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5贴子:94,984

正说心学之“心与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 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 ,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
是月,舒柏有敬畏累洒落之问,刘侯有入山养静之问。先生曰:「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恐惧忧患之谓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
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作,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於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耶?」谓刘侯曰:「君子养心之学如良医治病,随其虚实寒热而斟酌补泄之,是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必使人人服之也。


IP属地:北京1楼2014-11-23 08:43回复
    放两段阳明先生的大论镇楼~!
    先从老子说起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法字,大都理解成师法或者效法,
    其实是不对的,
    某以为法的正解应该是秉承。
    老子实际是在说人、地、天、道、自然之间是有秉承关系的,
    同时也把层次关系进一步说清楚了,
    所以可以把这个层次关系看成心即理的理论发源。


    IP属地:北京2楼2014-11-23 08:54
    收起回复
      好吧,再说下一个话题。
      先生说:所谓一见本体立见功夫,
      先生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
      先生说: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
      结论:若心即理则良知是功夫。


      IP属地:北京3楼2014-11-23 09:06
      收起回复
        再批判两种观点:
        其一,吾性自足。有些理论认为:既然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即可自说自话。这其实不是先生的本意,吾性自足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吾性自足亦即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其二,片面强调良知的作用,而且引用充分,认为良知无所不能。确实良知无所不能,就如同天理一般,这个毋庸置疑,可是这有啥用?还不是造成八岁小儿都识得,但八十岁老叟都行不得的祸根。
        再回到阳明先生的镇楼两段,
        在说一个事情,
        只有当阳光照进内心,
        才会是真正的光明。


        IP属地:北京4楼2014-11-23 09:18
        收起回复
          生若溪。虽浅薄,但清澈。其实是此心光明的一种状态。
          内心不光明,必是有一些作祟的东西,把他们找到,纠出来。作崇的东西,比如,不想让别人看见、看透,评论的东西。
          内心不刻意就是光明,不用再刻意光明,光明是顺应,而非有为。例如:光明自己知道就可以,不用做给别人看,若有意让别人看,反而伪,反而不光明。
          可以参考老子之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是一种昧眛的状态。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1-23 12:18
          收起回复
            光你的标题就是错误的,心即理,何时可分,何时必分?


            IP属地:四川8楼2015-01-02 17:46
            收起回复
              32个赞!~


              9楼2015-01-28 07:24
              回复
                千愚叟能建个群大家聊聊天吗


                IP属地:四川10楼2015-04-02 22:57
                收起回复
                  首先我们有个共识就是三千大道同出一源也同归一处,无论我们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如果能走到极致是可以看到与其他人一样的终点。那么,我走的道路是追求本我的极致而达到以存在而演变另外的存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楼主在议论心、理的路子是种不断往脚底下堆积积木的方式,无论前人的理论是否全面,拿过来也只是片面的运用,但理论终究是理论,他不是工具而更多的是起点,比较接近理想状态的起点,所以,但从这点可以断定,你的理论太过牵强,只适用于自我或者你理解的区域社会层面,他还到不了理的阶段,就如同家法、例法、国法.....这些需要递进一样。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6-06-02 10:54
                  回复
                    顶上精品贴来避避邪。省得正月里妖魔邪秽就憋不住了要出来得瑟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2-07 23:01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7-02-09 08:41
                      回复
                        小子不才,以为,心即理的意思是,心和理是同个东西的两个名字,这个东西是啥呢?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25楼2017-03-24 16:33
                        回复
                          @有眼大如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6-17 23:41
                          收起回复
                            小子斗胆请问先生:心学主张知行合一、心既理,敢问他与情绪化的区别与共同点有哪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6-18 11:23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8-05-26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