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吧 关注:695,647贴子:16,785,391

回复:运动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0,传统的快收慢放的发力方式,最适合肌肉增长吗?
上一讲说,离心收缩最适合肌肉增大。并且,最好的离心收缩是快速离心收缩。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时,收缩速度跟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关系的。向心收缩时,收缩速度越快,肌肉产生的力量越小。我们训练时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不借力的情况下,猛然用力,发出的力气反而很小。再次注意,这是针对单一肌肉来说的,不考虑借力的情况。
而离心收缩,情况恰好相反。离心收缩时,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所以,快速离心收缩时,肌肉发挥出的肌力是最大的。
快速离心收缩给肌纤维的张力最大,最容易导致肌原纤维纵向分裂,也能最大程度刺激肌纤维蛋白质合成。所以肌肉增大也最多。这可能就是快速离心收缩最容易引起肌肉增大的原因。当然,是否存在其他原因,现在还有争论。
传统的训练方法,是快收慢放。肌肉快速收缩举起重物,慢速放下。从理论上看,这种快收慢放的训练模式很有问题。快收(快速向心收缩)时,肌肉张力较小;慢放(慢速离心收缩)时肌肉张力也较小。快收慢放,恰恰让被训练肌肉的最大张力无法发挥。
可能更好的方法是“慢收快放”。理论上说,这样最能发挥出肌肉的最大张力。慢收快放,肌肉力量最大,可以增大训练负荷,也可以减少借力。但需要注意:“快放”的时候,肌肉也必须处于收缩的控制状态。


370楼2015-01-30 11:11
收起回复
    关于第80讲的重要补充
    上一讲的内容有一点颠覆性,在跟一些朋友的讨论过程中,我感觉到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些问题。
    1,慢收快放的训练方法相对受伤风险高,不建议新手尝试。有训练经验的朋友,尝试也有一定风险,需要谨慎考虑。
    2,慢收快放,是一种改良训练的理念,不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我的意思是,那些不借力的情况下,喜欢猛然发力,快速上举重量的朋友,把速度适当放慢一点,可能能提高一些训练负荷。效果可能更好。对于喜欢单独做离心收缩组的朋友,也不要放的速度太慢,可以提高一些负荷,放的速度适当快一点。适当两个字最重要。
    3,有的朋友把“快放”理解成了加速快放。好像推胸时爆发力全力上推的感觉。这不对。快放的意思是匀速快放。放下的速度比平时快一点,但还是匀速。重点是控制,不控制就不叫离心收缩,就是扔哑铃了。
    4,新理念需要尝试和摸索,但这也是个人的事。喜欢尝试新东西的朋友,可以试试看。不喜欢的朋友,还是用老方法就好。我没有说新方法一定更好,我只是给大家更多选择而已。


    373楼2015-01-30 20:13
    收起回复
      81,为什么有些人肌肉不大但力气大?(上)
      UPI报纸报道,Rigue Schill在轿车底下修车,千斤顶突然滑落,Rigue Schill被车轴压住不能动弹。9岁的Jeremy Schill发现爸爸被车压的快窒息了,拼力把轿车往起抬,居然抬起了一点,使Rigue Schill可以暂时呼吸,坚持到获救。
      这种事见诸报端的不少。更多的比如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为在火灾中抢救财产,抱起百十斤的大箱子就跑。可见,肌肉体积跟肌肉力量并不完全对等,人类也可能有更大的力量潜能。
      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肌肉横截面积,再一个是神经控制因素。前者不必说,一般来说,肌肉越大,力量也越大。神经控制因素是怎么调节肌肉力量的,我们接下来重点说。
      神经控制因素导致的力量增大,通常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1,更多的运动单位被募集,和同步化募集。运动单位,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几十上百条肌纤维。肌肉是一大束肌纤维组成,做动作时,往往不是所有肌纤维都被激活参与发力。激活的肌纤维越多,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大。有些人肌肉虽然发达,但很多肌纤维在动作时没有被激活,所以产生的力量较小。
      肌纤维的同步募集也很重要。同步募集,意思是众多肌纤维可以在同一时刻一起被激活,一起收缩,这样的话,那一时刻发出的力量也就更大。不过这种观点目前存在一定争论。


