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19贴子:202,926

【聊聊】关于卫帅的几个典型误区+七场战役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


IP属地:湖北1楼2014-08-12 15:31回复
    其实楼楼这贴本身是发在大汉朝吧里的,应本贴吧的筒子的要求,跑回舅舅家里来发~~~
    但咱自家人,我表示压力很大,心里很虚,但还是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下楼开始~~~


    IP属地:湖北2楼2014-08-12 15:34
    收起回复
      【误区一:卫青只是武将。】
      这个误区很大部分的人都会存在,主要因为在《史记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中只记载了卫青在战场上的表现。而且他的官职也容易让人误会—-大司马大将军。但其实,在武帝一朝,为了抑制和剥夺丞相的权利,【刘彻创建了内朝,内朝官员可以预闻政事。】
      【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由此,丞相的权力被一步一步的剥夺,只是在礼仪上还是百僚之长。
      【其实在卫青成为大司马大将军以前,他就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武官了。】卫子夫有孕,卫青被大长公主刘嫖绑走后,曾经封过卫青为建章监、侍中(这个就是内朝的加官),没过多久又被封为太中大夫。而这个太中大夫则是正正经经的文官了,是执掌议论的官员。且卫青一做就是八、九年,然后才带兵出征的。
      【所以在汉武一朝,卫青出将入相,其实是名符其实的自汉武以下的第一人。】(如:武帝托孤时封霍光的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无人能与之抗衡的权臣,当然霍光的权利在卫青上,这主要是由于皇帝对权利掌控的能力决定的,还有就是昭帝时期内朝更加发展了,尚书之类的作用相信也比武帝时期更重要。)


      IP属地:湖北3楼2014-08-12 15:36
      收起回复
        【误区二:卫青自漠北之战以后被汉武“扬霍抑卫”,十四年潦倒、郁郁而终。】
        这个误区年头太久,以致成为大家认定的“真相”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我们的一种固定思维----武将没得仗打了,那就是被收兵权了,没作为了。
        其实不然,元狩四年漠北之战后,武帝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大司马其实也是加官,并无印绶,但这个官职绝不仅仅是一个虚职。【元狩六年,即漠北之战后两年,武帝给了大司马一个重要的权柄,那就是太尉之权。】至此,武帝时期的最高军事统帅和三军总司令就出现了。(骠骑将军的官阶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但是仍“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
        不久,【同年元狩六年霍少病死后,武帝也并没有找第二个人来分卫青的兵权,仍是让卫青稳坐大司马大将军位直至十一年后的元封五年病故。】
        那么卫青这十几年在干什么呢?其实汉朝战事从未停止。
        -----------------------------------我是介绍战事的分割线-----------------------------------------
        元鼎三年:寻击匈奴。
        领兵将领:公孙贺(卫青大姐夫、霍去病大姨夫)、赵破奴(霍去病部将)。
        结果:公孙贺出九原两千余里,赵破奴出居延数千里皆不见匈奴。
        元鼎五年、六年:征南越、东越。
        领兵将领:路博德(霍去病部将)、杨仆(酷吏)、韩说(卫青部将)、王温舒(酷吏)。
        结果:胜
        元封二年、三年:征朝鲜。
        领兵将领:荀彘(卫青部将)、杨仆(酷吏)。
        结果:胜
        元封二年:西南夷。
        领兵将领:巴郡、蜀郡军队
        结果:胜
        然后元封五年卫青病逝。
        之后元封六年至太初元年,征大宛、打匈奴。胜即是惨胜,败倒是败得痛快,还加上被俘。。。。
        这期间的将领为:李广利(你懂得)、公孙敖(卫青亲信)、公孙贺(卫青大姐夫、去病大姨夫)、韩说(卫青部将)、赵破奴(去病部将)、路博德(去病部将)、卫伉(卫青长子)。
        -------------------------------------------------------------------------
        然后我们可以尽情的YY,为毛线失去了卫帅之后就战争一直不利了呢?结合将领们的出身,我们可不可以猜测,这些仗,卫帅是有建议过的。毕竟,很难想象,作为大司马大将军,打这些仗不上战场,也不出谋划策?【当然,这只是猜测而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在去病去世后,至少在元鼎二年以后,卫青才尚平阳公主】(她第二任老公死在元鼎二年),武帝没事儿把自己姐姐嫁给一个失宠的臣子干什么?
        卫青死后,武帝命人修了一座像阴山一样的墓,来表彰他的战功。古人很重身后事,【卫帅的墓紧挨着霍少的墓,并且是离武帝最近,也是封土最高的大臣墓。】没过多久,武帝就下了【生平第二道求贤诏,】第一道还是在他刚登基,建元新政时颁布的。这第二道求贤诏史记写的是:“上以名臣文武欲尽,乃下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略)’。”
        所以,卫青寂寥而死,郁郁而终是不成立的。其实很简单,用霍少抑制卫帅最不可能的原因:【“卫氏一门五侯”是哪五个?卫青、卫青三子,还有一个是霍少!!霍少是真真正正的卫家人!!】说白了,卫青与卫家的关系是没有去病与卫家的关系近的!(卫青是【冒姓】,他爹妈都不姓卫!而霍少母亲姓卫,且是在卫家长大的,他与霍光不同)


