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日月交替,秋风凋叶,北雁负去了太河的雨季,阵阵寒凉自北方传来,不知不觉已是迈入了秋季。
押送李贞的队伍不日就将到达太河,到时只要将李贞带回京城,这太河的事情,便就此平复,与狄仁杰再无瓜葛。
鸦声嘶鸣,河水涛涛,狄仁杰望着落日余晖,眉中闪过一丝忧色。
李元芳的胃疾甚是严重,尽管在他的悉心调理之下,李元芳可以勉强进食,但是他的身体毕竟受损过甚,虽然在慢慢恢复,却仍是一天天的消瘦。
而相较于李元芳的胃疾,最令狄仁杰忧心的,是李元芳体内的细针!
且不说李元芳体内的细针还有多少,但凡只要任何一枚刺入李元芳的血管,顺着血液进入心脉,那李元芳只有死路一条。
若是放在以前,李元芳自可运转内功,将那些银针一一逼出,可如今李元芳平日进食极少,逼出银针偏生又需要大量的体力,因此往往一枚银针还未逼出,整个人便已疲惫不堪,任谁都没有办法。
狄仁杰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却无奈太河不比京城,狄春虽然事无巨细,也只带来了应急用的疚针,一些上等的药物无法给李元芳使用,只能看着李元芳一日日的虚弱下去。
揉揉发胀的额头,狄仁杰看着面前平静的太河,总是心中隐隐不安。太河的水太深了,此时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他总感觉一股暗涌正慢慢席卷而来,仿佛只等着船近江心的瞬间,掀起狂风巨浪,将木舟齐齐吞噬。
推开门,床上的李元芳正盘膝而坐,一手按在胃部,另一只手捏着一根小小的银针,余晖的映照之下,针身上面的鲜红犹自往下滴落,看上去如同玛瑙一般通透晶莹。
似是极为疲惫,李元芳面色苍白,往日黑亮的眼睛此时安静的闭上,已是沉沉的睡去。
狄仁杰沉默的看着李元芳,想到最多的,还是李元芳当初风姿英发,劲瘦挺拔的样子,想着那日李元芳独自站在万人之中,英勇无畏宛若神祗,此刻的疲惫和瘦弱更是让人扼叹。
叹息一声,狄仁杰走进屋子,小心抽出那人手指中的针,李元芳沉睡中未料得有人近身,此时倏然惊醒,手掌利落的反擒住狄仁杰的手腕,还未施力便马上松了手,歉意中带着一丝惊慌,道,“大人,卑职刚刚睡过去了,没,没伤到大人吧?”
狄仁杰内心一叹,说不出此时是什么滋味,李元芳常年习武,警觉极高,常常未到近处便能听声辨人,又何尝像现在这样,等他人走近了周身才有反应?
示意李元芳自己无碍,狄仁杰关切道,“怎么样?体内的针可排净了?”
李元芳并没有狄仁杰那么多的想法和顾虑,听得狄仁杰问起了,也只是轻轻摇头,如实道,“似乎还有几根。”
狄仁杰目中隐隐闪过一丝忧色,道,“最近莫要动武,好生修养,切勿让那些银针在体内钻动,一旦钻入血脉。。。!”
正说着,狄仁杰忽然一顿,李元芳不解的抬起头看着狄仁杰,却瞥见了一旁被闲置的药碗。
“胡闹!”冰凉的药碗静静的躺在桌子上,显然是一口都没有动过。
唤来人重新将汤药热过,狄仁杰愠道,“病成这个样子,怎么还不吃药!”
“太苦了。”李元芳颇有些为难的看了看狄仁杰,“实在是咽不下。”
看着李元芳惨白的脸色,狄仁杰一句狠话都说不出口,沉默半晌劝说道,“这里药材有限,拟的几个方子都无法使用,这副药虽然苦了些,但是对你的身体却极有好处。”
“听大人的,把药喝了,好不好?”