      381楼2015-02-02 10:00
      回复
        82,为什么有些人肌肉不大但力气大?(下)
        2,运动单位频率编码的增加。这一点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这么假设:假如一个运动神经控制着1束肌纤维,神经上连根电线,接一个按钮。按一下,神经兴奋,这束肌纤维就收缩一下,但收缩幅度不大。连按三下,这束肌纤维就会连续保持一阵收缩,收缩幅度就比较大一些。
        但如果快速不停按,发出一连串高频电刺激,肌纤维就会一直收缩,并达到最大收缩幅度。这种收缩叫“强直收缩”,此时,肌肉发挥的力量最大。
        频率编码增加,就等于做动作时,让大脑不停地去按那个按钮,肌肉力量也就会增大。抗阻运动,尤其是快速抗阻运动在刺激频率编码方面比较有效。
        3,自发性抑制减弱。肌肉自发性抑制,意思是我们的肌肉,会自己限制最大力量的发挥。这有点像有些车,要安装个限速器,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即便发动机还有提速能力,也要自动把速度限制在这个水平。
        肌肉收缩力量不能没上限,肌肉倒是有力气,肌腱或肌肉内部组织受不了。它们能承受的张力有限,力量再大,可能会出现损伤。肌肉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也有个限速器,叫“高尔基腱器”。
        高尔基腱器也叫腱梭,位置在肌肉和肌腱的连接处。这东西能感受肌肉纤维承受的拉力,拉力达到一定阈值,支配收缩的运动神经元就会自动被抑制,肌肉停止收缩,同时拮抗肌可能也会收缩参与保护肌肉组织。
        抗阻训练被认为可以逐渐减少这种抑制,使肌肉力量提高。
        当然,对于复杂的多关节运动,力量提高的因素也可能是肌肉群的协调工作能力加强,同样,这也是神经因素导致的力量增大。


        382楼2015-02-02 10:01
        回复
          83,硬拉主要是下背部发力吗?
          前几天跟朋友说起这个事,想到可能有必要在这里纠正一下这个误区。硬拉这个动作,主要的发力部位是伸髋肌群,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下背部,尤其是直腿硬拉(传统屈腿硬拉下背部发力还多一点)。
          伸髋肌群,就是使大腿朝向臀部方向运动的肌群,主要的大肌肉包括臀大肌和腘绳肌。硬拉时,主要的发力肌肉就是这两部分肌肉。
          当然,绝不是说硬拉不能锻炼下背部肌肉,也可以,只不过下背部不是主要的发力位置。硬拉过程的末端,躯干伸直,甚至稍微向后仰的过程,下背肌肉发力较多。硬拉前半程,躯干向前弯曲角度越大,下背部肌肉初始发力越少。
          山羊挺身的道理也一样,因为有个上斜倾角,发力部位也偏重于伸髋肌群。同样,躯干前倾越大,初始阶段下背肌肉发力越少。所以,如果用山羊挺身练下背,躯干不必要放的太低。或者干脆选择下肢与地面水平的挺身动作来练下背。


          386楼2015-02-03 10:54
          收起回复
            84,胰岛素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吗?
            我看有不少人有这个误解,可能都来源于某种网络流言吧。说胰岛素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实际上是很滑稽的。
            生长激素跟胰岛素有点关系,但主要是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比如生长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长期使用生长激素,或肢端肥大症患者,往往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但胰岛素对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基本没有影响。
            生长激素也是一种生血糖的激素,所以,低血糖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反过来说,高血糖会引起生长激素一定程度分泌减少。而胰岛素可以降血糖,所以理论上说,它可以通过降低血糖,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有实验报告,静脉注射胰岛素使血糖下降至2.8以下时,经30-60分钟,血生长激素浓度升高2-10倍。当然,一般人的血糖不至于低到这个程度,而且即便是这么低的血糖,也只使血生长激素浓度升高了2-10倍,意义不大。但至少可以说明,胰岛素是不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的,某些情况下还有刺激作用。
            并且,当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同时存在时,胰岛素还会促进生长激素合成蛋白质的作用。过去甚至有种观点认为,没有胰岛素的氨基酸潴留作用,生长激素不能独立促进蛋白质合成。
            实际上,肥胖对生长激素倒是有很大的影响,但很少有人意识知道这一点。肥胖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较高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对生长激素分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所以有些研究观察到,肥胖儿童跟体重正常儿童相比,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估计可能与生长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392楼2015-02-04 16:05
            收起回复
              85,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是什么?(上)
              我们都能大致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但这两种运动到底什么区别,很多人可能弄不明白。
              实际上,有氧活动或无氧运动这种说法不很准确。准确地说,运动本身没有有氧无氧之分。有氧无氧,都是指能量代谢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跑得比较慢,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耐力运动,通常叫有氧运动。为什么?这是因为低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靠有氧代谢的方式产生能量。
              肌肉要运动,就需要能量。运动越剧烈,单位时间内能量需要就越多。这些能量从哪儿来?材料主要是糖类和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也要先变成糖。
              脂肪要提供能量,必须要有氧气。脂肪代谢,都是有氧代谢,所以我们不管它,接下来只说糖类。
              葡萄糖变成ATP,大致分,有三种过程: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克氏循环)、电子传递链。其中,糖酵解不需要氧气,这个过程就叫无氧代谢。另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参与,所以叫有氧代谢(氧化磷酸化)
              无氧代谢不依赖氧气,特点是速度快。有氧代谢需要血液循环提供大量氧气才能进行,速度比较慢。所以,比较剧烈的短时间运动,主要靠无氧代谢,有氧代谢不能快速提供那么多能量。
              力量训练、举重、短跑这类运动,可以称作无氧运动。因为这些运动,都需要依赖肌肉无氧代谢,短时间内为肌肉提供大量能量。
              肌肉还有一种重要的无氧代谢,就是磷酸肌酸供能,这种供能方式也不需要氧气,所以也可以快速提供大量能量。


