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谣吧 关注:23贴子:915
  • 4回复贴,共1

【广州高考作文梗】日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原贴_(:3」∠)_
http://tieba.baidu.com/p/318291595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08 10:14回复
    原题: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怎么说呢反正我看了这要求瞬间就被戳到萌点辣,当然我的脑回路简直奇葩我的重点只在于当年我们用黑白照片可后来的年轻人嫌弃黑白照片,很少在有人照黑白照片这个掉上,于是有了——我们当年珍惜的东西(青春)很多年后被弃如敝履,再回不来_(:_」∠)_这种想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8-08 10:15
    回复
      【2078.06.08】
      我仍然改不了喜欢没事写些东西的习惯,不是用三维电脑甚至不是用我年轻时流行的智能机,而是用纸笔。
      印有“国家税务局”的公用信笺,旧得发黄,还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印有灿金色“晨光”二字的钢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人越老越念旧,到了一种神经兮兮无法理喻的境界。
      儿女们大张旗鼓地说要替我布置五天后的八十大寿,还要把大孙女的婚礼同天举行。
      我恨不得要把电脑的通话音量调得震天响,一边小心翼翼地絮叨“什么?什么?我听不清。”
      他们一字一句地给我解释,难免语气中夹杂着不耐,直到我那像被浆糊糊了的脑袋能理解清楚后,迫不及待地挂了电话。
      我摘下眼镜,调回平光,问一旁四岁的外孙,
      “市面上还有智能机卖么?”
      “有便携式的三维电脑了,谁还用智能机啊,老土死了,像神经病。”
      我想起很多年前我还小,少不更事,父亲说要在那时还盛行的淘宝买一个砖头机回来,我笑他,
      “有智能机了谁还买砖头机啊,网都没法上,像个神经病。”
      他笑笑,不置可否。
      现在终于轮到我扮演神经病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08 10:15
      回复
        【2078.06.14】
        在女儿昨天的极力劝阻下,我不得已放下手机嘟嘟囔囔地回房休息。
        然后在今天凌晨就开始摆弄那台习惯了现代科技后倍感麻烦的手机。
        很亲昵,像多年未见的挚友,抑或能说,里边住着多年未见的挚友,那挚友陪你走过曾疯狂曾热血沸腾两肋插刀曾边大口嚼着路边摊的麻辣烫边举起罐装的啤酒说着荤段子的日子,如今走过了用光了找不回的日子,说文艺点叫青春,说低俗点叫咱还年轻还傻逼的时候。
        我颤颤巍巍地用手指划动显示屏,搜索“百度贴吧”。
        出来的结果稀稀落落。
        我装上软件,点开。
        人也稀稀落落。
        我在搜索贴吧的那一栏打上——反绘梨衣。
        还是稀稀落落。
        像一个曾繁华却最后日渐衰微的宫殿,最终另一个更精美更惹人喜爱的宫殿取代了它,于是人都走了,茶都凉了,只剩下野草丛生的荒芜了。
        我发了个贴。
        《这个吧还有谁记得,你们都有孙女孙子了么?》
        五分钟后有人回了我,一个叫做“逝流年i”的人,大概是太久了,这最后辍着一个字母的三个字在脑子里模糊不堪。
        她说,
        “不知道,可我有了一个孙子。”
        “还记得我么?我以前曾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
        “不记得了,但我记得那段时间。”
        “还是童心未泯啊。”
        “你不也一样。”
        之后我再也没开过贴吧,我把这手机放在了床头柜上,它很突兀,格格不入。
        有什么流走了,你抓不住它,就像捧着一掌心的水,它一点点地漏掉,滴滴答答,很久之后你再去看,只看得到仅剩的微不足道的痕迹。
        我想都是这样的,像奶奶永远在说那段红彤彤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像他们永远想把彩色照片调成黑白。
        那才是属于他们的。
        我想我也不需要记什么日记了。
        它所记载的一切都会被岁月的车轮层层碾压过去,也许我死之后,我的儿女们会经常提起我还有我所著的这上边的内容,直到我的孙辈们,他们偶然会说到,也许一年没有一次,而当他们也化作尘土后,无人会再施舍点关心。
        我所在的年代会成为记在历史教材上的文字,空洞苍白,像墓碑,像看起来不溶于所有人与物的秦宫汉墙。
        它,它们,早已死去,空留外壳。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08 10:17
        回复
          ————THE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08 1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