微克
铜:2毫克
铬:50微克
锰:3.5毫克


442楼2015-02-27 09:45
收起回复
    95,肌糖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上)
    这几节内容,我们聊点最基础的理论。
    老说肌糖原,但肌糖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干什么用?很多人可能并不太清楚。
    糖原也属于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跟支链淀粉挺像,就是一大堆葡萄糖。肌糖原,就是储存在肌肉里的糖原。因为就存在于肌细胞内,所以肌肉收缩时,肌糖原可以作为直接的能量供应,优点是快捷方便。
    肌肉收缩,如果利用血糖或脂肪,需要先通过血液循环,把血糖和游离脂肪酸运输到肌肉细胞内,才能被利用。这个过程依赖血液循环转运,能量物质还要穿透好几层膜,所以远没有肌糖原动员起来速度快。
    但肌糖原的储存能力有限,70公斤重的普通人,全身的肌糖原,也就300-400克。规律的运动,包括耐力运动和力量训练,都能增加肌肉内肌糖原的储存。但最多最多,也一般不超过普通人的一倍。
    我们比较关心,什么样的运动动用肌糖原?实际上几乎所有运动都会动用肌糖原,只不过肌糖原供能的比例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高,动员肌糖原的比例越大。但因为肌糖原储存能力有限,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肌糖原供能比例会逐渐减小。
    体内的肌糖原大概能用多久?这跟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强度越低,消耗肌糖原越少,肌糖原被耗竭的时间就越长。比如,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脂肪酸提供能量的比例比较大,肌糖原消耗就比较慢,大概2小时只能消耗储量的一半。


    451楼2015-03-02 12:11
    回复
      96,肌糖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下)
      肌糖原储存在肌细胞里,所以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里都有。肌糖原不能变成血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只能就近利用。比如,二头肌弯举,消耗的肌糖原,就二头肌里面那点,大腿里的肌糖原想帮忙也做不到。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只要是运动,基本都会动员肌糖原。有个说法是无氧用肌糖原,有氧用肝糖原,这完全不对。
      至于所谓运动首先动员肌糖原,肌糖原用光了再用脂肪,这种说法也很滑稽。我强调很多遍了,用多少肌糖原,主要跟运动强度有关。
      高强度运动,肌糖原消耗很快,一旦耗竭,则迅速引起疲劳,运动强度迅速降低。运动中补糖,能不能边运动边合成肌糖原?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当然,这绝不代表运动中补糖没有意义。
      肌糖原跟健美训练关系也很大,健美训练属于高强度运动,对肌糖原消耗很快。所以,肌肉中的肌糖原储备情况,跟训练水平是有关系的。虽然耐力运动员老强调肌糖原的超量储存,但其实力量型运动员也需要关注这个问题。
      肌糖原恢复,一般是在运动后,而且跟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有关。有时候,肌糖原被耗竭,完全恢复需要好几天。所以,运动后补糖很关键,对肌糖原的恢复,或超量恢复,意义都很大。


      452楼2015-03-02 12:12
      回复
        97,肝糖原跟肌糖原哪里不一样?
        肝糖原和肌糖原,基本是一种东西,只是储存的位置不一样。肌糖原储存在肌肉细胞里,肝糖原储存在肝脏。
        位置不同,决定了这两种糖原的作用也不同。肌糖原不能变成血糖,因为肌肉里缺乏葡萄糖-6-磷酸酯酶。但这种酶在肝脏里特别丰富,所以,肝糖原可以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人体血糖的基本来源,一个是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再就是肝脏分解肝糖原。脂肪酸不能变成糖,一些氨基酸,乳酸等可以变成血糖,但正常情况下数量很有限。
        所以肝糖原对禁食状态下稳定血糖非常重要。夜间的葡萄糖消耗,主要靠肝糖原。
        人体肝糖原储存很有限,成年人大概是70-100克。低糖饮食,会引起肝糖原储存降低。高糖饮食,肝糖原储量又会明显升高。
        运动时肝糖原的释放,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比如,高强度运动时,肝糖原释放速度是安静状态的6-7倍。
        大多数运动时,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肝糖原释放速度加快。但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肝糖原逐渐消耗,其释放速度又会减慢。运动时补糖,有助于稳定血糖,节省肝糖原。
        运动会不会引起肝糖原储存能力提高,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议。一般认为,运动不影响肝糖原储存。
        运动后补充糖,有助于肝糖原的恢复。跟肌糖原不同,促进肝糖原恢复,果糖比葡萄糖更好。因为肝脏内果糖激酶比葡萄糖激酶活性高,利用果糖更快。