              394楼2015-02-05 15:25
              回复
                86,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是什么?(下)
                为什么说运动不分有氧无氧?两个原因:
                1,每个人的有氧代谢能力不同,有氧代谢能力强的人,做某种强度的运动时,用有氧代谢就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就不需要无氧代谢。所以同一种运动,对张三来说是无氧运动,对李四来说,可能就是有氧运动。
                比如,经常骑车的人,骑车时腿就不容易酸。不经常骑车的人,乍一骑车,没几分钟腿就感觉又酸又胀。虽然骑车的速度都一样,但这种“有氧运动”,对不常骑车的人来说就成了“无氧运动”。
                无氧代谢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乳酸,所以腿会觉得酸痛。停下来之后,腿部肌肉可能还会有“泵感”,这也是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的原因。所以,泵感可不仅仅是练肌肉时才会有,通过无氧代谢,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乳酸的运动,都会产生泵感。
                2,基本上没有纯粹依靠有氧代谢或无氧代谢提供能量的运动。拿力量训练来说,我们习惯于叫它无氧运动。其实整个过程中,也有不少能量是通过有氧代谢提供的。跑步,一般说是有氧运动,但在刚开始跑的时候,心率还不适应运动需要的时候,血液循环无法为肌肉提供足够的氧气,这时提供能量的方式,主要是无氧代谢。
                所以,无氧有氧,不是靠运动来区分,而是看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是否有氧气参与。


                395楼2015-02-05 15:28
                回复
                  87,静息代谢率怎么算?
                  静息代谢率(RMR),有人也叫基础代谢率(BMR),还有个类似的概念叫睡眠代谢率(SRM)。其实这三个概念都不一样,虽然区别不太大,但还是有区别。
                  睡眠代谢率比基础代谢率一般低5%-10%。基础代谢率跟静息代谢率之间又有10%左右的差距。但如果要求不高,这三个概念勉强可以互换。
                  很多人问静息代谢率怎么算,其实我在减肥的帖子里给过公式。我在这里再给一遍。
                  RMR的公式有好几种,分别针对不同人群。有些公式要测量瘦体重,比较麻烦。我给大家挑3种最简单的公式。
                  第一个公式适合不积极参与运动的人群;第二个公式适合运动人群;第三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式,按年龄段分类,适合大部分人群。RMR的单位是千卡/天。体重是公斤数,身高单位是厘米。
                  Mifflin(1990)的公式:
                  男性:RMR=9.99x体重+6.25x身高-4.92x年龄+166-161
                  女性:RMR=9.99x体重+6.25x身高-4.92x年龄-161
                  Harris-Benedict(1919)的公式:
                  男性:RMR=66.47+13.75x体重+5x身高-6.76x年龄
                  女性:RMR=655.1+9.56x体重+1.85x身高-4.68x年龄
                  世界卫生组织(1985):
                  男性:18-30岁:15.3x体重+679 30-60岁:11.6x体重+879
                  女性:18-30岁:14.7x体重+496 30-60岁:8.7x体重+829


