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规划与建设吧 关注:2,998贴子:15,190
  • 2回复贴,共1

媒体驳刘志军将因高铁名垂青史论调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中国高铁输出海外的步伐日渐加快,京沪高铁盈利的消息又传来。当此之时,网上一股“为刘志军平反”的呼声“不失时机”地出现。有人称刘志军“终将名垂青史”,甚至有人说:“刘志军贪了多少钱不重要,他打造的高铁改变了中国……你把刘志军贪掉的钱拿去也买不来。”


1楼2014-08-12 09:02回复
    中国高铁不是刘志军的贡献
    为解决资金难,铁路部门有一系列举措,如铁道债的发行等,都是民间财富的转移,与其“感谢”刘志军的贡献,不如感谢“沉默的大多数”所承受的巨大付出。
    高铁是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饮水不忘挖井人,有人因此把刘志军捧上高铁最大功臣的崇高地位。这是典型的黑白颠倒。反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刘志军,中国的高铁就不存在了吗?有没有可能效率更高、发展速度更快?


    2楼2014-08-12 09:03
    收起回复
      为何会有给刘志军“平反”的调调
      其实这种“能吏”“廉吏”之辩古已有之,之所以说这种思维危险,是因为它排除了一个官员既“廉”又“能”的可能,只留下两个“烂苹果”让人们挑选。
      中国高铁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说其“改变中国”也并不为过,但且不说“高铁是由刘志军打造”这一论断是否准确,只是这种“只要做成事,贪点钱都是小意思”的唯结果论就足够骇人。
      刘志军对中国高铁的发展当然是有个人贡献的,但其受贿、滥用职权也是法有定论。刘志军若要在正在行进的历史上留名,硬币的这两面不会被遗漏。如果说为了旌表其“发展高铁之功”而淡化或忽略其贪赃枉法之罪,相信未来任何一个正直的史家都是不屑为之的。
      “为刘志军平反”之说其实暗含着一种危险的潜台词:世界上只有两种官员,一种是大胆作为的贪官,另一种是碌碌无为的清官。正是基于这种意识,一些人才不无后怕的感慨“幸亏当年有刘志军”,有些人甚至罔顾其贪赃枉法之实,动情地把刘志军描绘成“一心一意为高铁”的英雄形象。


      3楼2014-08-12 0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