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粉红趾 Puerto Rican Pink Toe

波多黎各粉红趾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laeta)原产于波多黎各热带雨林,比较少见的一种粉红趾,也是唯一一种成年后全身都是金黄色的粉红趾了。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小幼体则是蓝色,腹部是带有金属光泽的黄绿色,非常迷人和活泼。
作为树栖种类,它们的速度当然比地栖型的宠物捕鸟蛛快不少,不过相比华丽雨林等树栖种类的飞速,它们的速度只能算是“暴走”而已。作为Avicularia属的一员,受惊后喷射白色的粪便自然也是它们的绝技之一。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5%,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粉趾属的种类都非常温顺,很少情况下会表现出攻击性,因此,都被认为是适合新手的种类。不过饲养上,也要注意不要喂食过大的食物,通常不要超过它们身体的1/3大小为宜。
目前的宠物市场上,它们还是属于较为少见的种类,因此价格并不低。不过如果你是粉趾属的“粉丝”,或者你想要一只跑的不要太快的树栖种类,它们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玻利维亚钢铁蓝 Bolivian Steely Blue

玻利维亚钢铁蓝蜘蛛(拉丁学名:Pamphobeteus antinous)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热带雨林,可能是Pamphobeteus属中最大型的种类了,成年体长可达20~22+厘米足展。它们名字由来的原因和巴西粉红食鸟一样,都是因为成年雄性的颜色而命名。成年雄性的螯肢和前腿的一部分是闪亮的蓝紫色。而雌性个体则是越大越显示出乌黑的如同黑丝绒般的颜色。身上覆盖了一些鲜红的毛发,这样的搭配倒也是非常好看。
和其它大部分Pamphobeteus属的亲戚们不同,玻利维亚钢铁蓝的小幼体并不出众,它们的腹部上没有Pamphobeteus属幼体标志性的“圣诞树”花纹。同样,玻利维亚钢铁蓝在人工下的繁殖难度也很大,它们又是产下体型大数量少的后代,再加上它们在饲养爱好者中的较高人气,种种这些都是造成它们价格相对较高的现状的原因。
适宜温度25~27℃,适宜湿度75%,建议使用湿润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同样,作为Pamphobeteus属的一员,它们的蛰毛对人的作用相对很大,并且成长到一定的体型后,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这不是一个适合从没接触过宠物捕鸟蛛的新手第一次入门的种类。
伯利兹肉桂食鸟 Belize Cinnamon

伯利兹肉桂食鸟蜘蛛(拉丁学名:Crassicrus lamanai)原产于伯利兹热带荒漠、森林,一个中等体型的捕鸟蛛种类。之所以叫“肉桂食鸟”,就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是“肉桂色”的。不过成年的雄性则是全身乌黑,有点像一只缩小版的巴西黑。
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这个种类最大的特点在于第四步足明显粗于其它步足,使得它们看上去比较威风。不过总体来说,它们的体型和色彩并不非常吸引人,野生数量也并不少,宠物市场绝大部分的大只个体都是野生个体。当然,这也就存在许多问题,野生个体的健康或者年龄等,都是未知数。
适宜温度28~30℃,适宜湿度60%,建议使用湿润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可能在人工下繁殖它们也不容易,又或者它们的产量并不大,偶尔能见到CB幼体出售,价格反倒不低,而且不仅仅是相比其亚成或成年的野生个体而言。另外,野生大只个体存在的攻击性问题,使得它们当然不会是一个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而如果不是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想体验一下这个种类,一般也不会去选择饲养它们的幼体吧。
马来西亚地老虎 Malaysian Earth Tiger

