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年,重庆四川一带残留的知识分子们联合起来兴起了光复会,一开始就获得了幸存人民的支持。随后一年间,影响了整个蜀中地区,建立起政府组织。利用来自俄罗斯归侨带回的技术,大力整顿农业生产。到2207年,蜀中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221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重庆曙光科技公司建立。重庆开始兴办学校。
2216年,曙光公司建立科技研究院。
2220年,重庆火星书店开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一个问题,2210年重庆才开始兴办学校,那么2087-2210这1百多年这4代人在没有系统教育的情况下如何让年轻1代得到足够的知识?如何有知识分子残留?
设定还是大幅度提前和加大跨度吧。。。。- -
另外。。。。维持秩序肯定需要足够的武力保证。。。。。如果科技型组织还要有足够的措施防止武力被施加于自身。。。。。
2224年,氢燃料循环发动机被发明,农民在成都废墟中发现一台战前的保存良好的机载雷达。
2225年,重庆的工厂,利用找到的战前钢铁废料,将其翻新后,制造出一架飞机,被用以与俄罗斯的外交学习。
2226年,那架飞机第一次飞行,利用氢燃料循环发动机为动力,因而能长时间飞行,带回了俄罗斯领导人的问候。
2227年,科技研究所开始生物技术的研究。
2230年,几个农民在成都废墟中找到一卷胶片,里面记载了中国战前基因技术的核心部分,使得重庆生物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
注意1个问题。不要以为翻出个战前技术1-2年内就可以生产。打个比方,美国送中国1架B2中国拆了未必能装回去。没有足够的技术基础,捡到个高科技产品或者资料,顶多使用它的功能。所以还要做足够的说明才行。
另外,飞机远航需要的是导航系统(卫星和地面信号站支持下),不是雷达。
剩下问题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