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8贴子:95,034
  • 3回复贴,共1

正说心学之“心与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 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 ,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
是月,舒柏有敬畏累洒落之问,刘侯有入山养静之问。先生曰:「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恐惧忧患之谓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
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作,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於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耶?」谓刘侯曰:「君子养心之学如良医治病,随其虚实寒热而斟酌补泄之,是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必使人人服之也。


IP属地:北京1楼2014-11-23 08:43回复
    放两段阳明先生的大论镇楼~!
    先从老子说起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法字,大都理解成师法或者效法,
    其实是不对的,
    某以为法的正解应该是秉承。
    老子实际是在说人、地、天、道、自然之间是有秉承关系的,
    同时也把层次关系进一步说清楚了,
    所以可以把这个层次关系看成心即理的理论发源。


    IP属地:北京2楼2014-11-23 08:54
    收起回复
      好吧,再说下一个话题。
      先生说:所谓一见本体立见功夫,
      先生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
      先生说: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
      结论:若心即理则良知是功夫。


      IP属地:北京3楼2014-11-23 09:06
      收起回复
        再批判两种观点:
        其一,吾性自足。有些理论认为:既然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即可自说自话。这其实不是先生的本意,吾性自足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吾性自足亦即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其二,片面强调良知的作用,而且引用充分,认为良知无所不能。确实良知无所不能,就如同天理一般,这个毋庸置疑,可是这有啥用?还不是造成八岁小儿都识得,但八十岁老叟都行不得的祸根。
        再回到阳明先生的镇楼两段,
        在说一个事情,
        只有当阳光照进内心,
        才会是真正的光明。


        IP属地:北京4楼2014-11-23 0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