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吧 关注:173,015贴子:3,954,308

周周谈焦虑 每周日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离第一次惊恐发作刚好一年,现在状态很好,偶尔运动得太累会有一些不适外,别的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了,在严重的时候,我曾心悸,心慌,呼吸障碍,肩颈疼痛,血压升高,嗳气,浅表性胃炎,四肢无力,持续眩晕,头昏,紧箍感,枕痛(后脑不适),耳鸣,震颤,游走性刺痛,局麻,全麻等等,所得症状多不胜数,焦龄偏小,在我以后的文章里,我更多的讲述的是一些关于应对焦虑的思想,而非焦虑本身,当然历程之类的也不多发了,个中细事确不如他人精彩,所以不如写些更有自己风格的,更有特点的文章。因为不是真正的写手,有些文笔确实比较稚嫩,各位看官不妨捧个场,至于文笔功力,就别太为难小弟了。
受限于文笔功力,想个文章名字都费了不少劲儿,后来还是女朋友帮我想了一个名儿,叫“周周谈焦虑”,第一是因为我姓周,有些时候女朋友喜欢叫我“周周”,第二是因为一些工作原因,提笔来写一些东西的时间不多,所以准备以后每周日更新,也照应“周周谈焦虑”的名字,关于这个名字就不用吐槽了,以前小步也说我这个名儿挺难叫的,因为以前不玩贴吧,这个ID当时是别人送的,所以也不太在乎,真想喊的话,那就叫我周周吧。。。
至于为什么要写,主要觉得在进贴吧的时候,症状很重的时候,很无助的时候,看平哥的戏说焦虑症和旋律的一些药理分析让我获益不少,所以当自己有所领悟的时候,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和心得分享给别人,仅此而已,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多关注,以后我会每周日更新,每一期都会有小故事和一些个人的心得,因为和一些焦友私聊的很多所以也有很多真实的取材,当然在涉及取材对象的时候,我也会先取得对方的同意的。
最后申明一点,我并非专业人士,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如有跟各位思想相悖之处多请见谅,但请轻喷。


IP属地:四川1楼2014-09-07 23:15回复
    2楼页码 请勿在此楼回帖 谢谢各位


    IP属地:四川2楼2014-09-07 23:16
    收起回复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我们在看焦吧的时候,看到别人有些时候都会代入自己,唐朝魏征也有“以人为镜”之说,我们在看焦吧时,参考别人的故事和经验,是很有价值的,我也经常看平哥的戏说焦虑症,这就叫以人为镜。但忽略了自己的特殊性,对于别人成功的经验盲从,失败的经验规避,那么只会形成羊群效应。当然,我们不是羊(不知道为什么哼起了“虽然我只是一只羊~”),所以你需要知道,别人成功之路,不见得你会成功,别人失败之途,或许对你很有效果,在这里你应该有更多的主观意识参与,而不是一味的问“他们不是说不能剧烈运动吗?”“到底该不该吃阿普?有人说不能吃啊。”即使你得到了回答,那对你的参考价值又有多少呢?即使回答了你能剧烈运动,你仍然有疑惑,即使回答了你阿普可以吃,你还是觉得它很可怕,那问题本身还有什么价值呢?这里我想到我女朋友曾问我:“我买红色的还是黑色的?”“黑色的吧”“但我还是觉得红色好看啊。”额,这个话题有点跑题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看懂我的意思。其实你自己有做决定的能力,而你尝试的越多,你自己的理解就很深刻,我相信平哥的理解或许比戏说焦虑症里写的更加强大,但有些东西是难以言传的,当你自己去尝试的时候,你就能得到那份你自己都难以表达出来的经验。


