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辞技巧
用得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张、词类活用。
针对一字一词的这类方面的考究,看看古代诗歌就足够叹服一辈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壕春水一城花,风雨暗千家”
一个“暗”字,明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有了江南风雨一时间笼罩全城的那种阴暗感觉,又带点拟人手法,不可不谓之生动形象。
再说一下词类活用问题。
大致就是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者的活用。
举例:阳光从爬墙虎的叶间洒落,照在那些涂鸦上,【光影斑驳了字迹】。
——“班驳”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起“照在那些涂鸦上,字迹被光影划得斑斑驳驳”这种要来得简洁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话,考虑太细了会无从下手。
我们的探究要点只是“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点:切合文意
各人有各人的文风。有人喜欢文艺点的,从小处见到无限大,描摹得细腻无限;有人喜欢精练到没有一个字多余的,就像海明威那种偏执;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文笔华丽但是却没有丝毫多余……
正因为文风各异,表达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只能说,切合文意是最重要的。(说了半天你什么都没说吧 - -)
举例了解一下吧。
同样是表达爱恋: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BY沈从文
——平淡干净的叙述,排比下来有种时空纵横感,让人回味良久。
那些最深沉的爱就得始终归于寂静直到死亡残忍地撬开紧闭的心扉再到喉咙再到泪腺。
BY柴狼君
——很贴切,细腻地把那种悲伤涌起的途径一一写出,引起读者共鸣。
(但老实说这样不断开的长句读得头晕,咳)
他始终站在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的位置,随时准备握住他冰凉的指尖。
——简洁平淡,以动作间接表达。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苦茶的奥妙,只当作酒水般一饮而尽。像是囫囵咽下去的光阴,没来得及慢慢啜饮,便这样失落了。人还在笑,只是——
哀莫大于心死。
BY长良春香
——比喻贴切得当,娓娓道来的回忆感在文章末尾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他的存在几乎贯穿了他十年的时光,所有悲伤的念想和狂喜的感悟沿著他的脊骨蜿蜒曲折,一格一格悉心存放,未敢遗忘……
BY不爱氧气
——拟人、词类活用的手法让这句话美到心颤,细腻生动。读出来的感觉也很好。
各种的表达就像映在每个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
用得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张、词类活用。
针对一字一词的这类方面的考究,看看古代诗歌就足够叹服一辈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壕春水一城花,风雨暗千家”
一个“暗”字,明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有了江南风雨一时间笼罩全城的那种阴暗感觉,又带点拟人手法,不可不谓之生动形象。
再说一下词类活用问题。
大致就是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者的活用。
举例:阳光从爬墙虎的叶间洒落,照在那些涂鸦上,【光影斑驳了字迹】。
——“班驳”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起“照在那些涂鸦上,字迹被光影划得斑斑驳驳”这种要来得简洁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话,考虑太细了会无从下手。
我们的探究要点只是“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点:切合文意
各人有各人的文风。有人喜欢文艺点的,从小处见到无限大,描摹得细腻无限;有人喜欢精练到没有一个字多余的,就像海明威那种偏执;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文笔华丽但是却没有丝毫多余……
正因为文风各异,表达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只能说,切合文意是最重要的。(说了半天你什么都没说吧 - -)
举例了解一下吧。
同样是表达爱恋: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BY沈从文
——平淡干净的叙述,排比下来有种时空纵横感,让人回味良久。
那些最深沉的爱就得始终归于寂静直到死亡残忍地撬开紧闭的心扉再到喉咙再到泪腺。
BY柴狼君
——很贴切,细腻地把那种悲伤涌起的途径一一写出,引起读者共鸣。
(但老实说这样不断开的长句读得头晕,咳)
他始终站在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的位置,随时准备握住他冰凉的指尖。
——简洁平淡,以动作间接表达。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苦茶的奥妙,只当作酒水般一饮而尽。像是囫囵咽下去的光阴,没来得及慢慢啜饮,便这样失落了。人还在笑,只是——
哀莫大于心死。
BY长良春香
——比喻贴切得当,娓娓道来的回忆感在文章末尾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他的存在几乎贯穿了他十年的时光,所有悲伤的念想和狂喜的感悟沿著他的脊骨蜿蜒曲折,一格一格悉心存放,未敢遗忘……
BY不爱氧气
——拟人、词类活用的手法让这句话美到心颤,细腻生动。读出来的感觉也很好。
各种的表达就像映在每个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