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这篇文的初衷其实只是想表现“怀念”这个主题。
即一个人在时光的洪流中怀念另一个自己。
在写文之前有看到过出自欧阳翠的《好久不见》里的一句话,于是本着这句话带来的感触写了下来,但我更多的想要表现一个人从年少的少不经事到最后淡然的成长。
于是便有了文中的灿烈。
成长这个话题似乎有些沉重,郭敬明的《幻城》里写“好像人开始慢慢成长,就会慢慢的缅怀过去的种种。无论是失败的,还是伟大的。苍白的,还是绚烂的。都像是变成甘草棒一样,在嘴里咀嚼出新的滋味。甜蜜里是一些淡淡的苦涩,让人轻轻皱起眉头。”
成长,成长。
在纷乱的战火中成长,在乱世的苍穹中成长。
朴灿烈终于成长为自己本以为绝不会成长成的模样,而他一生的信仰,早已在流逝的时光中消亡。
这就是成长。
朴灿烈在鲜血的河流中成长,都暻秀在朴灿烈梦境的血河中成长。
于是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成了最初的模样
这就是成长。
无论岁月改变了什么,朴灿烈依然是朴灿烈,都暻秀依然是都暻秀。
他们依然在被时光遗忘的岁月里,静静的相望。
这就是最初想到的主题。
于是借着晚上作业写完的空档开始写,写都暻秀的死亡,写朴灿烈的成长。
所以文中的灿烈并没有表现出撕心裂肺的疼痛,只是淡淡的悲伤,有点缅怀过去的味道。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慢慢的学会将疼痛的往事变成一棵广玉兰的幼苗,将嫩绿的,鲜活的回忆栽进心的土壤,然后在时间的洗礼中芬芳成淡然的,清新的白花。
便再没有的当年的不解,疼痛也逐渐被泪水浇熄。
所以便会在回想起的时候觉得好笑又忧伤。
瑄说“感觉灿烈和暻秀的感情好平淡啊,都没有波折什么的,除了那一句‘我会难过的’有点之外貌似都没有什么,好像老夫老妻的生活模式。”
关于这个在Quirknblurb的牛灿文里看到“不管怎么说,人们把爱情想的太伟大了。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有幸在他们悲剧的风流情事中存活下来,他们肯定在五年内就会离婚,还留下两个半孤苦伶仃的小孩。”
“罗密欧要整天忙着照应他的基友们,朱丽叶肯定要整天唠叨个不停。”
其实我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段平淡的爱情,爱情本就没有狗血小说里写的那么伟大,你为了我终生不嫁我为了你死了白搭,那样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毕竟还是少数。
就是这样普通的,平淡的,却足以抵过一切我爱你的情话。
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爱情。
呐。
比起“我爱你”还是更加喜欢“在一起”。
霖说“战争的话应该多写点残酷的东西吧”。
关于这个其实我把背景设在抗战时期开始也是想表现残酷的战争。
但后来确立的主题之后就放弃了“战争残酷带来苦痛”这个最初的设定。
因为文是通过灿烈的回忆来写的,所以没有大篇幅的提到这些东西。
灿烈的回忆都是美好的东西,很少回忆那些与战争有关的东西。
因为暻秀是住在灿烈记忆里的人。
就是因为这十二个字,朴灿烈的回忆便是温水。
朴灿烈不想把那样残酷黑暗的回忆与暻秀联系在一起。
文章以灿烈的梦境开头,也以灿烈的梦境结尾。
以平淡又普通的回忆穿插推动文章的发展。
最后,希望你喜欢这个简单的故事,谢谢小伙伴们点的赞。
朴灿烈和都暻秀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迟麋
完稿于201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