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吧 关注:895,914贴子:7,627,625

回复:【JetSenn】XXII:爆照~~琥珀、柯巴、假货们的多彩世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想法是先给大家仔细看看各种原石(毛料)的样子,认识最基本的状态,然后再对比。再把所有的打磨成为裸石再对比一下。最后是各种真货、假货的图片(比如上面这个就是塑料)。
印尼柯巴第二波:

不同相机由于质量、自动白平衡等原因,与眼见有较大差异。这个在吧里问题相对较大——很多相机设置了自动白平衡,以及灯光环境的问题,偏色非常严重。更有很多人拿一个渣图、模糊不清的就来鉴定!

这个才是更接近真实的颜色。

很多人说印尼柯巴用紫外线可以和缅甸棕红进行对比,我保留意见。
上面这张图片很清晰的显示出印尼柯巴新的断口呈现亮蓝色(人眼真实见到的还要暗一些),而旧的断口呈现灰灰土绿色(就是大的那块),很多人是蓝绿不分(男人蓝绿色盲比女的要多不少)。

这就是印尼柯巴的贝壳纹了。

印尼柯巴的根珀(蜜蜡?)


非常类似缅甸血珀的,但是和之前发的皮子很清晰、里面是金珀的还不一样。

这张图片就是想说紫外线的问题。可以看到旁边的白纸还有桌子都是白色的!出租车票的红色印章有一点荧光、印尼柯巴的断面有明显的强烈荧光,拜托!这个应该真的是蓝色的好哇!而且是那种波斯人很喜欢的那种、我也很喜欢的那种非常干净的、纯净的
不要再用那种一打灯,餐巾纸都变成紫色、手臂也变成紫色的紫外线灯了,赶紧丢掉!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楼2014-12-19 15:53
收起回复
    对了,上面图片都是室内光拍的。所以和自然光又有很大区别。判断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室内光线比如白炽灯的色谱是均匀的,但是暖色;而日光灯的色谱单一,反正高中都学过啊,什么绿色光打到蓝色物体变成黑色?叶绿素试管正看侧看不一样好吧……光的东西太复杂,问牛顿去吧,要是有什么电子跃迁的问题就问普朗克去吧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3楼2014-12-19 15:58
    回复
      图片来自:JetSenn的百度相册

      来了吧里,不断的有人加我好友(不是关注),由于我还使用按键手机,所以那些微信也不会用、QQ也木有……吧里加好友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复,实在抱歉。在此说明一下……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5楼2014-12-19 16:05
      收起回复
        几种琥珀、柯巴的砍刀切削实验:
        首先、刀子的切削是判断琥珀(包括柯巴)和塑料的重要手段。
        也就是说,至少对于原石来说,琥珀和柯巴被刀子切削会有粉末,而塑料——会变成卷屑、就是削铅笔的那种屑。
        实际实验的时候,发现用稍钝一点的岛效果明显。可以大约看一下硬度和脆度。
        每一个样品基本都选择几块进行对比。

        印尼柯巴(蜜蜡、根珀?):非常容易切削,有大量粉末。

        印尼柯巴:容易切削、但是粉末不多。

        新西兰柯巴(蜜蜡):非常容易切削,有明显的粘刀

        马岛(地点不确定)柯巴(蜜蜡):很容易切削,全部为细粉末状。

        马达加斯加柯巴:容易切削,也容易有大块崩掉、有一定的粉末

        缅甸金珀:难以切削,有很多小块崩掉了

        缅甸金棕:非常非常难以切削、有大块崩掉、粉末很少

        缅甸血珀:较难切削,有小块崩掉、有很多细小的铁锈粉末

        多米尼加:难以切削、有少量小粉末

        墨西哥:难以切削,竟然会粘在刀上。换一块发现还是难以切割,有很多粉、类似多米。


        IP属地:山东172楼2014-12-22 11:30
        回复
          补一张图:竟然把波海的忘记了

          用砍刀的切削实验可以很明显分辨出塑料还是天然树脂,其中,柯巴的硬度明显偏低、而且普遍较脆。
          下面是机器钻头的打磨实验:就是大家普遍说的“粘刀”问题。
          图片太多,首先是现代松香:

          刚生产出的原始松香:还带着树枝的——明显看到粘刀、由于松香珀体松散,所以对其本身没有影响。

          现代加工过的松香:粘刀不如未加工松香明显,但是珀体因为温度变高、竟然有融化现象(就是中间那个小豆豆),并且有较强烈的拉丝!