最后一句,竟似带着一丝哀求之意。
李元芳没有说话,只是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静静的望着狄仁杰。
药很快就热好了,不等狄仁杰吩咐,李元芳伸出手一把接过药碗,极为配合将碗中的药一饮而尽。
狄仁杰眼里的亮光闪了闪,拿出一旁的暖炉放在李元芳的胃部,安慰道,“等过两日京城的人一到,我们就即刻折返,京中的药材齐全,到时候大人一定给你调一副不苦的药。”
按在胃部的手陷的更深,李元芳看着狄仁杰,目中尽是感激之色,嘴唇也轻轻颤抖,似是因为感动而说不出话来。
狄仁杰内心一揪,扶着李元芳躺下,道,“什么都不要操心,好生睡一觉,等晚上饭好了再唤你吃饭。 ”
李元芳安静的点点头,浓浓的疲惫潮水般涌来,不过片刻,再次沉沉睡去。狄仁杰不便打扰李元芳,悄声走出了房间。
屋里一片安静。。
狄仁杰的脚步声消失的同时,李元芳闭上的双目倏然睁开,瘦削的身体猛地从床上跃起,一直紧抿着的嘴再也无法坚持,趴身在窗外将刚才喝进去的药原封不动的吐了出来。
冷汗将身上的衣衫打的湿透,李元芳死死的按着胃部,痛的浑身僵硬颤抖,瘫软在地上,李元芳蹙眉喘息,面色惨白。
狄仁杰的药确实好用!
也多亏了狄仁杰的药,恢复了他一部分的内力,才可以让他努力克制自己,等到身边无人时再把吃的东西吐出。
初始他还可以勉强喝下药,但随着逼出银针时内力一次次的牵扯,他的胃痛竟是愈发的厉害,尤其是深夜时分,更是时常因为胃痛而无法入眠。
拳头深深抵在胃部,李元芳闭上双眼,牙关紧咬似是在隐忍痛苦,额上也溢出了一层冷汗。
歇了半晌,李元芳勉力支起身体,再次盘膝而坐,闭目逼出体内的细针。
狄仁杰和于军医说得对,胃疾可以调养,但是这细针却着实骇人,细针不除,他便连平常的动武都受限制,如若当真其中任何一枚细针滚入血脉,那就真是死路一条!
而他,并不想死。
他要活着,要活着将狄仁杰带出太河,送回京城。
日月交替,秋风凋叶,北雁负去了太河的雨季,阵阵寒凉自北方传来,不知不觉已是迈入了秋季。
押送李贞的队伍不日就将到达太河,到时只要将李贞带回京城,这太河的事情,便就此平复,与狄仁杰再无瓜葛。
鸦声嘶鸣,河水涛涛,狄仁杰望着落日余晖,眉中闪过一丝忧色。
李元芳的胃疾甚是严重,尽管在他的悉心调理之下,李元芳可以勉强进食,但是他的身体毕竟受损过甚,虽然在慢慢恢复,却仍是一天天的消瘦。
而相较于李元芳的胃疾,最令狄仁杰忧心的,是李元芳体内的细针!
且不说李元芳体内的细针还有多少,但凡只要任何一枚刺入李元芳的血管,顺着血液进入心脉,那李元芳只有死路一条。
若是放在以前,李元芳自可运转内功,将那些银针一一逼出,可如今李元芳平日进食极少,逼出银针偏生又需要大量的体力,因此往往一枚银针还未逼出,整个人便已疲惫不堪,任谁都没有办法。
狄仁杰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却无奈太河不比京城,狄春虽然事无巨细,也只带来了应急用的疚针,一些上等的药物无法给李元芳使用,只能看着李元芳一日日的虚弱下去。
揉揉发胀的额头,狄仁杰看着面前平静的太河,总是心中隐隐不安。太河的水太深了,此时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他总感觉一股暗涌正慢慢席卷而来,仿佛只等着船近江心的瞬间,掀起狂风巨浪,将木舟齐齐吞噬。
推开门,床上的李元芳正盘膝而坐,一手按在胃部,另一只手捏着一根小小的银针,余晖的映照之下,针身上面的鲜红犹自往下滴落,看上去如同玛瑙一般通透晶莹。
似是极为疲惫,李元芳面色苍白,往日黑亮的眼睛此时安静的闭上,已是沉沉的睡去。
狄仁杰沉默的看着李元芳,想到最多的,还是李元芳当初风姿英发,劲瘦挺拔的样子,想着那日李元芳独自站在万人之中,英勇无畏宛若神祗,此刻的疲惫和瘦弱更是让人扼叹。
叹息一声,狄仁杰走进屋子,小心抽出那人手指中的针,李元芳沉睡中未料得有人近身,此时倏然惊醒,手掌利落的反擒住狄仁杰的手腕,还未施力便马上松了手,歉意中带着一丝惊慌,道,“大人,卑职刚刚睡过去了,没,没伤到大人吧?”
