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为了把我这些年思考的问题系统的整理一下,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自从2008年一次偶然事件让我突然觉得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以后,就忍不住的一直在思考。就像偶然看到一条路一样,好奇心驱使我想看看它究竟通往哪里。也感谢于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天然优势,我可以在网上和大量的网友进行交流。网友们的质疑也让这条路越来越立体,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首先想说明一点的是,接下来我说的不都符合科学,有很多主观的成份。不过这不代表它们没有价值,我个人反而觉得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世界。接下来我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了。
在人类文明历史初期,我们不知道科学是什么,也不会用科学方法去观察世界。只能最本能的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觉去分析,了解这个宇宙。当碰到不理解的事物时,我们只能用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去想象大自然。所以才有雷公和电母专门负责打雷,闪电,玉帝管天,阎王管地,天子管中间(人间)。这样我们就把世界“合理化”了。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神仙,不过至少我们不再会为这些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慌了,因为我们用我们的想象给了它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历史中很自然的主观就占有了绝对统治的地位。上至君王,下至走卒都把整个宇宙解构成了一个人类社会形式的世界。因为这是我们主观所能感受到并能理解的。
及至后来,人类慢慢掌握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精确的观察并预测大自然事物的发生以及规律。人们把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形成了科学。由于科学远比宗教思想更为直观和实用。所以科学在经过一段时期宗教压迫后迅速崛起,并成为了现在我们最重要甚至唯一解释世界的工具。当人们说这件事不科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否定了。我们于是从唯主观走向了唯客观。网友们常常对我说的“这不科学吧”“这太主观了吧”然后就基本上否定了我所写东西的价值。所以接下来我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从唯主观这个极端走到了唯客观这个极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另一个错误,我们一直没有认识到和找到自己真正生活和想了解的那个“宇宙”。
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两个宇宙中,一个是客观存在的宇宙,另一个则是“我的宇宙”(每个人自己的宇宙)。客观的宇宙我就不用解释了。“我的宇宙”是什么呢,“我的宇宙”就是客观宇宙经过我们主观的翻译变成的一个“新宇宙”,而我们其实是活在这个“我的宇宙”里的。打个比方,如果我去马未都老师的家里,看着他满屋的古旧家具,破瓷烂瓦(我也没真去过,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如果我不知道马未都这个人的话,那么这个屋子也就是个精装修的垃圾回收站。也就是这个小的客观世界(马老师家)经过我的主观一翻译就变成了一堆垃圾和劈柴。而经过马老师的主观一翻译则是一堆价值连城的宝藏。而这个客观世界静静的呆在那里,不受我们两个任何一个的主观影响。
再说一个例子。这个世界是7彩的吗?我们都知道狗是色盲,因为它只有两种视锥细胞,而人因为有三种视锥细胞世界就变成7彩的了。皮皮虾有16种,它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身体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完全认知,甚至没有完全这一说。我既可以选择用黑白的方式看这个世界,也可以选择彩色的方式。我不知道这句总结现在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那个宇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唯一所能依赖的。
“我的宇宙”这个概念里包含两个要素,人和宇宙。即主观和客观。这两个独立强调任何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只有明白了两者的关系即1、客观会影响主观,比如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卫星照片知道它是圆的,于是我们主观就从地是平的改为地是圆的。2、我们所能采集到的部分客观需经过主观的翻译之后才能变成一个元素组建成我们自己的“宇宙”。3、主观和客观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共同的组成了我们自己的“宇宙”。
用科学认识了解客观宇宙无疑是有价值的,不过认识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我的宇宙”对于了解我们自己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其实最关心的是我们自己。观察客观宇宙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那个“宇宙”,这就是这篇帖子的价值所在。关于价值问题基本上就解释到这了,是否继续往下看就看各位的取舍了。另外这是姊妹篇“http://tieba.baidu.com/p/1636380039(费米悖论的新解释)”的归纳和总结。所以我就不在这个帖子里进行辩论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去那篇帖子里发帖提出你的问题,不过在提问之前可以看看前面有没有人提过相同的问题。我相信现在网友质疑的已经很全了,我也都一一回答了。就不要再重复提问和回答了。当然如果有新的意见更好,如果我能解释的话,我还可以最后总结一下再加进这个帖子里。