      IP属地:四川4楼2014-09-07 23:17
      收起回复
        摘选一段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取自网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的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干净净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这段爱因斯坦的故事被引为经典,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巴纳姆效应,在这里我也想引申出爱因斯坦父亲的那句话“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这点是跟“以人为镜”相悖的,但实际上呢?你可以同时做到这两件事:吸收他人的信息,收纳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并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时跳出他的框框,从自己的价值观中去解析它,得到一个自己的理解。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谁都无法为你做主,最后为自己做主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啊。焦吧信息虽然杂乱,病情也有重有轻,你可以看到无数个理解和感悟,有人说“我要干死焦虑症”有人说“我要和焦虑症和平相处”那么你整合这些以后,你会怎么想呢?
        当然,多年以后,当你康复,你会有一套自己的结论,这些东西本就不需要他人教,因为时间会教你,人生会教你。所以你应当综合看到的信息,做一个自己的决定,积极并且阳光的决定,然后相信它,并且执行它,那么,你自然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条独一无二的路。
        2014年9月7日


        IP属地:四川5楼2014-09-07 23:18
        收起回复
          排版实在太差了 下周多空一行 这样自己看起来都觉得好累。。


          IP属地:四川7楼2014-09-07 23:59
          收起回复
            第二章 遁去的一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易经.系辞》
            易经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深的玄学,对于我来说也是,我对易经的认知也不算多,但是这句话仔细看看,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不那么玄”的大道理。先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吧,我们可以把那些看起来太抽象的词,具象的表达出来,方便理解和思考。
            大衍之数是什么呢?它在易经里是天数和地数的总和,我们不需要知道天数是什么,地数是什么,我们只需要知道,大衍之数就是万物,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你知道的一切事物。古人卜算,总是用五十根蓍草,最后却只启用四十九根草来占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刚才说到五十根蓍草代表的是某种世界,某种宇宙,或者是某种事物,那么当它完整的时候,它就是均衡的,只要取走一个,就会失衡,就会变化。


            IP属地:四川42楼2014-09-14 21:24
            收起回复
              在百度上有网友是这样理解的:“宇宙的最初是静止并且恒定不动的,就如拔河一样,各种力量相互制约(假定有五十种)以维持宇宙的恒定,这个宇宙且称之为先天宇宙。突然,其中一股力量消失了。于是,失去了制恒的力量运动起来,产生了运动的宇宙,这个宇宙且称之为后天宇宙。后天宇宙的力量发生了变化,就不等同于先天宇宙的力量了。(剩下的四十九股力量在运动后产生无穷股力量。)只有那股遁去的力量是宇宙最初的力量,那就是太极,就是遁去的一。那股静止的先天宇宙的力量还是存在于运动的后天宇宙中,但是我们找寻不到。”
              这个解释我觉得很棒,解释得很有道理,但是我没有想过要跟大家谈论有关宇宙的问题,我想谈的是这些和焦虑症的关系。


              IP属地:四川43楼2014-09-14 21:24
              回复
                之前也说到了大衍之数包含了万物,那么自然也就包含了人生,包含了情绪,包含了生活,甚至包含了焦虑症。如您所知,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宏观上讲,我们就生活在那个四十九,我们就存在在那个四十九,我们自己就是四十九。但在微观上讲,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五十,在任何的时候,都可能遁去五十中的一,引起未来生活的无穷变化。
                套用在焦虑者身上你联想到什么?你是否也在想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是否在什么时候遁去了什么?没错,在焦虑的时候,我们真的遁去了些什么,而引发了变化。打个小比方吧,我在08年地震的时候,就埋下了焦虑症的种子,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遁去了什么,现在回想,那遁去的一就是“勇气”,从那天开始,我害怕高压锅,害怕煤气罐,害怕坐飞机,以前经常出去吃火锅,看煤气罐基本没什么感觉,经常坐飞机,也没曾想过害怕,但自那时,变了。到13年,再一次地震,彻底的改变了我,一个助力,让剩下的四十九产生了极大的力量,很多东西随勇气消失了,“自然”“轻松”“平常心”等等等等,变化出来无数新的特征,“多疑”“猜忌”“懦弱”“紧张”。。。


