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吧 关注:595,789贴子:4,865,234
  • 2回复贴,共1

关于黄藤籽和水煮工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水煮黄藤籽(带皮),就我个人所知说一下。 只说观点,用以佐证观点的依据等下一篇更详细完整的图文结合的帖子
因个人所学和经验有限,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
以顺白星月菩提为例,白色部分为黄藤籽的胚乳,其主要成分是水分和蛋白质,应属角质胚乳,与粉质胚乳相对应,未成熟的黄藤种子采摘后,水分含量应在32%以上,这会对星月菩提成品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水分含量会因为储存时间和人为因素发生变化;
星星为胚乳发育后期发生变异,即种皮内表皮不规则,明显内凸造成。其性状不稳定,易溶解于液体,呈红褐色,接触空气后逐步氧化为黑色。想一下我们把星月浸泡于水中或在夏天贴身佩戴的情况;
此类胚乳学术名为(深)嚼烂状胚乳。此外,未见有任何文献和实验能证明星月菩提含有较高比例的脂肪。
二、
黄藤籽成熟期一般认为9--12月,或严格点从植物学角度来说是11--12月,较早采摘的嫩籽加工成半成品珠子后,水分含量偏高,呈较明显的透明状态,且星星颜色较红艳;另一种较透明的状态是落地果子长期因土壤环境和雨水沤泡而成,呈深红褐色;
三、
采摘后的黄藤籽,如果自然状态下储存,一般在第二年的谷雨前后开始发生变化:大部分料子(不是珠子)的局部至整体从灰褐色(返青)向鲜绿色(绿皮)转变,我们会发现转变比较充分的珠子,只有白和绿两色,而转变不充分(这是暂时的,除非被去皮做成珠子)的呈现返青和绿皮以及白色并存的中间状态; 少部分料子因自然阴干而成通体白色;
四、
如第三点所说,采摘后的黄藤籽原料,它会慢慢变色,实际上是因为光合作用(也有说霉变,个人觉得没什么科学依据,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因为料子没有长毛发霉啊),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上都喜欢顺白的为多,怎么改变这个情况呢?

发个星月镇楼


1楼2014-10-19 14:24回复
    (刚说的第一点补充一下:有些成熟度很高的料子,去皮后星星会呈现深褐色至黑色状态)
    接第四点: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者更早),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将料子水煮,后期烘干。
    水煮,是从角质胚乳的特性结合黄藤籽主要成分为水分和蛋白质出发,其作用一般而言如下:
    1、让一些表面微透明的料子变得不透明,前提是料子相对成熟;如果是六、七、八几个月份采摘的果子,水煮后仍然呈现较透明的状态;
    2、杀菌灭活。其实就是杀灭氧化酶,使得料子失去生物活性,从而降低或者杜绝光合作用。 所以,带皮的料子去晒,完事了还不煮,第二年就等着绿吧。。
    3、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得料子的结构发生变化,性状更为稳定,利于加工(蛋白质变性的科普知识,果壳网上有)。我们知道,非水煮的料子,特别是变绿的,因内部水分含量降低,并且没有蛋白质变性的过程,容易在上车床成型和做喇叭口的时候,造成崩口、缺肉,车刀磨损也较为严重,容易跳刀。
    4、水煮工序,在工业化批量生产过程当中,一般是用大火加大锅煮,单纯用水煮即可,什么加双氧水的那是吃力不讨好
    5、水煮的时间要适宜,时间太短,太硬了,显然对目前简易车床批量生产的效率不利;时间太长,料子涨得过大,性状太软,上车床成型时会因顶针的扭力与车刀施加在料子上的力不平衡而无法成型。


    2楼2014-10-19 14:26
    收起回复
      那么还有个问题,烘干。
      工业化生产的烘干,常用茶叶烘干机。其能较准确控制温度和时间。
      烘干的目的显然是让珠子内部过多的水分含量散发出来,客观上能让珠子呈现瓷白色,当然部分珠子因个体差异,其白度在整体或者局部仍然会有返青等现象。
      关于烘干,学问很大,涉及到种子储存过程的吸湿(干燥)应力等问题,与开片的原料类似。此篇短文不再赘述。


      3楼2014-10-19 14: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