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华歌吧 关注:1,169贴子:52,615

回复:【红颜华歌 早读】每日一首诗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楼令(寿月溪) 张炎
天净雨初晴。秋清人更清。满吟窗、柳思周情。一片香来松桂下,长听得、读书声。
闲处卷黄庭。年年两鬓青。佩芳兰、不系尘缨。傍取溪边端正月,对玉兔、话长生。


IP属地:山东81楼2014-12-04 08:22
回复
    南歌子(陆义斋燕喜亭) 张炎
    窗密春声聚,花多水影重。只留一路过东风。围得生香不断、锦熏笼。
    月地连金屋,云楼瞰翠蓬。惺忪笑语隔帘栊。知是谁调鹦鹉、柳阴中。


    IP属地:山东82楼2014-12-04 08:24
    回复
      木兰花慢(为静春赋) 张炎
      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
      徜徉。净几明窗。穿窈窕、染芬芳。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


      IP属地:山东83楼2014-12-04 08:26
      回复
        木兰花慢(丹谷园) 张炎
        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
        安居。歌引巾车。童放鹤、我知鱼。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后,乐意偏殊。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


        IP属地:山东84楼2014-12-05 08:49
        回复
          木兰花慢(舟中有怀澄江陆起潜皆山楼昔游) 张炎
          水痕吹杏雨,正人在、隔江船。看燕集春芜,渔栖暗竹,湿影浮烟。余寒尚犹恋柳,怕东风、未肯擘晴绵。愁重迟教醉醒,梦长催得诗圆。
          楼前。笑语当年。情款密、思留连。记白月依弦,青天堕酒,衮衮山川。垂髫至今在否,倚飞台、谁掷买花钱。不是寻春较晚,都缘听得啼鹃。


          IP属地:山东85楼2014-12-05 08:49
          回复
            木兰花慢 张炎
            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
            知么。老子狂歌。心未歇,鬓先皤。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


            IP属地:山东86楼2014-12-05 08:49
            回复
              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 张炎
              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
              林逋。树老山孤。浑忘却、隐西湖。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粘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


              IP属地:山东87楼2014-12-05 08:52
              回复
                摸鱼儿(别处梅) 张炎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风雨后。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空嗟皓首。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吟啸久。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呼船渡口。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IP属地:山东88楼2014-12-05 08:54
                回复
                  临江仙(太白挂巾手卷) 张炎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研池残墨溅花妖。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神仙那肯混尘嚣。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IP属地:山东89楼2014-12-05 08:57
                  回复
                    梅子黄时雨(病后别罗江诸友) 张炎
                    流水孤村,爱尘事顿消,来访深隐。向醉里谁扶,满身花影。鸥鹭相看如瘦,近来不是伤春病。嗟流景。竹外野桥,犹系烟艇。
                    谁引。斜川归兴。便啼鹃纵少,无奈时听。待棹击空明,鱼波千顷。弹到琵琶留不住,最愁人是黄昏近。江风紧。一行柳阴吹暝。


                    IP属地:山东90楼2014-12-05 09:00
                    回复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IP属地:山东91楼2014-12-05 09:01
                      回复
                        减字木兰花(寄车秀卿) 张炎
                        锁香亭榭。花艳烘春曾卜夜。空想芳游。不到秋凉不信愁。
                        酒迟歌缓。月色平分窗一半。谁伴孤吟。手擘黄花碎却心。


                        IP属地:山东92楼2014-12-05 09:02
                        回复
                          菩萨蛮 魏玩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词句注释
                          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⑵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
                          ⑶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⑷出墙红杏花:出处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⑸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
                          ⑹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作品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IP属地:山东93楼2014-12-05 14:48
                          回复
                            少年游  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象。“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象,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此即两人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抱恨而别,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已正式同居:“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这十个字,即正面风说现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指出眼前无忧无虑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此词上片抒幽忧无虑之情,下片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全词写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身世遭遇之感。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整首词清新委婉,情致深厚,于凄馨幽怨之中,抒离合之情。


