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9,632贴子:6,777,074

回复:图解你不知道的——央视版《西游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果树瀑布是杨导一直钟爱的取景地点,但是在82年采风的时候她并没有得到亲自探访的机会;而石猴入洞的外景则拍摄于85年夏天,杨导三年之后终于带队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瀑布边…这一阶段悟空的妆容与早期的版本相比有天壤之别,孤拐脸没了,鼻子也挺立了,还纹上了比较重的眉线和眼线;王希钟设计的这张较小说形象美化很多的猴脸自那时起,伴随着剧组走完了剩下的十四集…


IP属地:安徽84楼2014-11-28 10:50
收起回复

    小说为明朝人所写,那么“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则自然是楷书…这是作者明言的,《西游》的故事本就是借古讽今…后世很多影视作品将其改为小篆,则有画蛇添足之嫌…
    水帘洞中的石台是天然生成的,采景时这座石台是波月洞打动杨导的第一要素,她觉得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老天为猴王准备的…(另一处洞穴是老天为白骨精准备的)
    湖南冷水江市的波月洞再次现身,充作猴王的花果山洞府…此处虽然景致清幽,环境优雅,但位于地洞深处,氧气稀薄,对头戴乳胶面具的演员们来说挑战不小…


    IP属地:安徽85楼2014-11-28 10:54
    收起回复
      为前五集悟空配音的是安徽省京剧院的小生李世宏(准确的说是从猴王出世到唐僧揭帖前),李世宏在接到“孙悟空”这个角色前,从未从事过配音相关的工作,对于拍摄电视剧,他和六小龄童一样,是真真正正的门外汉,所以杨导把他俩安排到一间宿舍居住,而且共养一只猴子,六小扮形,小李出声;不出半年,李世宏的配音就和六小浑然一体,猴性十足…他的声音清脆响亮,似钟磬一般,恰巧就是小说中所描写的效果…可惜最终因为安徽京剧院不愿意长久借调演员,李只能回家,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IP属地:安徽86楼2014-11-28 10:54
      收起回复
        小说中,猴王登陆之后,赤身裸体,找个跑不动的行人就扒了衣服,披在身上,行为举止十分自由放荡,甚至有些野蛮…本剧则将其行为美化了不少,将石猴扒衣服改成了捡衣服…
        小道童的扮演者白春香是北京昆曲院的青衣,其衣着也相当符合原著的描写:髽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IP属地:安徽87楼2014-11-28 10:57
        收起回复
          梵语中,菩提为智慧觉悟的意思,须菩提祖师乃是取智慧之源之意。
          须菩提祖师的扮演者是中国歌舞剧院的歌剧演员关云阶,他同时也是剧院中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猴子的师傅当真来路不小…

          菩提讲经需要大批的听众,剧组人手稀缺,只能把配音演员也叫上充数,李扬就在这儿听经呢…(此段戏码和《偷吃人参果》同时拍摄)
          本集中的祖师比小说中和蔼百倍,只不过该说的话却是忘了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该提的至理名言也没有提:“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IP属地:安徽88楼2014-11-28 11:00
          收起回复
            不让猴王偷取凡间兵器;这一处改编的目的一是美化人物形象,二是简化拍摄细节,节省精力制作重头戏码;因为傲来偷兵器的场景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抠像和猴王飞行的镜头,而这个情节在杨导眼中是不如悟空闹龙宫斗阎君好看的…其实小说所提及的三处闹事地点是缺一不可的,因为傲来国,龙宫,地府正好象阳,海,阴三界,也就是说,猴子刚刚学艺归来,就人间地下的闹了个遍…傲来国取兵器
            (这个故事在后来的央视动画版中得到了补全…)
            投壶是战国时即在我国流行的游戏,龙王一家嬉戏的加戏实在是绝妙,一方面引出了献计的龙婆龙女,另一方面则可以表现龙王家在猴王到来之前其乐融融的景象,与猴王大闹之后的动荡形成强烈反差…


            IP属地:安徽89楼2014-11-28 11:01
            收起回复
              据剧组的摄像助理唐继全老师回忆,大圣装一共做了两套,上面那个猩猩红的袍服是第一套,而猴王受招安的赭黄袍则为第二套…比较而言,第一套较为接近戏曲中的猴王形象,而第二套则更符合原著的描述,毕竟第二十七回中悟空曾亲口说自己五百年前身穿赭黄袍…
              为了表现巨灵神的高大,王崇秋采取了仰拍的办法,但效果并不如意;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剧组先挖一个半米深的坑,让他趴在坑里拍…


              IP属地:安徽90楼2014-11-28 11:04
              收起回复
                86年本集的首播版中,哪吒所踩的火轮并未利用特技制作,而是两个带火的铁轮;杨导把演员和轮子都用威亚吊起来,拿现在的安全标准看,这是种不要命的办法…
                本集中哪吒的配音演员也属于剧组的班底成员之一,她后来还给第十四集中的红孩儿配音,而今那句“你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吗”更是响彻寰宇的存在…她叫王雪纯…


