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吧 关注:15,339贴子:65,595

【资源】惜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
于小植 译本


1楼2014-08-21 06:55回复
    2楼
    是长篇小说。手打比较慢,见谅。


    2楼2014-08-21 06:58
    回复
      边打边看的。
      下面就正式开始吧。


      3楼2014-08-21 06:59
      回复
        这是在日本东北的某个村子行医的一位老医师的手记。
        前几天,一位自称是这里报社记者的中年男子来找我,他胡须满面,脸色也很灰暗。
        "我听说您毕业于现在东北帝大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专,没错吧?” 他问我道。
        “是这样的。” 我这样回答了他。


        4楼2014-08-21 07:06
        回复
           记者又一边从怀兜里掏出小记事本一边急切地问道:“您是明治三十七年入学的吧?”
           “我记得的确是那个时候。” 我回答道,并对记者不平静的态度感到很不安。确切地说,对我来说,与这位报社记者的谈话由始至终都很不愉快。
           “那个人很好。“ 淤血般的脸露出轻薄的微笑,”这样说来,您应该一定认识那个人了。“他用强硬得近乎呆板,甚至有些指责的语气说道,并翻开记事本伸到我的鼻尖前面。翻开那页,用铅笔大大地写着 ”周树人“ 三个字。
           ”是的,我认识。“


          5楼2014-08-21 07:15
          回复
             ”是吗?“ 记者似乎很得意地说。”他应该是与您同届的吧。而且,这个人后来就以鲁迅为笔名出现在zhina文坛上,成了大文豪。“ 记者语气中似乎有些兴奋,脸也有些发红了。
             ”这件事情我也知道。不过,即使周先生后来没有成为那样有名的人,即使仅仅是当年与我们一起在仙台学习、游玩的周先生,我也一样尊敬他。“


            6楼2014-08-21 07:24
            回复
               ”啊。“ 记者睁圆了眼睛,一副看似十分吃惊的表情说道:”也许他年轻的时候就很伟大吧。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天才吧。“
               ”不,不是那个意思,用通俗的话来说,年轻时代的周先生的确是一个真、真正的好人。“


              7楼2014-08-21 07:29
              回复
                “比如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记者伸出一条腿又继续说道, “其实我是读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叫做《藤野先生》的随笔,了解到鲁迅先生在明治三十七、八年,也就是日俄战争的时候,在仙台医专读书,并得到了名为藤野严九郎的先生的照顾……嗯,文章中大概是这样的,于是我想在我们报刊的正月首刊上发表这种关于中日亲和美谈的文章,而又听说您那时候也正在仙台医专学习,于是我便来这儿,想与您聊聊。那时的鲁迅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当时就经常是一副深沉忧郁的表情呢?”
                “不,不是的,” 我一面这样说着,一面变得忧郁起来,“倒也没觉得他当时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怎么说才好呢……他那时十分聪明又很沉默……”


                8楼2014-08-21 14:51
                回复
                  “请您不必有太多顾虑,我并不是想写鲁迅先生的坏话。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我是为了我们东方各国的亲和关系,才想将这个作为新年读物写出来的。尤其是,这也是与我们东北有关系的事,说起来,还可以刺激地方文化的发展。因此,就请您为了我们东北文化的繁荣,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尽情地畅谈吧!绝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不,我并不是在顾虑什么。” 不知为什么,那天,我心情很沉重。我说道:“无论如何,也是四十年以前的事了,我绝没有想要隐瞒什么的意思,我只是在想,像我这样一个俗人的一些无聊的记忆,真的对您有帮助吗?”
                  “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什么事都需要谦虚地说一些客套话的年代了。要不这样吧,我问您几个问题,只要您能想起来的,就请您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9楼2014-08-21 15:01
                  回复
                    于是记者问了我足足一个小时的事情,并带着一副对我语无伦次的回答十分失望地表情离开了。即便如此,今年正月,这家地方报纸还是发表了题为《中日亲和之先驱》的文章。文章是以我的回忆录的形式写的,并且连载了五六天。真不愧是商业手腕啊,通过巧妙地取舍竟能把我的那番语无伦次的话写成十分有趣的文章,我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10楼2014-08-21 22:29
                    回复
                      只是那文章中写到的周树人也好,恩师藤野先生也好,就连是我自己,也让我觉得写的是别人一样,很陌生。我个人的事被写成怎样都无关紧要,但看到恩师藤野先生还有周先生被描写得与我心底的影像大相径庭时,我感到非常痛苦。这大概是我当时回答得乱七八糟的原因。只是那样面对面如连珠炮般地发问,我好像不由得就变得语无伦次了。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来说,一时间又找不到特别合适的形容词,一紧张,于是,自言自语的某句无聊的话却被对方记下,并且许多地方曲解了我的意思。总之,我是很不善于这样一问一答的谈话的。因此我对这位记者的来访感到十分困惑,对自己语无伦次的回答也很生气,记者走了后,我还难过了两三天。


                      11楼2014-08-21 22:38
                      回复
                        终于到了正月,读了报纸上连载的文章后,觉得很对不起藤野先生和周先生。自己已经年过花甲,即将到了连开这个世界也未尝不可的年龄,如今我认识到,将心底里真实的影像准确地描画下来传达给后人,并非没有意义。尽管如此,我无意要针对那家报纸连载的文章《中日亲和之先驱》,也无意要挑毛病。像那种怀有社会的以及政治性意图的读物,用那样的写法也是不得已吧。即使与我心底里的画像不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我,作为一个在农村行医、碌碌无为的医生,仅仅是以一种对过去的恩师和旧友的思慕之情来描写,与怀有社会的或是政治的意图相比,我想尽量客观地描绘我对他们的印象。虽说如此,其实我也并没有什么准备。


                        12楼2014-08-21 22:48
                        回复
                          小楼读到这里就忍不住要说点什么了。
                          在我看来,太宰治先生前面写这么多,就为了说明一件事:他写鲁迅与政治无关,只是单纯地出于本心,想写这位作家的青年时代的故事。
                          话说呐,太宰治先生真是含蓄啊。但是,这个小说确实是与日本战败之后想在表面上缓和中日关系才以政治名义让太宰治先生写的。然而,太宰治先生本人却并不这样想,所以才极力地想读者解释自己创作的缘由吧。大概太宰治先生极其不愿文学和政治扯上关系吧。


                          13楼2014-08-21 22:57
                          回复
                            接下来还是继续发吧。
                            ————————————————分割线————————————————————————
                            有这样一句话,”与其宣扬大善,不如积累小善“。纠正恩师和旧友的形象,似乎是很小的工作,但这也许是与人伦大道相通的事情。总之,这是需要年事已高的我拿出全部精力来做的工作。这些日子,东北一带总是响起空袭警报,令人惊恐,但是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的朝南的书房即使没有火盆也温暖如春,我有快乐的预感,写作好像能够顺利地进行,不会因为敌人的空袭而受阻。


                            14楼2014-08-21 23:04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31 00: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