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②;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③。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④。


IP属地:河北204楼2015-11-09 14:26
回复
    注释
    ①大:最完全,最完整,最完善,最完美,最圆满,最全面,最高级;
    大成:最完善的成果(最圆满的结果)——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终极目的——吸引子(神然体);
    缺:缺陷;
    用:功用,功能;
    弊:毛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最圆满的结果,在俗人看来好像有缺陷,但其功能一点儿也不差;
    ②大盈:最满的充盈;最全的信息集合(全息,道,浑然体,神然体);
    冲:空虚;空中妙有;
    若冲:好像是空虚的,其实是空中妙有;
    穷:穷尽;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全的信息集合(全息,道,浑然体,神然体),在俗人看来好像是空虚的(其实是空中妙有),但其功用却没有穷尽;
    ③大直:直通宇宙自组织系统终极目标——神然体的捷径;
    屈:同曲;
    大巧:行道为道(为无为)的方法——最巧妙的思维行为模式;
    拙:愚拙,笨拙;
    大辩:最有说服力的辩论;
    圣人直述大道玄德之状,直行合道进道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行辩论之事;
    讷(nè):木讷,不善言辞;
    若讷:在俗人看起来很木讷
    因为最有说服力的辩论是直接、朴实地表述大道玄德之状,并扎扎实实地为道行道(行不言之教),不行辩论、争口舌之事;所以在俗人看起来很木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直通宇宙自组织系统终极目标——神然体的捷径,在俗人看来好像是曲折的,最巧妙的思维行为模式——行道为道(为无为、抱一守中),在俗人看来好像很愚拙,最有说服力的辩论——直接、朴实地表述大道玄德之状,在俗人看来好像很木讷。
    ④躁:急躁,躁动;
    清:通透无碍;
    静:静的层次有(一)形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二)神合于形守于中(抱一守中);(三)神守于神(神守一如、抱一守中);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正:正道(正角、主角),主导思维模式,本征功能思维模式;
    由于躁胜寒,静胜热,因而清静是天下的正道(正角、主角)。
    清静为天下正:神通透无碍、抱一守中,是人类直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终极目标的正道,即主导运动——主导思维模式,本征功能思维模式;


    IP属地:河北215楼2015-11-26 17:12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最圆满的结果,在俗人看来好像有缺陷,但其功能一点也不差;最全的信息集合(全息),在俗人看来好像是空虚的(其实是空中妙有),但其功用却没有穷尽;直通宇宙自组织系统终极目标——神然体的捷径,在俗人看来好像是曲折的;最巧妙的思维行为模式——行道为道(为无为、抱一守中),在俗人看来好像很愚拙;最有说服力的辩论——直接、朴实地表述大道玄德之状,在俗人看来好像很木讷。由于躁胜寒,静胜热,因而清静(抱一守中)是天下的正道(主导思维模式、本征功能思维模式)。


      IP属地:河北216楼2015-11-26 17:13
      回复
        体悟
        为什么清静为天下正呢?请看下面证明过程。
        已知: 躁胜寒,静胜热
        求证: 清静为天下正
        证明:
        ∵ 躁生热(常识、公理 已知)
        静胜热(已知)
        ∴ 静胜躁(结论)
        又∵ 躁胜寒(已知)
        ∴ 静胜寒(结论)
        ∵ 静既能胜热,又能胜躁,还能胜寒(已证)
        ∴ 清静为天下正(结论)。
        证毕
        既然清静(抱一守中)是天下的正道(主导思维模式、本征功能思维模式),我们还愣着干什么呢?赶快上正道吧!清静(抱一守中)就可以呈现出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的状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IP属地:河北217楼2015-11-26 17:14
        回复
          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②。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③。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④。


          IP属地:河北218楼2015-11-26 17:15
          回复
            怎么发不上去呢?