        IP属地:湖北4楼2014-08-12 15:39
        收起回复
          【误区三:卫青为人逆来顺受,小心翼翼得以保全。】
          这个其实都快成“共识”了。。。但我想举个例子,史记记载中出现过两个人,是卫帅举荐给武帝的,【一个是减宣,一个是主父偃。】
          我想大家都知道主父偃其人,他的性格为官,与卫青的谦逊是截然相反,所推行的推恩令也简直是绝了。他曾说过:“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看看!多血腥暴力~~~卫青两次向武帝推举他,说明是很欣赏他的。
          另一个减宣,估计就没人认识了,减宣是记载在《史记酷吏列传》里的,现在明白了吧,卫青推举、欣赏的可是这样的。。。那他自己呢?真的就是逆来顺受???
          其实一个七出匈奴,每战皆胜的大将军真的只是表面上那么温和,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啦!
          听过吧里说过的一句形容卫帅的话,【在朝朝容,在军军容】


          IP属地:湖北5楼2014-08-12 15:41
          收起回复
            接下来就是关于卫帅的七场战役~~~~还没有更完。。。我会慢慢更的


            IP属地:湖北6楼2014-08-12 15:42
            回复
              但从这场仗本身来看,好像并不让人觉得如何,但这场仗的意义实在是不能用它本身的数
              据来说话。
              首先来看看作战的背景:
              【在这场战役之前,汉朝对于匈奴一直都是防守的姿态,】由于汉朝对于匈奴骑兵找不到
              很好的作战方法,更从未深入过匈奴境内的大草原沙漠地带,导致汉朝一直被动挨打。【马
              邑之战后,汉匈关系近一步恶化,】怎样同匈奴人作战,怎样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就成了一
              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深入匈奴境内,主动寻找敌军进行作战,】就成为了必须要完成的
              事。但是在此之前,由胡服骑射以来,【并无任何骑兵军队深入草原沙漠的作战的经验,】
              不仅骑兵的素质在当时相当的差,并且【在茫茫的草原大漠之上,到底怎样才能找到匈奴人
              呢?】
              事实上,我相信任何人在这样的一场仗面前,心里也是忐忑的,如何找到匈奴人?如何用
              骑兵素质低的、仅仅一万人的骑兵去跟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人打?如何避开大队敌军
              ?还有。。。。如何不迷路?(其实不迷路真的不容易,茫茫大草原,去都没去过,真的很
              容易迷路)
              -------------------------------------------------------------
              但是卫青使用的战法是,你匈奴人不是【逐水草而居】,行踪飘忽嘛?你不是打不赢就跑,
              马没有你好就追不上嘛?那好!我不到处找你,我专门打你跑不掉也不能跑的地方!而且,
              我还要让你想不到!!
              【只带领一万骑兵,就敢深入匈奴境内,做了以前从没有人敢做的事情,不仅有勇气,还要
              有智慧!!包括:如何避开敌军耳目?】(所以!谁再跟我说他打仗的特点是稳扎稳打,我
              真的就无语了!!!)
              --------------------------------------------------------------
              结果:来去潇洒的端掉了匈奴的祭祀祖宗的圣地,狠狠的把他们扇了一巴掌~~~嘿嘿,爽!
              -----------------------------------------------------------------
              我们来看看其他将军的结果:
              公孙贺:未敢深入敌境,出去打了个酱油。(其实真的需要勇气的,一般人不敢啊)
              公孙敖:损失7000 李广:被俘后逃了回来。
              (可以说运气不好,也可以说侦察不够,任君自己评价吧。)
              -------------------------------龙城之战------END----------------------------------------


