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079贴子:4,322,488
  • 4回复贴,共1

忽隐忽现进则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首太极拳古歌诀曰:“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是说太极拳发劲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可以没有准备,没有预兆,消失极快没有持续性。这是太极拳与外家拳发劲的重要区别。
由于太极拳之劲是传递性力量,不是骨杠杆性力量如《杨氏老谱》说“似不能持几斤”,也正因为太极拳的劲是由脚传递到手如脉动电流,不能持续,经过锻炼就可以达到突然发生,突然消失,古拳谱称之为“发劲如放箭”,即发生与消失的迅速可以达到《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所说“手到劲发,未中之先无劲,即中之后无劲,惟中肯之倾疾如闪电一发便收”。
这种情况就是“忽隐忽现,不偏不倚”,所谓“不偏不倚”即不先不后,恰到好处。使对方猝不及防,也是“虚实突变”,是太极拳能够达到“懂劲”的高境界表现。


1楼2014-10-31 16:19回复
    劲力能够“忽隐忽现”是很难达到的,关键在于对传递性发劲的锻炼能够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另外在套路习练中,往手臂等处贯劲要锻炼没有持续性。
    比如搂膝拗步,手从耳旁往前推至到位这一过程中,手臂必须是完全无力的,既不能局部用力,也不能有由下而上传递的内力作用于手臂,手臂必须就像浮在空气中的“断臂”,完全是由于躯干的转动与移动所带动的,只有在到位停止往前的瞬间,由下而上传递的内力才能作用于手掌,使得手掌就像是弹簧那样往前弹一下(模拟发劲)。搬拦捶的“捶”也是如此,拳头的前移完全都是由于躯干的转动与移动所带动,如在空气中浮动(实际上是由于放松而出现的惯性运动)手臂是完全无力的,只有到位停止往前的瞬间,由脚而起的传递性内力发劲打出。
    其它拳势无不如此,这样的锻炼对于“忽隐忽现”的掌握十分重要。
    ——以上为对老师文章的一点体悟。


    3楼2014-10-31 17:14
    收起回复
      太极拳的发劲应该遵循《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原则,“落空”是要使对方出现严重的“背势”,即脚跟浮动,重心不稳,等,否则如对方站立稳定施加攻击或可出现反弹或反击,则势必发生力量的拼比,那也就不是太极拳了。


      5楼2014-10-31 19:37
      回复
        太极拳发劲另一个特点是“对撑性”,就是在十分放松的前提下瞬间浑身不由自主被动一紧的圆撑。正如李雅轩在随笔中所说“在发劲时,一定要全身上下内外一体绷开,撑匀,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手臂与躯干围成的圈内,如同发生了炸弹爆炸似的离心辐射状向外的圆撑,手臂与躯干是强烈反撑的,肩,肘,腕关节就会有像要互相飞脱开那样的感觉。后撑的用力方向与发劲的用力方向是向反的。如腰胯的骤然沉坐,腰脊的骤然后撑,骤然地深度拔背,,等,一沉,一鼓,一抖也。


        6楼2014-10-31 20:40
        回复
          “手到劲发”是关乎太极拳生命的要领,“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在与对方接触前,虽然肢体是快速移动接近敌人即“拥”的过程,但此时是不能发力的,是仍然属于沾连粘随的,嘴不与嘴接触如何“亲”?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是太极拳技击的原则,在“拥”的过程中要有随时发劲的准备,在发劲的机会出现时也要有化解对方的准备,不可有一定之”预见“,即所谓”舍近求远“是要不得的。


          9楼2014-11-01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