马来西亚地老虎蜘蛛(拉丁学名:Cyriopagopus schioedtei)原产于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欧美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中人气非常高的亚洲捕鸟蛛之一。产自马来西亚热带热带雨林的它们虽然中文叫做“地老虎”,不过其实这是一个树栖种类。当然,原产地有时也能在树根或者河堤的洞穴中发现它们。
成年体长20~25+厘米足展,成年个体的背甲是黄绿色,腹部上有显著的“老虎斑纹”,它们也确实是具有“老虎性格”的猛兽。相比产自干旱地区的捕鸟蛛种类,作为产自热带雨林地区的树栖种类,马来西亚地老虎的生长速度相对还是快很多的,通常2~3年就可以长到成体。
适宜温度25~28℃,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速度真的非常快,小幼体更是容易受惊乱跑。饲养中提供一块树皮供它们攀爬和躲藏是必须的。而养到一定大小后,它们就会暴露出凶猛的本性,需要注意不要被它们咬伤,产自亚洲的捕鸟蛛大多毒性要大于产自新大陆的那些种类。这不是一个适合新手第一次饲养选择的种类,仅仅适合那些具有相当饲养经验的爱好者收集。
哥斯达黎加橙嘴 Costa Rican Chevron

哥斯达黎加橙嘴蜘蛛(拉丁学名:Psalmopoeus reduncus)原产于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热带雨林,这是一个在宠物捕鸟蛛市场中较新的种类。原产中美洲地区的这个小型种类整体是闪闪发亮的金属色,不过由于它们比较凶,而且体型不大,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因此并不是一个高人气的宠物捕鸟蛛种类。
它们也远没有同样属于Psalmopoeus属的千里达老虎尾、委内瑞拉太阳虎那样广泛的名声。它们的幼体也具有一些金属光泽的颜色,不过行动速度很快,饲养中要注意避免逃脱,提供一块树皮供其攀爬和躲藏是值得倡导的。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5%,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另外,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原产热带雨林的它们也不能忍受非常干燥的环境。它们的成长速度很快,通常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从2~3厘米的小幼体长到7~8厘米的半成体大小。
综合它们的攻击性与行动迅速,它们肯定不是一个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宠物市场上,它们的能见度也不高,因此价格自然也就不低。如果你有兴趣收集Psalmopoeus属的种类,那么也可以收集一下它们。
哥斯达黎加红脚 Costa Rican Red Leg

哥斯达黎加红脚蜘蛛(拉丁学名:Megaphobema mesomelas)又名哥斯达黎加橙膝蜘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一个近两年来在宠物捕鸟蛛爱好者群体中飞速“升温”的种类。和它们那个产自南美哥伦比亚的同属表亲哥伦比亚红脚一样,它们也是兼具巨大的体型和美丽颜色的大毛蜘蛛,成年体长可达22~25+厘米足展。
它们的幼体是灰黑色的,身上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毛发,脚的末端有一截粉红色,和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的幼体同样部位的样子很相似。它们的生长速度一般,生命周期很长,据说可以超过15年。在人工下繁殖它们的难度也是非常大,而且它们产下个体相对大,而数量却很少的后代,这些都是导致它们在宠物捕鸟蛛市场中能见度低和价格相对很高的原因。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和哥伦比亚红脚一样,它们也非常不喜欢光,小幼体更是会挖掘洞穴来躲避,人工饲养中可以提供较厚的底材供其打洞,或者一块沉木作为躲避。
生长到一定的体型后,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另外它们善于踢毛和拥有刺激性相对较大的蛰毛,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因此,它们仅仅作为有一些经验的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作为进阶种类加以收藏。
哥斯达黎加红尾 Costa Rican Red

哥斯达黎加红尾蜘蛛(拉丁学名:Brachypelma angustum)又名危地马拉红尾蜘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和经典的墨西哥红尾非常相似的一个种类,不管从体型,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如此。不过它们的颜色不及墨西哥红尾那么反差强烈,因此,通常人们都会选择墨西哥红尾而不是它们,这也造成了它们的人气不高,而且也没有太多人去尝试繁殖它们。结果就是造成它们在宠物市场中的能见度很低,偶尔出现一回,价格反而却会比墨西哥红尾等经典的Brachypelma属的种类贵不少。
成年体长15~16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8~30℃,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作为Brachypelma属的一员,它们的适应性很强,虽然是原产雨林的种类,却能忍受相对非常干燥的环境。不过既然是把它们当宠物养,我们还是建议提供它们尽量合适的饲养环境。
和本属的其它种类类似,它们要成长到大约3~4厘米左右才开始显现一些颜色,5~6厘米以上开始显现出成年个体的色彩。它们几乎没有攻击性,加上很弱的毒性以及刺激性相对比较小的蛰毛,这些都是使它们成为一个新手入门的好选择。
哥斯达黎加斑马脚 Costa Rican Zebra