          IP属地:山东175楼2014-12-22 12:58
          回复
            各种琥珀、柯巴、松香的粘刀实验:

            印尼蜜蜡:简直是糖稀,大量沾粘在刀上,让我的小达美感觉都不好了! 要用力掰下来。雕刻容易,珀体本身除了雕刻凹陷、竟然没有太大变化——就是个糖稀!

            印尼柯巴:粘刀现象不明显,雕刻容易,但是珀体上有较多的“糖稀状卷边”。

            新西兰柯巴:粘刀不明显,雕刻非常容易,珀体本身也有明显的“糖稀卷边”、而且内部貌似被融化了。

            产地不明(可能是马岛)蜜蜡柯巴:粘刀不明显,雕刻非常容易,珀体有非常强烈的“糖稀卷边”

            马达加斯加岛柯巴:不粘刀,雕刻容易,但是珀体同样有明显的“糖稀卷边”、内部融化不明显。

            缅甸血珀:大量粉末状飞散、完全不粘刀(刀上粘的是木有弄干净的柯巴),雕刻较为困难,珀体除了雕刻无任何变化。
            缅甸金珀:雕刻较为困难,大量粉末飞散,刀和珀体没有变化。
            多米尼加:雕刻困难,有大量颗粒状粉末飞散,由于颗粒较为聚集、有类似细微的卷边。

            墨西哥:粉末颗粒稍有点大,雕刻不是很困难,珀体和刀子无变化。

            几种可爱的波海:粉末较细,雕刻不是很困难,珀体和刀无明细变化。
            结论:通过机器钻头对几种常见琥珀及柯巴进行打磨实验,发现柯巴普遍都有“糖稀状卷边”,而琥珀没有。所以可以通过机器雕刻的方法,初步辨别出印尼柯巴、马岛柯巴和新西兰柯巴。但是对于多米柯巴和波海柯巴尚无准确结论。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6楼2014-12-22 13:20
            收起回复
              几种柯巴的打磨裸石:

              马达加斯加岛柯巴:黑底室内侧光
              硬度:使用锉刀及砂纸都很容易打磨,个人感觉硬度在1。
              气味:发出很清淡松树香气同时伴有一定的消毒水气味(我确定换了一盆水还是有这种气味、就是很淡的氯气的感觉,实在不明白为何)。
              沾手:完全不粘手。打磨的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抛光:抛光容易,但是感觉抛光不亮。
              其他:几乎每一块都有很多虫虫哦~
              马达加斯加柯巴:室内白底对光。

              可能是马达加斯加蜜蜡
              硬度:锉刀及砂纸打磨非常容易,个人感觉硬度在1以下。
              香味:有很淡雅的标准松树香,气味可人。
              沾手:不粘手。打磨的水变为白色。
              抛光:抛光容易。能够有亮的感觉。
              其他:由于内部气泡、层裂明显,所以继续打磨无意义。

              室内黑底顶灯。

              新西兰蜜蜡
              硬度:锉刀及砂纸打磨容易,硬度约在1。
              气味:较为强烈的松树香扩散开,气味好闻(但是据我爸说里面有很微弱的臭味、第二天闻依旧)。
              沾手:不太沾手。打磨的水变为明显的灰白色。
              抛光:可以抛光,也可以很亮。
              其他:去掉外皮,感觉内部色彩及质感都非常明显。很漂亮!