写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为了把我这些年思考的问题系统的整理一下,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自从2008年一次偶然事件让我突然觉得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以后,就忍不住的一直在思考。就像偶然看到一条路一样,好奇心驱使我想看看它究竟通往哪里。也感谢于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天然优势,我可以在网上和大量的网友进行交流。网友们的质疑也让这条路越来越立体,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首先想说明一点的是,接下来我说的不都符合科学,有很多主观的成份。不过这不代表它们没有价值,我个人反而觉得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世界。接下来我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了。
在人类文明历史初期,我们不知道科学是什么,也不会用科学方法去观察世界。只能最本能的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觉去分析,了解这个宇宙。当碰到不理解的事物时,我们只能用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去想象大自然。所以才有雷公和电母专门负责打雷,闪电,玉帝管天,阎王管地,天子管中间(人间)。这样我们就把世界“合理化”了。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神仙,不过至少我们不再会为这些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慌了,因为我们用我们的想象给了它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历史中很自然的主观就占有了绝对统治的地位。上至君王,下至走卒都把整个宇宙解构成了一个人类社会形式的世界。因为这是我们主观所能感受到并能理解的。
及至后来,人类慢慢掌握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精确的观察并预测大自然事物的发生以及规律。人们把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形成了科学。由于科学远比宗教思想更为直观和实用。所以科学在经过一段时期宗教压迫后迅速崛起,并成为了现在我们最重要甚至唯一解释世界的工具。当人们说这件事不科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否定了。我们于是从唯主观走向了唯客观。网友们常常对我说的“这不科学吧”“这太主观了吧”然后就基本上否定了我所写东西的价值。所以接下来我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从唯主观这个极端走到了唯客观这个极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另一个错误,我们一直没有认识到和找到自己真正生活和想了解的那个“宇宙”。
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两个宇宙中,一个是客观存在的宇宙,另一个则是“我的宇宙”(每个人自己的宇宙)。客观的宇宙我就不用解释了。“我的宇宙”是什么呢,“我的宇宙”就是客观宇宙经过我们主观的翻译变成的一个“新宇宙”,而我们其实是活在这个“我的宇宙”里的。打个比方,如果我去马未都老师的家里,看着他满屋的古旧家具,破瓷烂瓦(我也没真去过,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如果我不知道马未都这个人的话,那么这个屋子也就是个精装修的垃圾回收站。也就是这个小的客观世界(马老师家)经过我的主观一翻译就变成了一堆垃圾和劈柴。而经过马老师的主观一翻译则是一堆价值连城的宝藏。而这个客观世界静静的呆在那里,不受我们两个任何一个的主观影响。
再说一个例子。这个世界是7彩的吗?我们都知道狗是色盲,因为它只有两种视锥细胞,而人因为有三种视锥细胞世界就变成7彩的了。皮皮虾有16种,它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身体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完全认知,甚至没有完全这一说。我既可以选择用黑白的方式看这个世界,也可以选择彩色的方式。我不知道这句总结现在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那个宇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唯一所能依赖的。
“我的宇宙”这个概念里包含两个要素,人和宇宙。即主观和客观。这两个独立强调任何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只有明白了两者的关系即1、客观会影响主观,比如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卫星照片知道它是圆的,于是我们主观就从地是平的改为地是圆的。2、我们所能采集到的部分客观需经过主观的翻译之后才能变成一个元素组建成我们自己的“宇宙”。3、主观和客观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共同的组成了我们自己的“宇宙”。
用科学认识了解客观宇宙无疑是有价值的,不过认识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我的宇宙”对于了解我们自己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其实最关心的是我们自己。观察客观宇宙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那个“宇宙”,这就是这篇帖子的价值所在。关于价值问题基本上就解释到这了,是否继续往下看就看各位的取舍了。另外这是姊妹篇“http://tieba.baidu.com/p/1636380039(费米悖论的新解释)”的归纳和总结。所以我就不在这个帖子里进行辩论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去那篇帖子里发帖提出你的问题,不过在提问之前可以看看前面有没有人提过相同的问题。我相信现在网友质疑的已经很全了,我也都一一回答了。就不要再重复提问和回答了。当然如果有新的意见更好,如果我能解释的话,我还可以最后总结一下再加进这个帖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