                IP属地:四川44楼2014-09-14 21:25
                收起回复
                  要知道消失的可能只是一,但是变化本身是无穷的。客观上来讲,在某种环境下,多疑,猜忌,懦弱等等,或许都能救你一命,而在一些麻烦的环境下,自然,轻松,平常心或许会让你惹上更多的麻烦,所以变化出来的东西,是无善恶的,是无褒贬的,是无对错的,只是在相对的情况下,在我们现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下,它们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扎眼。
                  面对变化,我们也不要太过慌张,并且要知道这里面总是有些误区的。很多人因为现在很糟糕,所以总想“回到以前”,换言之,是回到某个阶段的“五十”,怎么回去呢?他们总想找回曾经遁去的一,但变化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一”已然遁去,就不能再强行再把它变回来,变化本身是有过程的,而有些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IP属地:四川45楼2014-09-14 21:25
                  收起回复
                    那应该怎么办呢?别怕,变化在继续,我们诚然有心,却不能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努力,但不管现在的情况多糟糕,它作为上一个四十九产生的变化,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新的五十。这个五十,就在当下,你只能为它努力,只能在这个五十里遁走个一,所以我们应该尝试,遁去“懒惰”“偏执”“主观”“自我”等等等等,然后静待一切的变化。或许我们曾经遁走的一会回来,但这样的回来,不是变魔术,也是一个过程,就如勇气,不是自己告诉自己的勇气,而是这个过程让你变得勇敢,就如上个过程让你变得懦弱一样。所以不要因为现在很糟糕就想回到从前,变化只会往前走,跟着变化,你会找到一个新的,你更喜欢的自己。
                    当然,不管你现在觉得你能够从这篇文章里获取多少收益,不管你认为你马上可以从你的思想里遁走多少个一,焦虑症本身就是个过程,它有它的规律和流程,它是神经症,而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不管你心态好或者是不好,该难受的时候,你依然会难受,当然你要知道,心态好的话,那么这个过程会好过得多。纵观很多有关焦虑症的书籍,不管说到什么程度,最终的结果,都是需要你忍耐,是让你更科学的用一些特别的心境来忍耐。
                    可能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会觉得这对你的焦虑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没错,它并不是一个挠挠,能在你痒的时候为你止一时的痒,我想表达的本身就是一些观点,一种视角,一个立场,让你在更高的角度了解,一切都是变化的产物,而变化还在继续,在变化的长河里,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2014年9月14日


                    IP属地:四川46楼2014-09-14 21:26
                    收起回复
                      第三章 此岸与彼岸
                      “渡得过去的话,彼岸也就变成此岸。”------柏燕谊
                      不知道是否是我的长篇大论不太受欢迎,或者本来焦虑者就不太喜欢看长篇大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更合潮流,可能就像步老湿说的,我所写的只适用于小众,不太合焦虑者的口味。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风格,回答别人症状怎样,未来会成怎样,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我不是医生,也不是上帝,没有资历检测别人的身体,也没有资格判定他人的命运,至于谁能看下去,谁不能看下去,我也无法左右,只是希望大家相信,我所说的虽非鱼,但一定是渔。也许每个人想追求的鱼是不一样的,但渔的技巧却是有很多共通点的。
                      第一章里,我尝试想让大家改变一些对焦虑症和对焦虑症吧的态度,在别人身上找属于自己的安慰,我也曾有过,相信我,那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在别人的焦虑之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那就够了,要把自己代入别人那也是不现实的,你最需要做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你的康复之途,也将是独一无二的。


                      IP属地:四川57楼2014-09-21 15:21
                      收起回复
                        在第二章里,我尝试说服大家知道,不管是你的症状也好,你的心态也好,现在不代表永恒。一切都是变化的结果,现在既不是变化的开始,也不是变化的结束,我们应该掌握变化的规律,而不是被现状所缠绕而止步不前。找到积极的点以后,去接受一个变化的过程,该来的自然会来。一切都有过程,努力改变内在的心境和外在的环境才是重中之重,只想改变现状的某个特征,那是不可能的。
                        来到第三章,我想尝试说服大家的是“知足”,柏燕谊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心理咨询师,刚开始接触她的时候是因为看电视上她主持的《金牌调解》这节目,总觉得她说话评论,总是很能抓住最核心的点。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是摘选自她的一篇短文,而在这句话里,有很多值得每个阶段的焦虑者反思的问题。
                        我不是很懂佛教的东西,不过佛教说彼岸,就是仙岛,就是天界,是十洲三岛,蓬莱仙境,是一种佛教里修行圆满后能达到的地方。而此岸站着凡人,他们的眼里只有彼岸。再看看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你会明白什么叫知足。


