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就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它是推动和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向前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广义上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主体内容
1、天人合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思想根源: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就已经提出,西周时认为天人关系是人神关系,春秋时把天地与人事联系起来,战国时孟子把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认为 人性天赋,因而性,天相通。庄子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是由气构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热闹是统一的。天人合一发展到汉代,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实质:它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2、礼治精神:
将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礼治予以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予以推行。
作用:进社会繁荣和稳定,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礼治精神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礼治精神是一套完整的社会管理理论。
3、以人为本:
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 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4、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孔子已经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的表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如老子的“至虚极,守静笃”庄子及其后又提出了“心斋,坐忘”等理论。
作用:这种思想对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和文化衰荣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