            IP属地:河北221楼2015-11-26 17:24
            回复
              删掉杂乱的内容,接着发四十六章。


              IP属地:河北223楼2015-11-30 20:19
              收起回复
                注释
                应与44章合章,或与45章对换位置,改成45章。
                ①天下:人类,人类社会;
                有道:人们在首领的领导下行“抱一守中”“谷神”“无为”等修道的思维模式,把向外用神与向内用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配合起来),向外用神之术为向内用神之道所用,把正果——宇宙自组织系统吸引子——神然体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却:退却,退还;
                走马:跑马,善于奔跑的马,能征善战之马;
                以粪:用来拉粪施肥;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在人类社会中,当民众在首领的领导下行“抱一守中”“谷神”“无为”行道的思维模式,把向外用神与向内用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配合起来),把正果——宇宙系统吸引子——神然体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能征善战之马就会被退回农村拉粪施肥干农活;
                ②无道:纯外向用神思维模式,把追名逐利、贪图有形物质享受当做人生目标;
                戎马:战马,军马;
                生:生活;
                郊:郊外,郊野,战场;
                生:生产,生仔,产仔;
                生于郊:在郊野生仔;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当纯外向用神思维模式把追名逐利、贪图有形物质享受当做人生目标时,连怀驹的母马也被用作战马,以至于在战场上生仔;
                ③罪:罪恶,罪行;
                莫大于:没有比……更大;
                可欲:发放可使人产生欲望的信息。
                可使人产生欲望的信息有:理论、言论、伦理、礼仪、制度、政策、风俗、习惯、制品等
                这种信息的发放形式有:制造器物、著书立说、讲演鼓动、传播传授、宣传教育、怂恿激励、强制推行等。
                祸:灾祸;
                不知足:不知道满足;
                咎(jiù):过错,错误;
                欲得:想得到名利地位;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没有比发放可使人产生欲望的信息更大的罪过了;(尽管现实中存在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但是)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没有比有想得到某种有形物质这种欲念更大的过错了;
                换一种说法就是:最大的罪过就是发放可使人产生欲望的信息;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错就是产生“想得到某种有形物”这种欲念;
                ④足:充足,充实,满足(满意充足、圆满充足);
                知足之足:总是坦然面对和接受现实(状)的思维状态;
                常:永恒,永远,永久;
                常足:永恒的圆满充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总是坦然面对和接受现实(状)的思维状态,就是永恒的圆满充足。


                IP属地:河北224楼2015-11-30 20:20
                回复
                  刚发现放行了,那句就接着发。


                  IP属地:河北225楼2015-12-10 16:42
                  收起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在人类社会中,当民众在首领的领导下行“抱一守中”“谷神”“无为”行道的思维模式,把向外用神与向内用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配合起来),把正果——宇宙系统吸引子——神然体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能征善战之马就会被退回农村拉粪施肥干农活;当纯外向用神思维模式把追名逐利、贪图有形物质享受当做人生目标时,连怀驹的母马也被用作战马,以至于在战场上生仔;最大的罪过就是发放可使人产生欲望的信息;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错就是产生“想得到某种有形物”这种欲念;所以,总是坦然面对和接受现实(状)的思维状态,就是永恒的圆满充足。


                    IP属地:河北226楼2015-12-10 16:43
                    回复
                      体悟
                      “却走马以粪”,泛指一切生产生活必需品(基本生活资料)的活动。“戎马生于郊”,泛指一切争权夺利、斤斤计较、尔虞我诈引起的摩擦、冲突。如果仅仅把“却走马以粪”理解成从事农业生产,是重农思想;把“戎马生于郊”理解成惨烈的战争,恐怕有望文生义之嫌。
                      注意一下这样一个逻辑关系:虽然罪恶记在别人账上,但灾祸和过错却应该记在自己账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主人公惺惺否?”“荷花出于泥而不染”。这恐怕应该和四十九章中的圣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联系起来体悟了。
                      作为一个行道者,应该既不要犯罪(给别人提供能够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也不要怨天尤人、贪得无厌(不知足)招祸于己身,更不要犯过错(欲得),而应该及时修正过错(消除欲得)。


                      IP属地:河北227楼2015-12-10 16:45
                      回复
                        四十八章 无为无不为 无事取天下(充要条件)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②。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③;及其有事④,不足以取天下矣⑤。


                        IP属地:河北229楼2015-12-19 20:34
                        回复
                          注释
                          ①为(wéi):做;
                          学: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为学: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益:增益,增加;
                          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
                          为学日益
                          从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增加;
                          ②为道:修道、合道、行道;
                          损:减少
                          无为:修道状态——神合于形守于中(抱一守中);
                          在常人的看来,神只是在抱一守中,没有做常人所说的事情,所以叫无为;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从修道、合道、行道的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只剩下抱一守中这种思维状态;尽管只是抱一守中,然而把应该做的事全都做了——达到终极目的,完善了神元体,完成了神然体。
                          ③将欲:想在将来……;
                          天下:高序全息——神然体;
                          取天下:获取、得到、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
                          常:持之以恒,持续不断;
                          无事:抱一守中,没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
                          想在将来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的人,必须满足持续不断地抱一守中,无向外思维行为活动这个条件;
                          ④及其:假如,如果;
                          有事: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及其有事,
                          如果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⑤不足:(条件)不充分;
                          不足以:以此……条件不充分;
                          不足以取天下。
                          想以此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显然条件是不充分的。


                          IP属地:河北230楼2015-12-19 20:35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从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修道、合道、行道的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只剩下抱一守中这种思维状态;尽管只是抱一守中,然而把应该做的事全都做了——达到终极目的,完善了神元体,完成了神然体。想在将来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的人,必须满足持续不断地抱一守中,无向外思维行为活动这个条件;如果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想以此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显然条件是不充分的。


                            IP属地:河北231楼2015-12-19 20:36
                            回复
                              体悟
                              啊!真是意味深长的谆谆教导,甚至可以说是告诫!先学后损,学是为了损。先学道是怎么回事,再学为什么损掉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学如何损掉学过的知识,最后损到无为就谨慎保持“常以无事”状态。怪不得要“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原来是怕丢掉这个取天下的充要条件!别的不说了,再说就是多余。


                              IP属地:河北232楼2015-12-19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