                        IP属地:四川58楼2014-09-21 15:22
                        回复
                          这次我自己当素材君吧,拿自己说事儿最容易,去年9月第一次惊恐发作以后,诸症缠身,最重的时候,走都走不动,需要人扶,随时觉得自己要摔倒,会晕死在大街上,觉得明日永不会降临。那时的我,心中有一个愿望:“焦虑症可以接受,只要像别的吧友一样,稍微好过一点,哪怕只有一个症状都行!”。过了几个月,我如愿以偿,天天头晕,只有这一个症状了,我到达了曾经期待的“彼岸”,当彼岸变成了此岸以后,彼岸不再是当初的彼岸,我的眼中只有下一个彼岸。
                          头晕的人都知道,那感觉真的不好受,那时我的心里觉得,为什么我那么倒霉,摊上这个症状,换什么症状都好!我不想要头晕!两个星期后,我如愿以偿,这次变成紧张性头疼,而且是枕疼,也就是后脑不适,站着感觉头都快掉了。是的,我再次到达了彼岸,可我从没感到过开心,我一时间没有想起消失的头晕,能记起来的只有新的侵略者-----头疼。
                          这样的行为有很多次,现在有些时候有些胃胀。记得那个时候,我惊恐以后,带着广泛性焦虑的无数的症状生活着,看到吧里那些平时没事,只是会突然发作的那种,我都觉得好羡慕,我宁愿突然一下难受一次,也不想成天的难受,简直没个安稳时间。上天如此恩惠,我再次如愿以偿。虽然没有再次“惊恐发作”,但濒临发作的时候却有好多次,额,相信我,真到那时候你不会想再来一次的。


                          IP属地:四川59楼2014-09-21 15:22
                          收起回复
                            但回过头了,看看现在吧,不论我说得多么糟糕,我没有顶着广泛性的十多样症状生活了,以前需要人扶,现在自己可以骑行20公里,散步也能散个六七公里了,呵呵,你没猜错,我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还在胃胀,因为我累了就会难受,甚至我前天晚上半夜3天还濒临发作了一次,即使它已经很久没有大驾光临了。我想要的是完全的康复。但我的此岸,不知已经是多少人非常期待的彼岸了。
                            所以要想摆脱焦虑症,你也更得懂得知足。那么久了,真的没进步吗?现状真的让你如此不满吗?你的现状或许是很多人渴求的东西,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也不是为某个人而生的,想要的就一定会来吗?所有问题都应该有解答吗?不管你有多糟糕,你有勇气说出,“现在还好”吗?
                            我经常在想,佛教里的彼岸如此完美,不食人间烟火,吸风饮露,御风而行,对于他们来说,难道就没有下一个彼岸了吗?所以朋友们,不管你们信不信,人性都是没有止境的,改变自己的心境,让自己变得感恩和知足,充实自己的生活和视野,才是最终解决焦虑的良方。你要相信现在已经很好,你的未来才会更好。你要相信此岸的幸福,才有追求彼岸的价值。不是吗?
                            2014年9月21日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0楼2014-09-21 15:23
                            收起回复
                              第四章 数星星的孩子
                              首先对不起我拖更了,昨晚看几个家伙玩卧底游戏看得不亦乐乎,不过看来也没关系,人气不高,私下催更的也只有一个,额,这是题外话。回到正题吧,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讲述的是张衡与星星之间的趣事,但就结果而言,张衡最终没有数清到底有多少星星。
                              最早来到焦吧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茫茫多的问号,茫茫多的问题,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到底怎么办?中医还是西医?吃药还是不吃?曾经,我也问过这样的问题,甚至,同样的境况,同样的感受,我还会问同样的问题。
                              但,每个问题都会有答案吗?有答案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IP属地:四川73楼2014-09-29 21: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