        455楼2015-03-03 11:55
        回复
          98,运动时脂肪是怎样消耗的?
          运动时消耗脂肪,主要是三种形式:脂肪酸形式、酮体形式、甘油形式。但最主要的是第一种,下面我们就详细谈一下运动时脂肪酸的氧化。
          肌糖原就储存在肌肉细胞内,所以肌肉收缩,可以直接拿来用。脂肪不一样,大多数脂肪跟肌肉,是分开储存的。肌肉中也有少量脂肪,但因为数量很少,我们可以假设,所有脂肪都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我们打个比方,把脂肪比做煤矿,肌肉比做发电厂。煤矿和发电厂不挨着,发电厂需要煤,怎么办?需要这几个步骤:
          1,开采煤炭
          2,运输煤炭
          3,煤炭进入发电厂
          4,煤炭放进锅炉中燃烧发电
          脂肪被肌肉利用,也需要相应的4个步骤。
          1,脂肪分解。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形式是甘油三酯,我们要利用脂肪,必需先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这个过程就好比开采煤炭的过程。
          2,脂肪酸转运。脂肪酸被分解出来,需要运输到肌肉组织才能被使用。运输靠血液,这就需要让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肌肉细胞内部。
          3,脂肪酸进入肌肉细胞。其实这个步骤叫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从脂肪细胞,到肌肉细胞,需要跨过3层膜。脂肪细胞膜、毛细血管壁、肌细胞膜。这就好像煤炭从库房到发电厂,要穿过库房大门、货车门、发电厂大门一样。
          4,脂肪进入线粒体被氧化。线粒体就好像细胞的锅炉,脂肪被氧化,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而线粒体有两层膜,一部分脂肪酸能直接穿越进入线粒体内,而有些脂肪酸,则需要肉碱作载体,才能穿过线粒体内膜。这就是补充肉碱被认为有利于减肥的原因。


          460楼2015-03-04 11:26
          收起回复
            99,运动时如何加速脂肪分解?
            脂肪分解是脂肪消耗的第一步,脂肪组织分解成脂肪酸,才能被运输到肌肉细胞内提供能量。脂肪分解需要酶的参与。主要是三种酶,分步把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
            这几步分解过程,都需要水的参与。所以,运动中补水可能是有必要的。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脂肪分解可能会受限制。
            脂肪分解的三种酶,甘油三酯脂肪酶最重要。脂肪分解的快慢,主要看它的活性。它属于脂肪分解的限速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对激素很敏感。所以,有些激素具有加速脂肪分解的作用。主要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胰岛素,则具有抗脂肪分解的作用。
            咖啡因跟肾上腺素一样,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一般认为,运动前1小时摄入咖啡5毫克/公斤体重,就可能加速运动时的脂肪分解。
            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后,并不是全部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其中一部分释放入血液,其余部分在脂肪细胞内重新酯化,再合成甘油三酯。这个过程叫甘油三酯-脂肪酸循环。也就是说,脂肪分解后,只有一部分被氧化消耗,剩下的又变回脂肪。
            安静状态时,这个比例一般是3:7。只有30%左右的脂肪酸进入血液被利用。运动时,脂肪利用增加,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5%。
            脂肪酸重新回炉,又变成脂肪(甘油三酯)的过程,需要甘油。但脂肪细胞不能合成甘油,这部分甘油,需要由糖类物质提供。所以,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较低时,脂肪酸再合成脂肪的速度也会降低。
            这就是说,运动中血糖水平较低,理论上有可能会增加脂肪酸的消耗,减少脂肪酸再合成,有利于减脂。但要注意,这是在不考虑肌肉消耗,和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
            脂肪组织的血流量,也跟脂肪酸动员有关。运动时脂肪组织的血流量增加,可能加速脂肪酸的转运。所以,某些能加速血液循环的物质,比如烟酸,理论上说可能增加脂肪的消耗。