哥斯达黎加斑马脚蜘蛛(拉丁学名:Aphonopelma seemanni)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曾经在欧美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中具有很高人气的种类之一。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因为它们属于很上照的种类,照片上的它们看上去颜色对比强烈,是一种非常帅气的捕鸟蛛。不过随着宠物捕鸟蛛饲养爱好的发展,哥斯达黎加斑马脚的人气正逐年下降,因为相比逐渐普及的其它种类,它们确实不再具有优势。
在大陆的宠物捕鸟蛛市场,这个种类也是属于较早普及的。因为它们的野生数量确实不少,从墨西哥南部到巴拿马北部,它们的产地几乎纵贯整个中美洲。因此,每年都有大量野生个体经由香港台湾走私到大陆。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75%,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虽然很多资料都将它们列为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但是根据身边饲养过这个种类的朋友的经验,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的,有时会摆出典型的攻击姿势来进行自卫。加上野生个体大多健康状态欠佳,新手饲养的结果大多并不理想,因此将它们在这里列为进阶种类。
有资料说它们在人工饲养下繁殖并不容易,可能这也是造成它们的CB幼体非常少见的最主要的原因吧。当然也可能是野生个体的供应量较大,并且价格很低,也就没有人会特意去繁殖这个种类吧。因此,偶然能看到这个种类的CB幼体出售,价格当然是比较高的。

波多黎各粉红趾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laeta)原产于波多黎各热带雨林,比较少见的一种粉红趾,也是唯一一种成年后全身都是金黄色的粉红趾了。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小幼体则是蓝色,腹部是带有金属光泽的黄绿色,非常迷人和活泼。
作为树栖种类,它们的速度当然比地栖型的宠物捕鸟蛛快不少,不过相比华丽雨林等树栖种类的飞速,它们的速度只能算是“暴走”而已。作为Avicularia属的一员,受惊后喷射白色的粪便自然也是它们的绝技之一。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5%,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粉趾属的种类都非常温顺,很少情况下会表现出攻击性,因此,都被认为是适合新手的种类。不过饲养上,也要注意不要喂食过大的食物,通常不要超过它们身体的1/3大小为宜。
目前的宠物市场上,它们还是属于较为少见的种类,因此价格并不低。不过如果你是粉趾属的“粉丝”,或者你想要一只跑的不要太快的树栖种类,它们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玻利维亚钢铁蓝 Bolivian Steely Blue

玻利维亚钢铁蓝蜘蛛(拉丁学名:Pamphobeteus antinous)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热带雨林,可能是Pamphobeteus属中最大型的种类了,成年体长可达20~22+厘米足展。它们名字由来的原因和巴西粉红食鸟一样,都是因为成年雄性的颜色而命名。成年雄性的螯肢和前腿的一部分是闪亮的蓝紫色。而雌性个体则是越大越显示出乌黑的如同黑丝绒般的颜色。身上覆盖了一些鲜红的毛发,这样的搭配倒也是非常好看。
和其它大部分Pamphobeteus属的亲戚们不同,玻利维亚钢铁蓝的小幼体并不出众,它们的腹部上没有Pamphobeteus属幼体标志性的“圣诞树”花纹。同样,玻利维亚钢铁蓝在人工下的繁殖难度也很大,它们又是产下体型大数量少的后代,再加上它们在饲养爱好者中的较高人气,种种这些都是造成它们价格相对较高的现状的原因。
适宜温度25~27℃,适宜湿度75%,建议使用湿润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同样,作为Pamphobeteus属的一员,它们的蛰毛对人的作用相对很大,并且成长到一定的体型后,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这不是一个适合从没接触过宠物捕鸟蛛的新手第一次入门的种类。
伯利兹肉桂食鸟 Belize Cinnamon