              纽西兰蜜蜡:室内逆光。

              三种柯巴打磨之后的白底阳光。

              三种柯巴打磨之后的黑底阳光。
              好吧,还有一块印尼柯巴——是大神们派来折磨我的么?
              照片没拍,是因为我已经用几个晚上都没有打磨好!不是因为硬度的问题,而是因为打磨下的碎屑会粘在锉刀和砂纸上。印尼柯巴的自我保护功能让我十分怀疑这厮能雕刻吗?????????????而且强烈、巨大的刺激性香气弥漫在整个室内,我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头晕、恶心症状! 一想头就大!!!!!!!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8楼2014-12-22 13:46
              收起回复

                打磨这三块小柯巴的心情是无比的轻松啊,不但是硬度低、而且有很好闻的松树香味。
                一定要听着Satie: 3 Gymnopedies and Other Piano Works萨蒂的三首裸男歌舞
                不要多想,这个循环相似又有点不同的室内乐简直是法式餐厅里面的小甜点。
                Ps,让印尼柯巴这个奇葩赶紧去shi~


                IP属地:山东179楼2014-12-22 13:59
                收起回复
                  又一块“奇葩”的缅甸——根包金:

                  印尼柯巴强烈的香气让我好几天缓不过来,昨晚在一堆小料里面随便挑出了这块

                  用手电打,只能看到一点金色

                  背面就是缅甸这种根珀的皮子,貌似之前没有专门发过根珀、其实和棕红都一样、只不过皮子颜色不同。当然,缅甸根珀也有黄色的、白色的,然后是蜜蜡。

                  打磨之后就能看到里面真的是无法形容的一汪碧水啊,好像大漠里的绿洲~是不是很惊艳?

                  缅甸很少留皮的,由于这块很奇葩,所以基本保留原貌。

                  从实际效果来看,里面的金珀比照片还要更蓝一些。
                  所以说,有时候买成品是一个过程、而自己找小料打磨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货!


                  IP属地:山东186楼2014-12-23 09:45
                  收起回复
                    假货第一波:马丽散

                    关于马丽散的问题,吧里不止一次有人发图片。那,这就是最标准的马丽散了。其实是挖煤矿的时候用作填充剂的,本质就是一种塑料。从外表看,的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还是要注意“皮子”,也是我一直费劲发原石照片的原因。

                    马丽散的颜色有很多种,基本都是第一张图片的黄绿色。有时候拍照片偏色(上图),会发暖色、或者冷色——就是说,当你自己有什么东西需要鉴定的时候,要看一下拍的照片与实物的色彩差别!这个会影响判断的!

                    能看到断面上的解理,和琥珀的贝壳纹还有点不同。虽然很多煤矿里的确会出现琥珀,比如抚顺和福建琥珀,但是——这个还是马丽散。而且从概率上来说,如果一个地摊,一堆这样的东西,那想都不要想,肯定是马丽散——如果是煤矿里新挖出这么多琥珀,早就上报纸了。哪有那么多好事情!

                    里面会有小气泡——还是要注意,我拍的这张照片颜色发暖,以第一张照片为准,为了让大家看看相机与真实的差异!

                    真实打磨的过程中,感觉马丽散的硬度大约在2左右,比缅甸要软,和波海硬度相似。
                    从气味上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气味,也没有什么塑料的气味,反正没闻出来。
                    盆里的水自然不用说了,全部都黑了。
                    抛光上来说,我都懒的去弄,想都不用想,塑料哇!
                    当然也一点不黏手……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7楼2014-12-23 09:58
                    回复
                      各种琥珀、柯巴、假货的盐水实验:




                      首先放在清水里,除了波海部分白蜜和一块柯巴(卖家说是泰国柯巴的根珀)之外,全部沉到水底。
                      众所周知,水的密度是1(4℃),由于用自来水有矿物质,所以只能简单的看看,不必要很严谨。

