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218贴子:639,189

回复:【盘点】古代之“十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 炭烤乳羊:
将即将临盆的母羊投入炭火中烧烤,当炭火将母羊全身烤熟之后开膛破腹把乳羊取出,据说是皮酥肉嫩,味道鲜美。(有哪位不怕下十八层地狱的可以试一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3楼2014-10-04 18:21
回复
    9、 醉虾:
    故名思义,把活虾放入酒中,没一会儿虾就醉死了(应该说是醉了)。食用者即可以尝到虾的鲜香,同时也可以尝到酒的洌香,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4楼2014-10-04 18:21
    回复
      8、 风干鸡∶
      做这种东西时,需要一定的手法速度必须非常快。这是藏菜,大师以极快的速度拔毛、取脏、填调料入鸡腹、缝上、挂於通风处(未放血杀死)。这时鸡必须还是活的,然后如风铃一般在风雪之中“咕咕“直叫,其景慰为壮观。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5楼2014-10-04 18:22
      回复
        6、 活叫驴∶
        你吃过新鲜的驴肉吗?再新鲜的驴肉也不过是刚杀的驴吧?活叫驴则不同,驴根本不用杀,直接从活驴身上剜肉。听著后堂的驴惨叫,前厅若无其事的正在食用那只驴身上的某个部分,真正是色香味声俱全。记得山海经中有一种叫息肉的东西,吃它的肉,它会复生。还有中国传说中的安息牛,也是可以割食的,几天后它自然恢复。可是驴并没有这种本事呀?这种残忍的吃法,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刑罚「凌迟处死」(鱼鳞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7楼2014-10-05 08:30
        回复
          5、 烤鸭掌:
          活鸭放在微热的铁板之上,把涂着调料的铁板加温。活鸭因为热,会在铁板走来走去,到后来就开始跳。最后鸭掌烧好了,鸭子却还活着,切下脚装盘上桌,鸭子做其它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8楼2014-10-05 08:30
          回复
            4、 铁板甲鱼∶
            将鲜活的甲鱼放在有调料的凉汤中用慢火煨。甲鱼是活的,当水渐渐升温后,甲鱼就会因为热而喝汤,调料自然就进入了甲鱼的体内。渐渐火越来越热,看著锅中甲鱼痛苦的翻滚,举箸之人无不兴奋异常。最后甲鱼熟了时,外面的汤和甲鱼喝下的汤,使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妙就妙在用慢火煨,杀死时绝不可以一下就弄它死了,而是让观者享受到慢慢折磨的乐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9楼2014-10-05 08:31
            回复
              3、 浇驴肉∶
              这道菜也是和驴过不去,活驴固定好,旁边有烧沸的老汤。食用者指定要吃某一部分,厨师剥下那一块的驴皮,露出鲜肉。用木勺舀沸汤浇那块肉,等浇得肉熟了再割下来,装盘上桌。据说吃这道菜的,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吃菜而吃菜,纯粹就是为了看如何浇驴和驴的面目表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0楼2014-10-05 08:32
              回复
                1、 猴头∶
                这里说的猴头绝不是食用菌猴头,而是真正的猴脑。一个中间挖洞的方桌,几个人围桌而坐,中间的洞并不像火锅或是麻辣烫那麼大,正好容一只猴子的头伸出。一只非常可爱的猴子牵出,据说那是专门食用的猴儿,头比较大。猴儿的头顶从小洞中伸出,用金属箍住,并且箍的非常紧,用小锤轻轻一敲,头盖骨应声而落。猴的脑部就完**露在食客们的面前。这时,有一些较馋的人,已经开始用汤匙伸向红白相间的猴脑,随著桌下垂死猴子一声惨叫,拉开了生食猴脑惨状的序曲。实在是难以想像那些人是如何吃的下去的,想想那只猴在桌下的惨状,想想如果是人被这样活生生的开颅,是多麼可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2楼2014-10-05 08:34
                回复
                  接下来,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14-10-05 08:36
                  回复
                    后续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5楼2014-12-24 09:36
                    收起回复
                      10、 何绍基(1799--1873)
                        清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嘉庆四年(1799)生。父凌汉,官至经筵讲官、户部尚书。绍基早年师事程恩泽,后又出入阮元之门。庭训师承,为后来成为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奠定了基础。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15-01-06 17:25
                      回复
                        原谅我元旦期间进不了贴吧更不了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15-01-06 17:26
                        回复
                          9、 王铎(1592-1652年)
                            字觉斯,一字觉之。号蒿樵、小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15-01-06 17:27
                          回复
                            今天我上街,看见一算命的,让他给我算命,他给我看手相,看了半天,突然猛然抬头看我,接着跪在地上大喊“吾皇万岁万岁 万万岁”…


                            IP属地:山东319楼2015-01-12 21:08
                            收起回复
                              5、 米芾(1051-1107)
                                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3楼2015-02-02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