伯利兹肉桂食鸟蜘蛛(拉丁学名:Crassicrus lamanai)原产于伯利兹热带荒漠、森林,一个中等体型的捕鸟蛛种类。之所以叫“肉桂食鸟”,就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是“肉桂色”的。不过成年的雄性则是全身乌黑,有点像一只缩小版的巴西黑。
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这个种类最大的特点在于第四步足明显粗于其它步足,使得它们看上去比较威风。不过总体来说,它们的体型和色彩并不非常吸引人,野生数量也并不少,宠物市场绝大部分的大只个体都是野生个体。当然,这也就存在许多问题,野生个体的健康或者年龄等,都是未知数。
适宜温度28~30℃,适宜湿度60%,建议使用湿润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可能在人工下繁殖它们也不容易,又或者它们的产量并不大,偶尔能见到CB幼体出售,价格反倒不低,而且不仅仅是相比其亚成或成年的野生个体而言。另外,野生大只个体存在的攻击性问题,使得它们当然不会是一个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而如果不是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想体验一下这个种类,一般也不会去选择饲养它们的幼体吧。
马来西亚地老虎 Malaysian Earth Tiger

马来西亚地老虎蜘蛛(拉丁学名:Cyriopagopus schioedtei)原产于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欧美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中人气非常高的亚洲捕鸟蛛之一。产自马来西亚热带热带雨林的它们虽然中文叫做“地老虎”,不过其实这是一个树栖种类。当然,原产地有时也能在树根或者河堤的洞穴中发现它们。
成年体长20~25+厘米足展,成年个体的背甲是黄绿色,腹部上有显著的“老虎斑纹”,它们也确实是具有“老虎性格”的猛兽。相比产自干旱地区的捕鸟蛛种类,作为产自热带雨林地区的树栖种类,马来西亚地老虎的生长速度相对还是快很多的,通常2~3年就可以长到成体。
适宜温度25~28℃,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速度真的非常快,小幼体更是容易受惊乱跑。饲养中提供一块树皮供它们攀爬和躲藏是必须的。而养到一定大小后,它们就会暴露出凶猛的本性,需要注意不要被它们咬伤,产自亚洲的捕鸟蛛大多毒性要大于产自新大陆的那些种类。这不是一个适合新手第一次饲养选择的种类,仅仅适合那些具有相当饲养经验的爱好者收集。
哥斯达黎加橙嘴 Costa Rican Chevron

哥斯达黎加橙嘴蜘蛛(拉丁学名:Psalmopoeus reduncus)原产于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热带雨林,这是一个在宠物捕鸟蛛市场中较新的种类。原产中美洲地区的这个小型种类整体是闪闪发亮的金属色,不过由于它们比较凶,而且体型不大,成年体长13~14厘米足展,因此并不是一个高人气的宠物捕鸟蛛种类。
它们也远没有同样属于Psalmopoeus属的千里达老虎尾、委内瑞拉太阳虎那样广泛的名声。它们的幼体也具有一些金属光泽的颜色,不过行动速度很快,饲养中要注意避免逃脱,提供一块树皮供其攀爬和躲藏是值得倡导的。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5%,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另外,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原产热带雨林的它们也不能忍受非常干燥的环境。它们的成长速度很快,通常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从2~3厘米的小幼体长到7~8厘米的半成体大小。
综合它们的攻击性与行动迅速,它们肯定不是一个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宠物市场上,它们的能见度也不高,因此价格自然也就不低。如果你有兴趣收集Psalmopoeus属的种类,那么也可以收集一下它们。
哥斯达黎加红脚 Costa Rican Red Leg