                      关于使用的盐水,吧里经常有人加盐加少了
                      我使用了食用盐,放到瓶子标签最底下那条线,最后还剩下一些。可以看到差不多是1:6的溶解量。有人说用1:4的盐水,反正我是溶解不了那么多,要是严格除掉盐粒空隙,可能溶解的量更少,感兴趣自己计算溶解度和密度吧(还要加上水溶解盐体积会变化)。还有人说要加热,按照我高考理科综合几乎满分的印象,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很小,原因是离子键还是什么东西的真的忘记了~反正加热不会增加溶解,应该是常识吧。

                      本实验基本都用家用办法,一晚上之后,吃的食盐沉淀下一堆黄色东西,好吧,不知道是啥。毕竟分析纯的氯化钠和二次蒸馏的纯净水已经远去我很多年了。

                      浑浊的食盐水、粗略的实验——我就做过两次,一直感觉作用不大,因为基本所有的东西都是清水沉底、盐水浮。因为饱和食盐水密度就算是1.33,而琥珀也就比清水密度稍稍大一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琥珀根本不用饱和盐水,稍微加一点就会浮起来了。

                      由于饱和食盐水密度较大,所以压制抚顺花珀(小的),和假的老蜜蜡都浮起来了,但让我惊奇的是连马丽散也浮起来了!

                      更让我惊奇的是:四块应该是一样的大杏仁,竟然有一块黄色的会浮盐水!红橙黄绿的是不是很有食欲啊?
                      好吧,不得不来个结论了:
                      饱和食盐水鉴定琥珀使用的是密度原理(阿基米德帅气!),作为通常鉴定琥珀的常用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带有气泡、水胆的真琥珀会在清水上浮(比如波海骨蜜)。而带有泥土、杂质的真琥珀同样有可能沉到食盐水下面(相对较少)。
                      2:饱和食盐水由于密度较大、远超过普通琥珀的密度,所以只有特别假的塑料才能鉴别出来。
                      3:饱和食盐水不能鉴别出柯巴、密度相近的塑料以及压制琥珀说白了,没有太大的作用。

                      带问号的是产地不确定。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8楼2014-12-23 11:07
                      收起回复
                        波罗的海第一波:
                        波海的产地非常多:从丹麦、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甚至到德国、英国。
                        波罗的海范围广,形态也各异。基本上分为三种:各种海飘、乌克兰的半矿、以及其他蓝泥层的琥珀。要注意最后面是一块马达加斯加柯巴。
                        还是那句话,强烈推荐任何玩儿琥珀的都要各个产地买一点小料。别玩儿波海的不认识缅甸、玩儿多米的不认识抚顺。
                        这一堆就是最普通的蓝泥层产出的琥珀,产地可能是俄罗斯或者波兰,就是最差最小的那种料子。基本都在1~3g之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类型的——金绞蜜、鸡油黄、白蜜、普通金珀、脆皮料等等。

                        无论是海飘还是乌克兰,都能找到波罗的海最标准的皮子,就是这种龟(jun均)裂,这种裂纹会遍布大半个甚至整个珀体。塑料是很难做出这种均匀、又不均匀的裂纹,而压制琥珀大多是成品或者人工做旧——也就是说,波罗的海的原石皮子还是具有一定程度上可鉴别的意义——吧里大多数人除了看内部花纹、外皮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全皮(就是全部都是这种裂纹)的波海琥珀、以及一些一半皮子很好看的——通常的做法是要把皮子留住。不但是判断标准,也是因为这种皮子是波海琥珀独有的(看看缅甸的就知道)。

                        这就是最普通的蜜蜡花纹,一堆小料掺假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一定要对你自己的标本仔细观看。

                        除了辨别真假,小料的另一个作用是看原始状态,比如自然界中白蜜、蜜蜡应该大约占到多少的比例;比如内含物(虫珀)大约的比例;比如净水金珀的比例。

                        拍摄波罗的海琥珀(包括其他琥珀)一定要注意色差,很多人手机自动的白平衡会让照片偏色。而这一堆就算酥皮料。尤其是乌克兰琥珀,有很多外皮更加酥脆、类似缅甸血珀的,可是一打磨就变的很难看,是因为乌克兰琥珀的氧化程度不够,要是再放一千万年,绝对会生产出非常标准的血珀。不过,大自然造物,有时候的确能碰到乌克兰非常接近血珀的裸石,但是太少太少了。