狄仁杰内心一叹,说不出此时是什么滋味,李元芳常年习武,警觉极高,常常未到近处便能听声辨人,又何尝像现在这样,等他人走近了周身才有反应?
示意李元芳自己无碍,狄仁杰关切道,“怎么样?体内的针可排净了?”
李元芳并没有狄仁杰那么多的想法和顾虑,听得狄仁杰问起了,也只是轻轻摇头,如实道,“似乎还有几根。”
狄仁杰目中隐隐闪过一丝忧色,道,“最近莫要动武,好生修养,切勿让那些银针在体内钻动,一旦钻入血脉。。。!”
正说着,狄仁杰忽然一顿,李元芳不解的抬起头看着狄仁杰,却瞥见了一旁被闲置的药碗。
“胡闹!”冰凉的药碗静静的躺在桌子上,显然是一口都没有动过。
唤来人重新将汤药热过,狄仁杰愠道,“病成这个样子,怎么还不吃药!”
“太苦了。”李元芳颇有些为难的看了看狄仁杰,“实在是咽不下。”
看着李元芳惨白的脸色,狄仁杰一句狠话都说不出口,沉默半晌劝说道,“这里药材有限,拟的几个方子都无法使用,这副药虽然苦了些,但是对你的身体却极有好处。”
“听大人的,把药喝了,好不好?”
最后一句,竟似带着一丝哀求之意。
李元芳没有说话,只是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静静的望着狄仁杰。
药很快就热好了,不等狄仁杰吩咐,李元芳伸出手一把接过药碗,极为配合将碗中的药一饮而尽。
狄仁杰眼里的亮光闪了闪,拿出一旁的暖炉放在李元芳的胃部,安慰道,“等过两日京城的人一到,我们就即刻折返,京中的药材齐全,到时候大人一定给你调一副不苦的药。”
按在胃部的手陷的更深,李元芳看着狄仁杰,目中尽是感激之色,嘴唇也轻轻颤抖,似是因为感动而说不出话来。
狄仁杰内心一揪,扶着李元芳躺下,道,“什么都不要操心,好生睡一觉,等晚上饭好了再唤你吃饭。 ”
李元芳安静的点点头,浓浓的疲惫潮水般涌来,不过片刻,再次沉沉睡去。狄仁杰不便打扰李元芳,悄声走出了房间。
屋里一片安静。。
狄仁杰的脚步声消失的同时,李元芳闭上的双目倏然睁开,瘦削的身体猛地从床上跃起,一直紧抿着的嘴再也无法坚持,趴身在窗外将刚才喝进去的药原封不动的吐了出来。
冷汗将身上的衣衫打的湿透,李元芳死死的按着胃部,痛的浑身僵硬颤抖,瘫软在地上,李元芳蹙眉喘息,面色惨白。
狄仁杰的药确实好用!
也多亏了狄仁杰的药,恢复了他一部分的内力,才可以让他努力克制自己,等到身边无人时再把吃的东西吐出。
初始他还可以勉强喝下药,但随着逼出银针时内力一次次的牵扯,他的胃痛竟是愈发的厉害,尤其是深夜时分,更是时常因为胃痛而无法入眠。
拳头深深抵在胃部,李元芳闭上双眼,牙关紧咬似是在隐忍痛苦,额上也溢出了一层冷汗。
歇了半晌,李元芳勉力支起身体,再次盘膝而坐,闭目逼出体内的细针。
狄仁杰和于军医说得对,胃疾可以调养,但是这细针却着实骇人,细针不除,他便连平常的动武都受限制,如若当真其中任何一枚细针滚入血脉,那就真是死路一条!
而他,并不想死。
他要活着,要活着将狄仁杰带出太河,送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