                            IP属地:山东94楼2014-12-08 15:12
                            回复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晓阴重,霜调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樽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诗词注释
                              城堞:城上齿状的矮墙。
                              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润滑以利快行。
                              乍阕:方停,刚结束。
                              红泪:胭脂泪。
                              离鸿:此处喻离别的恋人。
                              琼壶敲尽缺:《世说新语》载,晋王敦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词作鉴赏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久别恋人的怀念之情。词的上片回忆当初离别时的情景,中片把别后思念之情集中一个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当下的“怨”、“恨”之情。全词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表现出离别、思念、追悔、期望、怨恨、空茫这几个人物思绪发展的阶段。整首词层层铺陈,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把离人的离情、思情、愁情、恨情写得真挚而深切。
                                上片回忆当初离别时的情景,其时秋季,故有“霜调岸草”、“汉浦离鸿”等典型的秋景意象。“晓阴重”三字,分量显得很沉重,离别清晨,其时漠漠穷阴,笼罩天地,造成了抑郁的气氛。岸草经霜枯萎,城堞被雾遮障。这些描写,把行者和送者那低沉怅惘的心情烘托了出来。以下几句叙离别之事。南陌、东门,只是泛说。脂车,车轴涂上了油脂,以示准备远行。帐饮,是临别的饮宴;乍阕,是刚刚结束的意思。“帐饮乍阕”指行人即将上路,马上就要分手的时刻。“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写到折柳送行人。折柳送别,是我国的古老风习,也是诗词里常用的典故,“柳”与“留”谐音。
                                送行者希望行人能够留下来,于是就攀折路旁的柳枝以表示这种心愿。周邦彦这首词写折柳送别,并非单纯地搬用词藻典故,而是采用旧有的材料重新加以铺排描述。秋季,杨柳凋落较晚,其枝条仍堪揽结攀折。“红泪”、“玉手”,并不完全是装饰性的词藻。红泪,犹言血泪,这是用王嘉《拾遗记》所载薛灵芸的典故,以言其悲伤之深切;玉手,除言其白皙柔美之外,亦喻纯洁的心灵。这几句生动的描写,使人物的心情、神态活现于纸上。“汉浦离鸿”,喻指以前离去的行人,“去何许”,犹言去何方,言其远:“经时信音绝”,言其出行日久,且沓无信息,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把别后思念之情集中一个夜晚,作充分的描述,其时亦秋季,故有“露冷风清”、“西楼残月”等句。“情切”二字,直呼心声,它的分量很重。登高眺望,唯见“地远天阔”,所念之人沓远难寻。通过这种意念高度集中的情况,说明了对行人思念之情的深切与专注。“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写到夜深人静时分独自悲伤的涕泣,很是凄婉动人。铜壶滴漏很象人的流泪,用作比喻很贴切。
                                至此感情只能通过意象来表述,故而只须点出“露冷风清”、“耿耿寒漏”的客观环境就能表现,万语千言也诉说不清的离愁别恨。以下几句,都是由此顺流而下的补充文字。“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这两名表述了一种特定的心理感受,由于深谙离别以后的痛苦,从而导引出了一种悔恨的念头,觉得当初的离别太轻易了,悔不该轻率地分手。“翠樽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几句,则全用比喻联想,表示能够等待到行人归来的一种信念。意思大体是杯中酒未空,待归来重酌;断云仍空中飘荡,让它缠带住西天的残月不要落下,我好举目相对,寄托相思。
                                下片一开始就连续列举了五种遭到破坏的美好事物:“罗带光销”,丝织的衣带失去了光泽:“纹衾叠”,花色美丽的被子弄得折皱了:“连环解”,本来连为一体的玉连环被分解开了:“旧香顿歇”,用晋人韩寿的典故,意谓情人所赠的香已经失去了芬芳。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用王敦的典故哀怨的歌子唱得时间太长,随着拍子敲打唾壶,把壶都敲得残缺了。王敦常于酒后,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即以所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这五个比喻,诉说了离别之苦对人的无情折磨,表示了怨恨的深重。
                                这种连珠炮式的写法,实为词的罕见。接着,作者把思绪归结起来。发出了“恨春去、不与人期”的怨言。不与人期,意即不与人预先知会,于是转而恨春,表达了一种痴顽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结句“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用具体的梨花落满地以象征“春去”。梨花色白,故可与雪互喻。“弄夜色”者,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之“积李兮缟夜(李花亦白色。缟夜,使黑夜生白)。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有句云”远白霄明雪色奇“,可为周词注脚。此两句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满地梨花如雪,极写怨恨之情,这里将人情移至春夜落花,是”移情“手法的妙用。
                                陈延焯评价此词说:“蓄势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呜,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也。”这一评价,可谓精当。全词既照顾到词的整体结构,又注意到局部的灵活自如,充分显示出词人驾驭长调、结构长篇的艺术才华。词之结尾尤以景语隐括,给人以美的遐思。


                              IP属地:山东96楼2014-12-10 08: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