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放过一部很强很牛逼的美国电视剧叫《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有个麦克·哈里斯成天带着一部墨镜,于是时髦青年们也大家一起带,上面的商标还不带撕掉的,其实上面不少是“Made in China”,不知道怎么搞的,大家都管那种墨镜叫“蛤蟆镜”。有个漫画家叫方成的就画了一幅漫画叫《你有蛤蟆镜,我有香港脚》来讽刺这个。
“香港脚”一般叫“脚气”,中国南方多点,北方就少了。日本管这种病倒不叫“脚气”而叫“水虫”,日本人说的“脚气病”是另外一种病,英语叫“beriberi”,中文叫什么老冰不知道。这种病是19世纪欧洲人在亚洲发现的,据说只有黄种人有,白种人没有。症状是脚部神经麻木,发展到组织坏死,最严重时会像心脏病发作那样的死去。这种病日本最多,明治天皇都发过几次,1991年还有个美国脑外科专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说山本五十六也有严重的脚气病。
这个倒霉病名还挺文绉绉的。日本有个文学家叫森鸥外的给起的这个名字,来由听说是从什么《黄帝内经》里面的“脚气冲心”这句话来的。森鸥外他们家世世代代是藩医,可他爷爷也是死于脚气病,还不能对外面说——怎么连自己都不会治?于是森鸥外和脚气病不共戴天,一定要治这种病,去德国留了一学,精神上就入了德国籍,认为是细菌在作怪。当了陆军军医和细菌对掐上了,结果是甲午战争里陆军死于脚气病的比死在清兵手下的还要多,那病和细菌没有关系。
海军倒弄清楚了这个病是怎么回事。海军和陆军不同,陆军减员还能打仗,海军一减员船可就开不动了,所以非常重视这个倒霉病。而且海军的脚气病人比例比陆军还多,1878年有个统计数字,那年海军全部是1552人,一年下来病了6344位。这是为什么呢(蔡明说的)?——每人平均一年犯了四次。当时是怎么治呢?放假回家,回乡下去几天就好了。但是有时候不能放假,比如一次海兵毕业航海实习去美洲,路上发了病,连挂帆的人都没了,好不容易漂到旧金山,过几天全好了。再去阿根廷,又开不了船了,到了阿根廷,嘿,又好了,一回日本,又是漂回来的。
就不好解释为什么一到乡下就能治好病,于是就怀疑水土原因,加强军舰的通风,住得更加宽敞些,西洋鬼畜的军装不穿改穿和服,出了海就从舰长到大头兵全就一块兜裆布,还专门找了人来设计这块兜裆部以加强裆部通风,什么用没有,照样生病。有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军军医高木兼宽看出了蹊跷——是不是吃的东西有毛病?
吃的东西是有毛病。这种beriberi病因其实非常简单——缺乏维他命B1,白人吃的是面包,小麦里有维他命B1,而精白米里没有。穷人吃不起精白米,总有些东西掺在里面,所以穷人不生这病,富贵人才有这毛病。那为什么没听说过中国富贵人生这毛病呢?中国富贵人和那时候日本的富贵人不一样,那时候日本的富贵人拿到中国来也就是个下中农。中国人吃菜,菜里面怎么都有点维他命,而那时日本人不吃肉,不吃菜,所谓富贵人也就是白米饭敞开了吃,根本没有地方补充维他命B1,所以脚气成灾。而军人能吃饱白米饭,于是军营里脚气回荡。
高木在海兵做了个实验,给学生们吃肉,吃蔬菜,吃面包。结果吃下来脚气没了。于是海军在1885年2月出动了“筑波号”作为“脚气试验船”,从新西兰到阿根廷再经夏威夷回来,上面是一粒大米没有,全是面粉,还养了活牛半路上杀肉吃,结果一例脚气也没有发生,脚气问题解决了。
那次其实有点谎报军情,不是一例没发生,而是发生了18例。但那是事故,反过来证明了高木的猜想是对的。18个伙夫藏了大米偷偷做给自己吃,结果没逃过脚气。为什么养活牛呢?那年月军舰上还没有冰箱,肉放不住,备有冷冻机的冰箱的日本军舰还是从1904年的“三笠号”开始的,当然用冰块的冰箱就更早些。没有冰箱就养活牛,甲午战争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中了镇远舰一颗30.5公分炮弹,一下子就有九十几个官兵进了靖国神社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一起上路了的还有两头舰上养的肉牛这件事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