哥斯达黎加红脚蜘蛛(拉丁学名:Megaphobema mesomelas)又名哥斯达黎加橙膝蜘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一个近两年来在宠物捕鸟蛛爱好者群体中飞速“升温”的种类。和它们那个产自南美哥伦比亚的同属表亲哥伦比亚红脚一样,它们也是兼具巨大的体型和美丽颜色的大毛蜘蛛,成年体长可达22~25+厘米足展。
它们的幼体是灰黑色的,身上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毛发,脚的末端有一截粉红色,和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的幼体同样部位的样子很相似。它们的生长速度一般,生命周期很长,据说可以超过15年。在人工下繁殖它们的难度也是非常大,而且它们产下个体相对大,而数量却很少的后代,这些都是导致它们在宠物捕鸟蛛市场中能见度低和价格相对很高的原因。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和哥伦比亚红脚一样,它们也非常不喜欢光,小幼体更是会挖掘洞穴来躲避,人工饲养中可以提供较厚的底材供其打洞,或者一块沉木作为躲避。
生长到一定的体型后,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另外它们善于踢毛和拥有刺激性相对较大的蛰毛,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因此,它们仅仅作为有一些经验的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作为进阶种类加以收藏。
哥斯达黎加红尾 Costa Rican Red

哥斯达黎加红尾蜘蛛(拉丁学名:Brachypelma angustum)又名危地马拉红尾蜘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和经典的墨西哥红尾非常相似的一个种类,不管从体型,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如此。不过它们的颜色不及墨西哥红尾那么反差强烈,因此,通常人们都会选择墨西哥红尾而不是它们,这也造成了它们的人气不高,而且也没有太多人去尝试繁殖它们。结果就是造成它们在宠物市场中的能见度很低,偶尔出现一回,价格反而却会比墨西哥红尾等经典的Brachypelma属的种类贵不少。
成年体长15~16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8~30℃,适宜湿度80%,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作为Brachypelma属的一员,它们的适应性很强,虽然是原产雨林的种类,却能忍受相对非常干燥的环境。不过既然是把它们当宠物养,我们还是建议提供它们尽量合适的饲养环境。
和本属的其它种类类似,它们要成长到大约3~4厘米左右才开始显现一些颜色,5~6厘米以上开始显现出成年个体的色彩。它们几乎没有攻击性,加上很弱的毒性以及刺激性相对比较小的蛰毛,这些都是使它们成为一个新手入门的好选择。
哥斯达黎加斑马脚 Costa Rican Zebra

哥斯达黎加斑马脚蜘蛛(拉丁学名:Aphonopelma seemanni)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曾经在欧美宠物捕鸟蛛爱好者中具有很高人气的种类之一。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因为它们属于很上照的种类,照片上的它们看上去颜色对比强烈,是一种非常帅气的捕鸟蛛。不过随着宠物捕鸟蛛饲养爱好的发展,哥斯达黎加斑马脚的人气正逐年下降,因为相比逐渐普及的其它种类,它们确实不再具有优势。
在大陆的宠物捕鸟蛛市场,这个种类也是属于较早普及的。因为它们的野生数量确实不少,从墨西哥南部到巴拿马北部,它们的产地几乎纵贯整个中美洲。因此,每年都有大量野生个体经由香港台湾走私到大陆。
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75%,建议使用稍微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虽然很多资料都将它们列为适合新手入门的种类,但是根据身边饲养过这个种类的朋友的经验,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的,有时会摆出典型的攻击姿势来进行自卫。加上野生个体大多健康状态欠佳,新手饲养的结果大多并不理想,因此将它们在这里列为进阶种类。
有资料说它们在人工饲养下繁殖并不容易,可能这也是造成它们的CB幼体非常少见的最主要的原因吧。当然也可能是野生个体的供应量较大,并且价格很低,也就没有人会特意去繁殖这个种类吧。因此,偶然能看到这个种类的CB幼体出售,价格当然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