                        还是那句话,甚至很多小料都会被人挑,那大一些的“通货”就可想而知了。你经常听到的:我这里是一手矿源、我是从一公斤里面挑出来的——有时真、有时假——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拿到手的状态!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9楼2014-12-23 11:53
                        收起回复
                          波罗的海的几种皮子:

                          先给我的吉他一个靓照——可怜的北方干燥冬季,每天都要看湿度表。
                          之前发过关于波海皮子的图片,结果竟然让百度吞了。

                          上面就是两种最普通的波海皮子的图片。
                          第一张是最常见的皮子,可以看到波海的皮(裂)是薄薄的一层,所以大家能不打磨的就尽量不打磨了。其实这种皮裂有时候深入珀体还是挺大的,于是打磨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磨掉一层、还有一些皮裂。
                          第二张也是非常多的一种皮子,有些酥掉的感觉。其实大多数波海的琥珀由于海水、矿藏的原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干净,尤其是出现包浆之前,还是会有一定“藏污纳垢”的情况。所以要经常佩戴、经常擦拭。
                          这种就是普通的小酥皮(还不是乌克兰那种近似血珀的红皮)。
                          这种也比较常见。皮裂稍微少一点。
                          这一块就接近红皮的酥,打磨一下大多数都变成金红色、然后是金色。

                          这种类似玉石的琥珀比较少。

                          这一种类似皴裂的皮子也比较少,可见皮裂深入珀体很浅,绝对必须的保留!


                          还有一些奇怪的、不常见的~
                          要注意,几乎是公认的波海其实在部分区域会生产柯巴,但是这些柯巴到底是由于年代太短还是地质保持状况“显得”年代不够,由于标本及资料缺乏,尚不能得出结论。
                          通常情况下,由于波海的产量以及数百年来不断进步的国内外造假技术,使得波罗的海琥珀的假货相对较多(类似美元的富兰克林),但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波海琥珀与人工作假的压制琥珀,从皮子上来判断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0楼2014-12-23 14:01
                          回复