              IP属地:湖北9楼2014-08-12 15:44
              收起回复
                【第二战:雁门之战】(元朔元年,即龙城之战后一年)
                其实这一场战役没有什么好说的,在卫青袭龙城之后,匈奴人大肆报复:【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在这样疯狂的报复下,有了这样的雁门之战。
                卫青:3万骑 出雁门
                李息:人数未知 出代郡
                结果:卫青得首虏数千人;李息无功。
                【意义:】
                我个人认为,这场仗是武帝对于卫帅的第二次试探,其实第一次龙城之战的时候,武帝就已经对卫帅抱有很大的希望了,而卫帅也果真不负所望,用他的智谋与胆略,取得了意义十分重大的胜利。这一次,武帝给了他更多地士兵,【更是试他对于指挥更多骑兵的军事运用能力。】
                其实在元光六年龙城之战后,一直到元朔二年的收复河南地的两年内,就是属于这种,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状态,当然。。。汉朝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属于被摁着揍的那种。。。。。因为除了卫帅。。。没人赢过。。。。
                所以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必须主动进攻!!!!目标是什么??那就是【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这块位置名字还叫做【河南地】。
                昔有文皇帝的烽火甘泉之危。。。。使得脾气涵养甚好的文皇帝一度怒到要御驾亲征。。。【河南地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疾驰一二日便可到达。。。】从开国的高皇帝到现在的武帝,无不觉得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怎么办??夺!!!失去的土地一定要再拿回来!!!】


                IP属地:湖北10楼2014-08-12 15:46
                收起回复
                  对上面已发表的内容写一点点总结啊:
                  有一些重点忘了标注:
                  -----------------------------------------
                  1、河南之战时,卫青所部是穿越了草原沙漠,【奔袭了2000多里】对楼烦白羊王形成的包围,虽然我也非常萌霍少,但是,在他之前,卫舅舅已经做到了呀。。。。当然,小霍更能跑一些,跑的更远一些~~~~【这条只是想说舅舅打仗,可不只是稳哟,不是拿两个人比呀,只是有些人,习惯性的忘记了卫帅是骑兵长途奔袭的鼻祖呀~~~】
                  2、卫帅在龙城之战时,就已经是当时所有将军的官职里排第二的了,并且那时,大将军的职位空缺。。。。可想而知,武帝有多欣赏他~~~


                  IP属地:湖北12楼2014-08-12 15:48
                  收起回复
                    就更新到这里。。。。后面的几场会慢慢更新的,希望大家多捧场,多指正~~~~谢谢


                    IP属地:湖北13楼2014-08-12 15:49
                    回复


                      14楼2014-08-12 15:53
                      收起回复
                        楼主继续更啊,本吧需要这样的技术贴。我一直觉得,卫帅在首次出征之前约十年的成长时期是很重要的,这十年中他收集了大量的匈奴信息,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汉武大帝》中认为他经常去边关马市,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除此之外,他应该还通过了其他途径对匈奴有所了解。他打得这几场仗让人觉得他对匈奴甚至到了若指掌的地步。可惜太史公公什么都没记载下来。


                        15楼2014-08-12 17:07
                        收起回复
                          马克!等楼主写完果断要打印下来!


                          IP属地:福建16楼2014-08-12 17:59
                          收起回复
                            o(≥口≤)o楼主你果断发来啦!撒花~~~再说一遍,楼楼加油!写得很好!


                            17楼2014-08-12 19:03
                            收起回复
                              谢谢楼主给了我们一个鲜活不同于大多数科普文的大将军。我也觉得大将军是个陛下同僚面前温和谦恭,军中敌阵前横刀立马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4-08-12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