                  397楼2015-02-06 10:17
                  回复
                    88,NEAT减肥法是什么意思?
                    NEAT就是非运动性产热。人每天的能量消耗,除了静息代谢率跟食物热效应,剩下的就是体力活动的消耗。主动的运动,叫运动性产热。剩下的,就叫非运动性产热,比如打扫、洗漱、步行出门等等,身体在活动,又不属于运动,这部分热量消耗都属于NEAT。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主动的运动,剩下的活动消耗都叫非运动性产热,排队等车,上下楼梯,养花养草,抱猫遛狗,打个喷嚏,伸个懒腰这都算。很多人可能觉得这部分能量消耗很小,其实不然。积少成多,这部分能量消耗其实很可观。
                    NEAT减肥法,就是靠增加非运动性产热来减肥。这种减肥法对健美爱好者来说,有两个特别大的好处。一是不耽误时间,不受场地限制。二是几乎不会额外消耗肌肉。
                    NEAT减肥法现在在国外比较流行,具体的原则就是:只要不睡觉,尽量多活动。方法则是多种多样:吃饭站着吃,看电视站着看。上下班多走路少坐车,上下楼多爬楼少搭电梯。跟人说话的时候,边走边说。站着等待的时候,左右踱步。能自己干的事自己干,少用电器。有些NEAT减肥者,甚至于把家里所有的遥控器都锁上,电器,能手动操作的一律手动操作。
                    总之一句话,生活中别老想着图省事。
                    NEAT减肥法效果怎么样?有实验报告,生活中非运动性活动比较多的人(NEAT比较活跃的人,平均每天比NEAT不活跃的人少坐2小时以上),比懒于活动贪图省事的人,平均每天能多消耗300-400千卡热量,有些人甚至能多消耗500千卡热量。
                    每天300-500千卡热量并不少,体重80公斤左右的人,慢跑半小时,也就消耗300多千卡热量。每天多消耗500千卡热量,理论上说,一个月至少能减掉2公斤左右的脂肪。
                    关键在于,健美爱好者选择主动的有氧运动,总怕掉肌肉。NEAT减肥不用怕,几乎不会额外消耗任何肌肉。而且NEAT强度非常低,基本上都是直接消耗脂肪。


                    406楼2015-02-09 11:51
                    回复
                      快过年了,太忙。本帖暂时停止更新。感谢大家支持,我们节后见。


                      416楼2015-02-13 12:19
                      收起回复
                        90,拉力带的增肌效果怎么样?
                        昨天跟吧里的朋友讨论训练方法的问题,有些东西可能有必要在这里聊一下。恐怕年后忘了,就趁热打铁更新上来。
                        拉力带、拉力器或弹簧健身器,这类依靠弹性势能提供阻力的健身器械,增肌效果都不太好。
                        这类训练器械的缺点是,动作初始阶段,几乎不提供阻力,阻力随着拉力带拉长而逐渐增大,所以只有在动作的中末端才能提供足够的阻力。
                        拉力带在动作的离心运动阶段,提供的阻力也越来越小。而离心动作的后半段,几乎完全不提供阻力。但是,离心运动很可能跟肌肉增大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拉力带类的器械对增大肌肉作用恐怕很有限。
                        拉力带不适合用来增大肌肉,但比较适合提高运动速度。有研究报告,搏击运动员使用拉力带做出拳训练8周,击打速度提高了17%。
                        拉力带也被认为很适合发展爆发力。提高爆发力,实际上就是提高短时间内最大限度释放肌肉力量的能力。肌肉最大力量的释放一般需要一定时间,比如对大多是人来说,释放肌肉最大力量,大概需要600-800毫秒。但爆发力动作时间,一般短于肌肉释放最大力量的时间。比如,有研究称,50毫秒的一次爆发力动作,普通人只能调动15%左右的肌肉力量。
                        在越短时间内,调动越多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就越强。拉力带逐渐增大的阻力,倒是非常适合训练人的这种能力。因为拉力带拉长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提供的阻力也越大。所以很多速度力量型运动员,都喜欢用拉力带代替传统的哑铃杠铃等固定负荷的训练器械。