                            最近一直想把法老的年谱补充完整,可是工程量比琥珀还要大。加上工作和股票,实在分身乏术……

                            很多人都会说到什么“高蓝”的问题,“高蓝”指的是多米(墨西哥)和缅甸的金珀,有一些在黑色背景的太阳光下(或者灯光、不是紫外线)会呈现出蓝色。其中,多米的蓝珀大多数都会非常蓝,很多戒指侧面看是金珀、正面看是蓝色因为戒指内部被涂黑了。而多米大多数的金珀都不蓝。而缅甸金珀大多数都会有淡淡的蓝,只有很少的会非常蓝、也会有很少的根本不蓝。
                            单从金兰来说,应该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有足够多的标本你就会发现,你其实可以把不同颜色进行排列:有白底下很金色的、也有发红的、甚至有发绿的,以及靠近左下角的茶珀——就是说颜色是过度的,没有严格的标准。如果是黑底下,前阵子有人用多米的蓝珀进行对比,看的很清楚。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1楼2014-12-23 14:17
                            回复
                              关于雕刻件喷油的一点感触:
                              本来发这个帖子也是纪念自己来吧里快一年了。尤其是即将过去的不平凡的2014年。总体来说还显仓促。所以逻辑性和体系上并不很全面。家里东西太多,很多标本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不断的有新东西翻出来,如同解构主义分裂的断层——也是接触琥珀最真实的状态。
                              关于喷油的事情,吧里有人写、但不太多。据我观察,喷油的雕件应该已经占到地摊的相当大一部分(有人说80%),尤其是缅甸。
                              所谓喷油指的是雕刻件抛光的时候没有精细抛光,上了一层清漆一样的膜。在宝石学里面经常能看到“覆表面无色透明膜”就是指的这种,是国际上认可的一种手段。但是与国际上认可的“烤色、压清”等人工优化手段一样,喷油的雕件会被大多数吧里人摒弃。
                              首先说第一点:喷油是否有害琥珀。结论是基本不会。虽然是有机物,可是喷油的膜实在太薄,基本不会对琥珀本身产生有害。
                              第二点:喷油是否会对人体有害。所有的有毒物质都必须讨论一个定量的问题,如果没有“”的概念,那喝水也会死人的(水中毒)。可以想象,一个小小的雕件,哪怕贴身佩戴,那么薄的一层膜,应该对人体产生不了太大问题(我们什么毒没经历过?)
                              第三点:喷油的雕件、这层膜是否会脱落。据吧里大神说,在实体店能看到放了两三年的喷油膜有局部脱落的情况,而且是一片一片的很难看。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不好说。同时,不排除现在技术更加完善会更牢固的情况。
                              第四点:喷油的过程。据我观察喷油的雕件,可以看到打孔的孔内会有抛光粉,也就是说应该是抛光师傅(好吧,是喷油师傅)先用震筒进行初步抛光然后再整体喷油的——省略了最麻烦的高目数抛光缝隙抛光
                              第五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喷油。一个雕刻件到你手上,大多数的情况是“开采-批发-雕刻师傅-抛光师傅-销售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雕刻师傅都不会去抛光。而众所周知,抛光的过程对人体会有较大的损害(这个以后再说),没有人会喜欢做抛光的工作。而现在出现了喷油,不但可以减少步骤(传统抛光要换不同目数抛光粉、而且还要对缝隙抛光)、而且也大大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给手工抛光的价格、要比喷油的贵不少不少——有利可图。
                              第六点:喷油的坏处。除了价格问题,恐怕大家最在意的还是心理的感觉——每天精心佩戴的、希望产生所谓包浆竟然是喷油的。不但接触身体的不是琥珀、却是一种化学物品——毕竟文玩讲的就是一个感觉。这咋能行!而且据有些人所说、这一层膜还有可能会脱落,那到时候想重新抛光也很麻烦了。(写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学物理的时候,老师重重的拍桌子,然后说手其实和桌子是没有接触的,什么强弱相互作用力核间斥力……非接触力……让手感觉到一个力、其实没接触……又扯远了)
                              第七点:喷油的好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不可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喷油最大的好处并不是价格,而是对琥珀本身的保护。尤其是那些磨漏的虫子、那些北方干燥的气候和日常的刮擦磨碰)。
                              第八点:纯手工抛光的雕件是否在国检也会写上”覆表面无色透明膜“?之前有吧友为啥,说只要雕件,在国检里面都会写上这句话,原因是抛光的过程、尤其是最后一步,实际上是把牙膏啊什么的填充到琥珀的缝隙里,所以显得亮了。于是国检都能检测出表面这些细微缝隙里的填充物。可是经过众大神亲自送检,根本没这回事儿。




                              不用说也能看到如何辨别喷油了。
                              这些在局部残存、积累的油流淌了下来——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看的多了,来了一批雕件,那种感觉抛光特别圆润没有生气的就多半是喷油了。实在不行就用放大镜看局部,如果有上面这种积累的情况就是喷油无疑了。这里面,第一条是纯经验、第二条是谁都能掌握的推荐方法。


                              对于我来说,虽然现在几乎喷油已经充斥市场,但是要是自己佩戴,还是不喷油的好一些。有时候我会把那些喷油的雕件拿出来,重新抛光。使用的办法是虫虫发明、嬛嬛推荐的——无缝隙、无裂的情况下,每抛光一次就用油笔涂上,然后再抛光的办法。不过缝隙里我是不敢尝试的。实在太麻烦。
                              总之:喷油是国际认可并且对琥珀对人基本无害的一种处理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琥珀的作用,但是鉴于”心里感受“会差不少,所以能买不喷油的还是选择纯天然的为好。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3楼2014-12-23 1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