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写作中令他最感困难的是写唱词。如《埋玉》这回书是《长生殿》的高潮:六军兵谏,唐皇被困马嵬坡前。他虽知“江山美人不能兼得”,然而又情丝难断,不忍将杨妃赐死,此时玄宗内心冲突激烈。这里必须用大段唱腔来表达。唱词要传情动人,准确地体现人物情绪,又要具有一定文学色彩,为此杨振雄接连几个夜晚,在陋室之中步去踱来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却始终只得“月黑风高”四字。于是他把这四字反复吟哦,并让自己的思绪全身心地进入到这规定情景之中,来体会唐皇那生死别离的情感心态。“月黑风高、月黑风高、月黑风高……噢!月黑风高—马蹄疾。终于“马蹄疾”三字脱口而出。至此非但唱词出来,并无意之中连唱腔一起带出,这即是以后被称之为“杨调”的雏形。从这一句唱腔的旋律调式为基础,多少年之后,逐渐形成了杨振雄那独树一帜,雄浑激昂且又深沉委婉的演唱风格。其中十分自然贴切融入杨振雄平时最为崇拜的夏荷生“夏调”与魏钰卿“魏调”的唱腔因素(很多人乎忽杨调中有着的魏调的元素)以及部分昆腔韵味。由此可见,一种流派唱腔的形成,往往需要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经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书情、技巧、情感、个性的化合,而并非刻意雕琢所能蹴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