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去Trondheim的动机就是为了看Nidaros,不然一小屁城(= =)真没什么好玩的还花我400NOK的车票钱,为赶车差点没跑死,回Oslo坐车又被扔在无人小站……不吐槽了,简单介绍下Trondheim市。希望Picasa的照片不会挂~~~~
直接百度了
特隆赫姆(Trondheim)
原名“特隆也姆(Faust XIV注:就是Trondhjem)”。挪威西海岸中部港市,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临挪威海、特隆赫姆峡湾东南,尼德河口。人口13.5万(1983)。公元997年,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约995年—约1000年在位)创建了此城。十四世纪时曾一度为挪威首都。工业中心,有造船、鱼类罐头、木材、造纸、冶金和纺织等工业。与挪威各港市和瑞典有铁路相通。海运发达。有现代化油港和商港。对外贸易甚盛。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宏伟的教堂。
如果说这个城市不像官方广告所称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城市”的话,至少也可以说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人感到非常惬意,其城市布局让人感到十分合理:商业机构与历史文化性的建筑很和谐地构成了繁荣、秀美的市区风貌,而那些地方性的工业部门则被点缀在市郊的翠绿之中。
这座城市最早是富有的拉德伯爵家族的住宅区。拉德伯爵哈康•西戈森当年就是以这片富饶的土地为基地统治着挪威,直到995年死于奥拉夫•特利格瓦森的追杀。而后者(即奥拉夫一世)在两年以后在此地建立了“特隆赫姆郡的贸易城”,后改名为“尼德罗斯”(由“尼德河”而得名),其城内的大教堂至今仍沿用着这个名称,不过大部分当地居民仍习惯地称这座城市为特隆赫姆。
特隆赫姆的闻名与繁荣首先要归功于奥拉夫二世。这位挪威后来的庇护人在斯蒂克勒斯塔战役中英勇战死,此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1016年修建的圣克莱门教堂。 1031年,当他的尸体被重新挖掘出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依然新鲜无损(很快这个地方还出现了一个泉眼)。于是奥拉夫二世被推崇为“圣徒”,尼德罗斯也很快成了中世纪挪威的朝圣地,前来朝拜的香客在7月29日的“圣奥拉夫节”前后最为集中。1897年,在奥拉夫二世诞辰9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特隆赫姆又恢复了“圣奥拉夫节”,现在人们每年放十天假来庆祝这一节日。
第二次世纪大战时期,特隆赫姆是挪威沦陷区抵抗运动的中心。而今天的特隆赫姆既是通往奥斯陆方向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商港兼渔港。
照片,则个就是奥拉夫伯伯哦~~~~当时正要过圣诞,后面是棵大圣诞树。
直接百度了
特隆赫姆(Trondheim)
原名“特隆也姆(Faust XIV注:就是Trondhjem)”。挪威西海岸中部港市,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临挪威海、特隆赫姆峡湾东南,尼德河口。人口13.5万(1983)。公元997年,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约995年—约1000年在位)创建了此城。十四世纪时曾一度为挪威首都。工业中心,有造船、鱼类罐头、木材、造纸、冶金和纺织等工业。与挪威各港市和瑞典有铁路相通。海运发达。有现代化油港和商港。对外贸易甚盛。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宏伟的教堂。
如果说这个城市不像官方广告所称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城市”的话,至少也可以说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人感到非常惬意,其城市布局让人感到十分合理:商业机构与历史文化性的建筑很和谐地构成了繁荣、秀美的市区风貌,而那些地方性的工业部门则被点缀在市郊的翠绿之中。
这座城市最早是富有的拉德伯爵家族的住宅区。拉德伯爵哈康•西戈森当年就是以这片富饶的土地为基地统治着挪威,直到995年死于奥拉夫•特利格瓦森的追杀。而后者(即奥拉夫一世)在两年以后在此地建立了“特隆赫姆郡的贸易城”,后改名为“尼德罗斯”(由“尼德河”而得名),其城内的大教堂至今仍沿用着这个名称,不过大部分当地居民仍习惯地称这座城市为特隆赫姆。
特隆赫姆的闻名与繁荣首先要归功于奥拉夫二世。这位挪威后来的庇护人在斯蒂克勒斯塔战役中英勇战死,此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1016年修建的圣克莱门教堂。 1031年,当他的尸体被重新挖掘出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依然新鲜无损(很快这个地方还出现了一个泉眼)。于是奥拉夫二世被推崇为“圣徒”,尼德罗斯也很快成了中世纪挪威的朝圣地,前来朝拜的香客在7月29日的“圣奥拉夫节”前后最为集中。1897年,在奥拉夫二世诞辰9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特隆赫姆又恢复了“圣奥拉夫节”,现在人们每年放十天假来庆祝这一节日。
第二次世纪大战时期,特隆赫姆是挪威沦陷区抵抗运动的中心。而今天的特隆赫姆既是通往奥斯陆方向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商港兼渔港。
照片,则个就是奥拉夫伯伯哦~~~~当时正要过圣诞,后面是棵大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