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唐僧看到一家人被悟空打死,他认为最后现形的骷髅也是悟空的障眼法,却选择性忽略了他也有火眼金睛。他愿意相信真的有人在荒山里走,善良的来给过路僧人送饭,他始终认为人性是善的。于是他宁愿赶悟空走,去维持心中的秩序、对善恶的认知。
但是实际上,要到达西天,仅仅心存善念是不够的,也需要辨认事物真伪善恶的眼睛,否则一开始就能被善于作弄人的情感的妖怪们吃了。所以为了让唐僧顺利到达西天,作者设置了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来担当这双善辨的眼。唐僧的形象代表了善念,也是西行的出发点——唐僧取真经不仅是为了那些经书,他是为了其中的内容,取来了就能弘扬善意,找到普度众生的办法。要众生都得渡,就需要极大范围的善,这是唐僧的济世理想。他西行的起点是单纯的善,终点却不该是它。人要懂恶,才能真的行善。
但是实际上,要到达西天,仅仅心存善念是不够的,也需要辨认事物真伪善恶的眼睛,否则一开始就能被善于作弄人的情感的妖怪们吃了。所以为了让唐僧顺利到达西天,作者设置了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来担当这双善辨的眼。唐僧的形象代表了善念,也是西行的出发点——唐僧取真经不仅是为了那些经书,他是为了其中的内容,取来了就能弘扬善意,找到普度众生的办法。要众生都得渡,就需要极大范围的善,这是唐僧的济世理想。他西行的起点是单纯的善,终点却不该是它。人要懂恶,才能真的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