            462楼2015-03-05 12:14
            收起回复
              100,关于营养学,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第100讲了,算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来讲点宏观的东西。
              广义的概念上讲,营养学早就有,《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营养学的内容。但前科学营养学,往往缺乏可信度,只能算作一种文化。科学的营养学,我们现在主要指现代营养学。
              现代营养学,其实起步挺晚。我老说“百年营养学”,第一种维生素被确定,也就是1913年的事,到现在可不就100年上下。
              所以,老有人问我,不吃饭,或者少吃饭,靠复合维生素过日子行不行?我的答案总是,不行。
              人体需要的必需营养素,也就是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现在看来,我们好像都已经摸清了。压缩到一个药片里,为什么不能代替食物?
              因为对于这些微量营养素的功能、毒性、需要量和耐受量,我们大致是知道,但研究并不充分。很多营养素,干脆连最高耐受量都没有。针对儿童的推荐量,很多仅仅通过体重估算出来的。
              从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钙,同样是补钙,对有些有些疾病的预防,牛奶钙、植物钙和补充剂钙,却分别与之单独相关。也就是说,都是补钙,只是钙源不同,效果差别却很大。
              还有一类营养物质,属于植物化学营养素,比如膳食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这些东西的种类非常多,光膳食黄酮,现在发现的就有6000多种,我们仅仅是大致搞清了其中几种的功能和作用,其余大多数,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但人类的健康,很可能跟这些东西息息相关。
              只有食物,是目前已知的营养素最好的来源。话说回来,人类的进化过程,几百万年吃天然食物过来的,我们对人工营养素的尝试,也不过不到一百年。
              但这并不是说,膳食补充剂不能吃。能吃,但我们始终要对这类东西,有一个谨慎的态度。并且,我用膳食营养素做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营养学研究,人类还是小学生,以后的路还很远,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什么都知道了。
              这就提示我们,关于营养学的种种说法,可信度是个问题。顶尖的营养学家,很多话不敢说。越是一知半解的人,越敢信口开河,讲得头头是道。在中国,科学营养学里还老掺和一个中医,问题就更复杂。
              关于营养、运动和健康,不要轻信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电视上说的,网络上说的,通俗读物上说的,往往很不严谨。参考可以,但不能奉为金科玉律。该信谁?还是严谨的学术书籍和期刊。即便是对严谨的科学研究结论,我们也不能说它绝对正确。只是目前来看,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可信的东西。
              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足食物,均衡足量膳食。特殊情况下,适当考虑膳食补充剂。希望在未来几年内,人类关于营养学的研究能有一步较大的跨越,也许在那时,我们可以不用为每天吃饭发愁了,只是眼下我们还做不到。


              463楼2015-03-06 12:06
              收起回复
                102,肩部训练常见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平举:
                1,前平举时,掌心向内,拳眼向上,也就是竖着抓哑铃,最前束刺激最大;掌心向下,横着抓哑铃,中束参与发力增加。
                2,双手并握哑铃前平举,也就是两只手一起,竖着抓哑铃对前束刺激最大。
                3,侧平举时,双手超过肩部后,斜方肌参与发力增加。所以,手不必举得太高。
                4,侧平举时,掌心向前,竖着抓哑铃,前束参与发力较多;掌心向下,中束参与较多;掌心尽量向后时,后束参与发力。
                5,侧平举时,可能单手比双手更好。单手时举起的重量,一般大于双手时每侧手举起的重量。
                6,俯身平举时,掌心向后,对后束刺激较大;两掌心相对,中束会参与发力。
                杠铃直立划船:
                1,握距越宽,对三角肌刺激越大;握距越窄,对斜方肌刺激越大。
                2,杠铃越远离身体,对三角肌刺激越大。贴近身体拉起,对斜方肌刺激较大。
                3,肘部举得越高,斜方肌发力越多。


                476楼2015-03-09 10:37
                收起回复
                  104,胸部常见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飞鸟:
                  1,飞鸟的注意事项,跟卧推类似,比如上下斜的角度,腰部拱起的程度。同样,飞鸟动作,哑铃放得太低,肩部受伤风险也会加大。哑铃放下时,最好不要低于胸部。
                  2,龙门架滑轮飞鸟跟哑铃飞鸟相比,前者肌肉收缩时间更长,肌肉始终处于全力收缩状态。但后者的好处在于,放下哑铃时(离心动作阶段),肌肉能获得更好的牵张。联合器械的弱点都在于离心阶段,受机械摩擦阻力影响,离心阶段负荷会减小。
                  3,有些人认为滑轮飞鸟尽力挤压胸肌,可以训练胸肌的所谓“中间沟”,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误区。挤压胸肌,的确会让胸肌胸骨一侧隆起更明显,但这只是把肌肉压缩在更小的空间内的缘故。胸肌中间沟要想明显,还是需要整体增大胸肌。胸肌中间沟很深,但外缘和中下部都很干瘪,这样的人我们谁都没见过。
                  4,滑轮飞鸟时,双手的位置决定训练胸肌上、中、下部的倾向。
                  双杠屈臂撑:
                  1,身体越前倾,胸肌发力越多,越后倾,三头肌发力越多。
                  2,身体不要放得太低,动作不要太猛,否则非常容易导致肩部受伤。