                        421楼2015-02-17 15:42
                        回复
                          91,训练前拉伸会降低肌肉力量吗?
                          答案是不一定,要看拉伸的强度和时间。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热身性拉伸会降低肌肉力量。但有不少实验报告,高强度拉伸训练后,肌肉力量会暂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些人的肌肉力量甚至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实验中的拉伸训练,强度都比较大,大都是针对某个肌群进行的几组,总共持续数分钟的拉伸。这种拉伸训练,其实类似舞蹈和体操表演者的柔韧训练,已经不仅仅是训练前热身的程度了。
                          肌肉拉伸训练对肌肉力量影响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明确。过去有人认为,肌肉拉伸类似于肌肉强力预收缩,这种预收缩会激活高尔基腱器,对肌肉最大收缩产生抑制作用(参见本帖第82讲)。但这种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实验佐证。
                          肌肉拉伸训练可能会降低肌肉力量,不代表我们训练之前就绝对不能做伸展热身。有训练前做伸展热身习惯的朋友,大可以继续这样做。简单压几下肩膀和腰胯,这种热身动作,强度很小,恐怕还不足以影响肌肉力量的发挥。
                          拉伸训练降低肌肉力量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即会恢复。虽然也有个别研究报告,高水平运动员中,柔韧性强者,较柔韧性相对较弱者,力量水平较低。但目前主流观点一般认为,肌肉拉伸训练不会长期影响肌肉力量,甚至有助于肌肉一定程度的提高。


                          422楼2015-02-17 15:47
                          收起回复
                            92,训练后第二天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吗?
                            这也是个老误区了,我刚接触健美那会儿,大家还普遍都这么认为。这段时间看吧里还有人被误导,所以我在这里再谈一下这个问题。
                            乳酸可以导致肌肉酸痛,但正常情况下,只是在运动时才会出现。训练时,随着重复次数增加,肌肉中乳酸浓度逐渐升高,会带来酸痛和灼烧感。乳酸浓度进一步升高,肌肉力量会直线下降,出现明显的疲劳和无力感。休息一下,乳酸浓度会迅速下降,酸痛感马上消失。
                            肌肉内的乳酸跑到哪儿去了?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去处。一是跑到附近的肌肉纤维里去,从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中转移。肌肉乳酸代谢的另一个途径是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1986年,布鲁克斯还给肌肉内乳酸转运过程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乳酸穿梭”。
                            乳酸本身能提供能量,由快肌纤维产生的大量乳酸,“穿梭”到慢肌纤维中,则能直接被氧化利用。“穿梭”入血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其它肌肉内,直接氧化提供能量。还有一小部分血乳酸,在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变成糖,极少部分乳酸还能转化为氨基酸或脂肪酸。
                            运动时肌肉里堆积的乳酸,排出的速度有多快?这需要用肌肉活捡的方法来测定,比较麻烦。但通过测定血乳酸的浓度,可以间接反映肌肉内乳酸的代谢情况。
                            一般来说,运动后血乳酸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只要1-2小时。这间接反映了肌乳酸的代谢速度。所以,到训练第二天的时候,肌肉酸痛跟乳酸已经没关系了。
                            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认为,主要是肌肉损伤和肌肉内炎症反应引起的。


                            435楼2015-02-25 14:26
                            收起回复
                              93,睡前补充蛋白质有没有用?
                              答案是可能有用,但单纯补充蛋白质,作用其实很有限。
                              其实夜间我们最需要的不一定是蛋白质,而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缺乏,血糖较低的情况下,即便蛋白质充足,身体的整体代谢,也偏向于分解,而不是合成。
                              分解代谢状态主要跟高皮质醇,低胰岛素水平有关。运动和饥饿时,人体都处于这个状态。所以,人体内氮平衡是个往复变化的过程,进食后进入正氮平衡,禁食后进入负氮平衡。
                              那么睡前补充蛋白质,能不能减少夜间肌肉的分解?理论上说可能有一点作用,但有实验也发现,睡前单纯补充蛋白质,不管是快速吸收的乳清蛋白,还是慢速吸收的酪蛋白,都不能改变夜间的负氮平衡状态。
                              这可能说明,对人类来说,混合膳食的意义非常重要。单纯的蛋白质摄入,不配合碳水化合物的话,营养构成就不算完整。
                              我个人的建议,如果睡前要补充蛋白质,不管什么形式的蛋白质,最好搭配一些慢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薯类、燕麦片等。量不需要太多,50-100克可能就够了。当然,前提是这不会造成消化负担,影响睡眠。
                              有些人担心睡前不补充蛋白质,夜间肌肉修复没有足够的氨基酸。实际上人体内氨基酸周转能力很强,蛋白质永远处于分解同时合成的状态。研究推测,肌肉组织修复时,某种氨基酸不足的话,机体可以先分解肝脏蛋白质来补足。等进食后,再补充肝脏分解掉的蛋白质。所以,睡前补充蛋白质,并不是必须的。


                              440楼2015-02-26 12: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