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大致动机:
不久之前,C听到D说起他要杀死B,C便决定利用D杀死B。这样一来自己可以摆脱B对自己的骚扰,同时,C下定决心要给D的犯案留下破绽,让他被捕,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同时摆脱D对自己的长时间骚扰。同时,本来就风雨飘摇的超市,一旦经过同时失去B和D的变故之后,必然加速其倒闭,这样一来也可以反过来对付了A,重获自己。此为一石三鸟之计。
D的犯罪手法如下(在其中加入对应的C做的动作)。
事先使B昏迷(安眠药),让B吊在仓库正中央,在B脚下垫上圆柱形垃圾桶。在木桌的旁边放上清洁机器人,将手机放在机器人正上方木桌的附近,将手机调成振动模式,当有电话打入时,手机便会从桌面掉落,击中机器人的开关,机器人按事先预定的轨道运动,将垃圾桶撞倒,B失去支撑,便吊死在绳上(解释了为什么木地板上没有砸痕,手机振动的原因)。机器人一直运行撞倒墙壁,最后因为没电所以停止工作。另外,这不是巧合,D和B有同款手机,D在家中做过反复试验。
然后就是故事的发展了,D在B的手机上设置了定时发送短信给A,C和自己三人。除了他以外,肯定有人会给B打电话(即使没有人打D也让C给B打了电话),手法便完成了。然后C和D去了超市,直到A来开门。趁A出去报警,C假装发呆之际,从包里拿出另一个机器人,与犯罪用的机器人调换,并放回原位。最后将犯罪用机器人处理掉。
但其实这一切都落入了C的陷阱之中,C在D的计划实施完毕之后,就在比约定的时间更早之前来到了超市,把犯罪用机器人替换了,保留下了C犯罪的证据,也正是因为这样C才会比平时更快的。然后乘着C被作为重点怀疑对象的时候,悄悄地把多余的那把钥匙和犯罪机器人放到D的家中就好了。
所以,D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真正推动案件发生的是C,并且完美的把每个人都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