                IP属地:安徽92楼2014-11-28 12:14
                收起回复

                  . 本剧中金箍棒之形制与小说中差别很大,原著中此棒为通体乌黑,两边各一个金箍,且有碗口粗;剧中之棒子则依照京剧的制式,通体银灰,金箍明显加长,而且细如普通铁棒…观众爱看,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向来强调“写意”两字,猴王举重若轻的耍棒就是最好的写意,所以将棒子改细,金箍加长势在必行…当然,忠实于小说的影视作品也应得到尊重,譬如张版中对于金箍棒的设定,不但制式与原著相像,而且猴王的耍棒套路也着重强调了力道,充分的还原了小说中“金箍棒乃重兵器”的设定…


                  IP属地:安徽94楼2014-11-28 12:25
                  收起回复
                    本剧中龙王的造型虽不写实,但足够写意;龙须本来是鼻子中出现的东西,成为人形之后被王希钟填到了胡子上,既美观又大方…而且四海龙王的龙角位置皆有不同,颇具新意…
                    . 凤翅紫金冠,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本剧所呈现之猴王装束,就像从原著中扒下来的一样,观众是不能再奢求太多了…尤其是这副锁子甲,山字纹连环,很有气势…


                    IP属地:安徽95楼2014-11-28 12:26
                    收起回复
                      为了拍摄《西游记》,王希钟光初期人物设定图就画了上百幅,而乳胶塑形面具则做了一千多个…大到天兵天将,小到鬼吏小妖,几乎每人一副面孔,且从不重样…

                      . 鬼吏来牵的效果实为透明抠像所致,这种特效在当时看来算是失败作品了,但却弄巧成拙的搞出了些许诡异气氛…


                      IP属地:安徽96楼2014-11-28 12:29
                      收起回复
                        大圣会友这些戏份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都很分散:天宫遇太乙是84年夏天在央视的一号影棚拍摄的;瀛洲戏三星则是85年年初在军艺礼堂内搭景拍摄…
                        太乙天尊的扮演者朱秉谦


                        IP属地:安徽97楼2014-11-28 12:32
                        收起回复
                          蟠桃园的搭景地点位于北京育英学校的旧体育馆内,拍摄地选好了,但蟠桃的制作却颇费周折,最终剧组采取了藏桃法…就是先拿绢布和材料把大桃扎起来,中间挖出一个洞,然后将演员能吃的桃子放入洞里,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猴子基本上每个桃子都只围着一个洞吃…
                          那瑶池宝阁琼香缭绕,瑞霭缤纷,果然是华美之极;喷干冰法是杨导惯用的老伎俩了;但对于演员来说,这种拍摄方法却并不便利,因为瑶池本身就是在体育馆的木板地上搭景,覆盖干冰之后,就像溜冰场一样滑,表演的时候,演员一方面要顾及到嘴上别说错词,另一方面又要留神脚下…这盛宴还真是中看不中吃啊…
                          初入兜率宫,六小龄童的这一跤可是真摔,瑶池,兜率宫,蟠桃园的搭景地点都在育英学校的旧体育馆内,里面干冰缭绕,地面湿滑;他当时十分专注于表现悟空的醉意,丝毫不注意脚底下复杂的情况,才有如此丑态;但令六小纳闷的是,杨导并未叫停,这个镜头作为大圣爱玩爱闹的印证,被永久的保存在了电视剧的成片当中…


                          IP属地:安徽98楼2014-11-28 12:33
                          收起回复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的故事在我国流传甚久甚广,其名字或起源于波斯袄教,或出现于印度禅宗…最终在元朝时被一帮老道士引入到《三教搜神大全》中,他原是三头九眼八臂,六丈大罗仙;因前有剔骨还父的故事,所以后来被《西游记》的作者设定为刚刚总角的孩童形象;而胳膊也自然的减少到了六支,成了三头六臂…至于哪吒所拿之兵器,自人物形象诞生以来说法各异,最早的《三教搜神大全》中他是赤手空拳的;《西游记》中的哪吒手拿“斩妖剑,缚妖索,砍妖刀,绣球儿,火轮儿,降魔杵”六件兵器…稍晚出现的《封神演义》中,则给他加上了两把火尖枪,而且缚妖索也改成了混天绫;斩妖剑,砍妖刀变成了阴阳剑;绣球变为了乾坤圈…近代之后的诸多文艺作品中,哪吒手拿兵器的形象则统一以《封神演义》为准,本剧也不例外;但还是保留了其在《西游记》中批毛未盖肩的发型…
                            三头六臂按照当年抠个像还半身透明的特技水准来说,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杨导只能拍摄踢火轮的镜头来安慰观众…


                            IP属地:安徽101楼2014-11-28 12:44
                            收起回复
                              假席尊喝高了,在杯子里看到了真席尊;这处小加戏很有意思,水面反射法也是杨导最喜欢用的拍摄方法,在第十七集《三调芭蕉扇》中也有类似的加戏:铁扇公主喝闷酒,水面上则映出了老牛和玉面公主恩爱的场景…剧组给观众的小暗示很有意思:喝高了千万别看水


                              IP属地:安徽102楼2014-11-28 12: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