                  480楼2015-03-10 10:39
                  收起回复
                    105,背部常见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背部肌肉的训练,最基本的动作也是两个,一个是划船,一个是下拉。我们下面重点说一下这两个动作。
                    划船:
                    1,坐姿拉力器划船,握法方面,有:掌心向下(正握)、掌心相对(自然握法)和掌心向上(反握)。一般来说,正握斜方肌(中下部)参与发力最多,自然握法次之,反握,背阔肌参与发力最多。实际上,不同握法决定的,还是肘部的位置。比如反握时,肘部会自然向下,背阔肌参与发力就增加了。所以,坐姿划船,肘部越高,斜方肌参与越多,肘部越低,背阔肌参与越多。
                    2,同样道理,坐姿划船,把拉杆拉沿高轨迹拉向胸前,斜方肌参与较多;低轨迹拉向腹部,则主要针对背阔肌。
                    3,杠铃划船,身体前倾角度不需要太大,45度左右就可以。掌心向上(反握),二头肌参与发力更多。跟坐姿划船一样,杠铃杆应该提至腹部,提得太高,斜方肌参与发力较多。所有划船动作,这一点注意事项都是一样的。
                    4,因为背阔肌比较大,背部小肌群较多,我们可以假设背阔肌分为上部和下部。划船动作,肘部越高,越侧重于锻炼背阔肌上部;肘部越低,越侧重于下部。
                    下拉:
                    1,一般认为,宽握时,训练重点靠上,在腋窝处背阔肌外侧,可以让背阔肌显得更宽。窄握反之。
                    2,颈后下拉不可取,增加肩关节受伤风险。
                    3,握法方面,掌心向前(正握)效果最好。掌心相对(自然握法)或掌心向后(反握),会改变肩关节的运动方向和肘部的位置,让下拉变得更像划船,失去下拉的意义。反握时,二头肌参与发力也会增加。


                    485楼2015-03-11 10:03
                    收起回复
                      106,肱二头肌基础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臂主要是三块骨头,上臂是肱骨,前臂是两块,尺骨和桡骨。二头肌基本是跨越肱骨,连接在肩胛骨和前臂骨上,所以二头肌不但能使肘关节上屈,还能让前臂外旋。
                      二头肌有两个头,靠近身体的一个是短头(内侧头),外面的是长头(外侧头)。
                      二头肌的基本动作是弯举,动作变化比较少。
                      弯举:
                      1,杠铃弯举,宽握主要针对二头肌内侧头,窄握主要针对二头肌外侧头。
                      2,使用曲杆半反握(掌心朝10点方向),对腕关节和肘关节压力较小。
                      3,有些健美选手二头肌弯举,肘部喜欢前伸,这个动作其实比较多余,对肩关节还会产生一定压力。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保持肩关节和肘部的基本固定。
                      4,龙门架滑轮弯举,手与肩同高,双手拉向头部位置的动作,一般认为主要刺激二头肌外侧头。
                      5,弯举机弯举相对于牧师椅弯举,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阻力基本一致,所以我个人认为,弯举机要比牧师椅训练效果更好。
                      6,锤式弯举,对二头肌外侧头和肱肌刺激效果较好。


                      497楼2015-03-12 18:17
                      收起回复
                        108,肱三头肌基础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2,绳索三头肌下拉:下拉时腕部内旋,主要针对三头肌外侧头。不内旋,主要针对内侧头和长头。
                        3,仰卧三头肌杠铃臂屈伸:这个动作跟下拉一样,宽握更多针对三头肌内侧头和长头,窄握更多针对外侧头。但握法方面,有的书说跟三头肌下拉正好相反,有的书认为跟三头肌下拉相同。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一般来说,三头肌动作,手腕内旋,都偏重于刺激外侧头。
                        因为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而不是肱骨,所以这个动作中,杠铃放下时超过额头,对三头肌长头拉伸更大,对长头训练效果可能也更好。
                        4,坐姿三头杠铃臂屈伸:握距方面,同三头肌下拉。握法方面,也存在争议。另外需要强调,这个动作对肩部和肘部压力较大,受伤风险较大。
                        单臂用哑铃做这个动作时,掌心朝前,更多针对三头肌外侧头。
                        5,双杠臂屈伸:双杠距离较近时(窄握),重点针对三头肌外侧头;距离较远(宽握),重点针对内侧头和长头。两肘夹紧,靠近体测,三头肌孤立更好。两肘外展,胸肌参与发力较多。
                        身体前倾,胸肌参与较多,身体竖直或后倾,三头肌孤立较好。
                        6,窄距卧推:要点是两肘要靠近体侧,不要过分展开。


