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遥闻侍中佩】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这一章要吐的槽实在很多……先来说说文若称敬的那位“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的仲豫兄吧。公达平时跟着曹公打仗,回家大概也是跟曹老板“还邺”,和身在许都的文若见面的机会想来不多。而仲豫与文若同事献帝左右,《汉纪》等著作中浓郁的儒风,也很接近文若的政治理念。建安时代的颍川荀氏,三荀分别在政治(荀彧)、军事(荀攸)和宫廷(荀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牛X得令人不可直视啊……
记得葡萄君有个帖子讨论荀氏为何不自立。之前他们有没有过这想法,不得而知(想来是没有的),至于可行否,据考彼时的颍川郡是个非常难以管理的地方,地方豪强大族甚多,真要割据起来,也许能行。但在迁往冀州以后,失去了地方根据地的荀氏家族,如无根飘萍,其余大姓亦随着颍川兵乱而纷纷零落,恐怕再也无法抗争。
荀悦留下的主要著作,就是《汉纪》和《申鉴》了。汉纪序里那个“尚书给纸笔,虎贲给书吏”槽点略多,许都政府再困难也不至于要从虎贲里挑书吏吧,还是咱误会了啥╮(╯_╰)╭ 其实荀悦来许都、著书治史啥的,应该是曹公的意思,咱说他对文教事业没兴趣,恐怕有失公允。这里偏重写献帝,于是就处理成这样。
后汉书荀悦的传里说:“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累迁秘书监、侍中。”
献帝与二荀聊天那场戏,谈的是《汉书 叙传》里的一段故事。《汉书》的作者班固当然是支持自己老爹班彪的观点,也就是儒家经典的“天赋君权”。“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那句话出自孟子,说的是尧禅让给舜,不是他把天下给了舜,而是老天选中了舜,人民接受了…… 按理献帝好像不该对这事有疑问,考虑到他本人“被君王”的经历,正当读书受教育的时候,国家图书馆又给董卓一把火烧了,颠沛流离之间身边也没个靠谱的人……额,就这样吧。
后来荀悦在《汉纪》里原文引用了《汉书》的那段议论,也许有点旁敲侧击的意思。
这里荀彧的政见,基本出自三国志裴注里大荀与曹操论治道的那段话了。荀彧和荀悦的理念,喵的感觉是相似而有微妙的差别。荀悦更顾念汉室传统,而荀彧想来不会谈“天命”。他对曹公加九锡不以为然,大概是因为“天下不至而不取”。所以本文的设定中,荀悦是希望汉室复兴的那一个,而荀彧并不执着于此。这个在兄弟对话里,荀彧已有暗示,就不唠叨了。
还有邺城的荀府~《荀氏家传》有云:“太祖既定冀州,为公起大第于邺。诸将各以功次受居第。太祖亲游之,笑曰:此亦《周礼》六勋之差也。”如果真有这间宅第,文若老不去住,曹公每次路过也怪郁闷的。。。
最后,本文涉及许都城规划的部分(例如献帝住在安昌殿、议事和尚书台在承光殿…),参见喵的考据贴(望向大坑捂脸遁逃。。。
http://tieba.baidu.com/p/308376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