                        501楼2015-03-13 10:53
                        收起回复
                          109,下背、前臂基础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背主要指竖脊肌,和腰部一系列小肌肉。竖脊肌纵列脊柱两侧,主要的作用是保持脊柱稳定,和伸展脊柱。
                          下背:
                          1,硬拉可以练下背,但主要的发力肌群,其实是臀肌和国绳肌(输入法缺字)。所以,说硬拉可以练下背,对。说硬拉只能练下背,这不对。
                          2,俯身飞燕是针对性较强的下背训练方式。除此之外,山羊挺身等训练,都会用到臀肌和国绳肌。
                          3,硬拉也能练到斜方肌、股四头肌、背阔肌和前臂肌群。但这些肌群不是主要发力肌群。
                          4,硬拉正反手握杠,其实是为了握杠更稳定,没有太玄妙的意义。
                          5,屈腿硬拉过程中,应该注意体会不同位置的发力。保持脊柱稳定,和最后伸直脊柱的时候,主要是下背肌群发力。前期伸展臀部的动作,只要是臀肌和国绳肌发力。
                          6,我们的直觉感受,直腿硬拉更多练习下背肌群,实际上,直腿硬拉主要训练臀肌和国绳肌,下背肌群是次要发力部位。曲腿硬拉倒是能更多训练下背肌群。
                          7,直腿硬拉,前脚掌可以垫一对哑铃片,对稳定动作和伸展国绳肌有好处。
                          8,直腿硬拉使用的重量应该低于屈腿硬拉。


                          518楼2015-03-16 09:45
                          回复
                            110,前臂和腹肌基础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前臂都是小肌肉群,大概有20多种不同的肌肉。但我们可以根据功能,把它们分成两部分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前者位于前臂前侧和内侧,后者位于后侧和外侧。
                            我们说的腹肌,其实主要是腹直肌。人们爱说6块腹肌,其实腹直肌是两块,左边一条,右边一条。中间由“白线”间隔。每块腹直肌,又被横向的筋膜分割,分割成多少块,因人而异,差别比较大。
                            侧腹部的腹肌分为三层,最外面的是腹外斜肌,中层是腹内斜肌,最里面一层是腹横肌。我们能看见的,就是最外一层的腹外斜肌。
                            前臂:
                            1,杠铃腕弯举时,握距应该略窄于肩宽,过宽的握距对腕部压力较大。
                            2,不建议用传统杠铃腕弯举的姿势做单手哑铃腕弯举,大重量时对手腕部位压力过大。可以用牧师椅做哑铃腕弯举。
                            3,单手哑铃腕弯举时,可以让前臂与地面自然垂直,弯曲手腕提起哑铃,对腕关节压力较小,适合大重量时使用。
                            腹肌:
                            1,上腹部基本动作就是仰卧卷腹,下腹部就是举腿。仰卧卷腹时,双脚搭在椅子上,可以减少腰部的压力。
                            2,侧腹肌群不建议用大重量训练,侧腹肌群过厚,从正面看,容易显得腰部比较粗。所以健美选手一般不刻意训练侧腹部,格斗选手出于技击需要,比较重视侧腹训练。


                            535楼2015-03-17 17:33
                            收起回复
                              112,腿部常见训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
                              5,上斜腿屈伸训练器,双脚的的位置和间距,决定了训练的重点。脚置于踏板低位,重点训练股四头肌;高位,重点训练臀肌和国绳肌。宽脚距离(超过肩宽),重点针对大腿内侧;窄脚距,重点针对外侧。脚尖发力,相当于深蹲时重心前移,重点针对股四头肌;脚跟发力,相当于重心后移,重点刺激臀肌和国绳肌。
                              6,剪蹲时,跨的步子小,重点针对股四头肌;步子大,重点针对臀肌和国绳肌。
                              7,俯卧腿弯举时,脚尖指向变化,有助于区别训练国绳肌的两侧。脚尖向前,针对整个国绳肌;脚尖向内侧,重点针对国绳肌内侧;脚尖向外,重点针对外侧。因为小腿肌肉也能参与屈膝,所以,腿弯举时应该屈踝(小腿勾起来),小腿参与发力最小。
                              8,直腿硬拉,也是锻炼臀肌和国绳肌的主要动作。
                              小腿:
                              1,基本动作是提踵,站姿提踵,主要训练腓肠肌;坐姿提踵,主要是比目鱼肌。
                              2,站姿提踵,脚尖向外,重点针对腓肠肌内侧头:向内,重点针对外侧头。
                              3,直腿提踵时,膝关节绷直,有助于孤立腓肠肌,减少比目鱼肌参与发力。
                              4,坐姿提踵,脚尖向外,主要针对小腿肌群内侧,反之,则主要针对外侧。


                              548楼2015-03-19 17: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