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梦02吧 关注:103贴子:3,972

【武评!】明末名将TOP20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明末众将,他们没有明初徐达、常遇春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的冲天豪气,自然也不像明初那样备受关注。但在我看来,他们同样有着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以及令人或扼腕,或敬佩的事迹。在明末这个惨烈的舞台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01 16:56回复
    高考后的假期实在是很(que)无(jing)聊(yan)
    所以发个贴娱乐一下。。
    先埋个坑,有时间就更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8-01 16:58
    回复
      类似艾万年、汤九州、柳国镇之类战绩平平的是不排的。类似孙承宗、陈奇瑜、傅宗龙之类更像是统帅而非将的不会排,类似满桂、贺虎臣之类死的早,实力又不够顶尖的也不排。
      而且对名将们的武评肯定无法做到像三国水浒武评那样客观准确,这篇武评也会有很多我的主观看法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01 17:20
      回复
        TOP20 杨文岳
        论资历,杨文岳出道比较晚;论军事才能,他也并不出众,而且还打了不少败仗。但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二十名,只因为在关乎明王朝存亡的开封攻坚战及周边战役中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和坚持。
        李自成首攻开封时,杨文岳表现积极赶来参加会战,还小胜一阵。之后杨文岳与出关作战的傅宗龙合兵,与李自成战于项城一带,明军本来就准备不足,再加上实力也比不上东山再起后所向披靡的李自成军,最终中伏惨败,杨文岳突围逃生,傅宗龙被俘身死。虽然打了败仗,但杨文岳依然在前线戴罪立功。之后的襄城之战,杨文岳与其他几支明军驻防偃城,坐视汪乔年所部明军被李自成团灭。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明军再跟李自成主力决战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襄城项城之战就可以说明,只可惜以杨文岳、丁启睿等人的力量,既无法左右皇帝的决定,也不能在战场中击败李自成,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之后的惨败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02 21:00
        回复
          随后李自成再攻开封,已经急了眼的崇祯迫不及待的想要一场大胜来证明大明还有救,在经过并不怎么充分的准备之后,明朝发起了开封沿线战役中最大规模的反攻,杨文岳与丁启睿、左良玉等人一起在朱仙镇与李自成决战。本来明军就没多大胜算,再加上左良玉带头逃跑,于是明军又一次崩溃。再加上之后孙传庭兵败于柿园,明王朝几乎赔光了家底。而此时黄河以北还有一战之力的就只剩下了孙传庭的秦军和杨文岳的保定兵,于是在几次大战中并不太重要且表现一般的杨文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驻扎的汝宁成为了李自成进攻的主要目标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02 21:11
          回复
            好像废话太多了。。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02 21:11
            回复
              在汝宁外围作战不胜后,杨文岳决定死守汝宁。在最危险的时刻,杨文岳还是表现出了名将该有的素质,他坚守城池,数次击退李自成的攻击,导致农民军“死伤山积”,但毕竟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在李自成的人海战术面前,汝宁最终被攻陷,杨文岳等人被俘。面对李自成,杨文岳破口大骂,居然被李自成用炮轰死,可谓惨烈。
              在明末乱世中,杨文岳至少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但他的才能却不足以支撑他的作为。虽然数次起起落落,但他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就连将他残忍杀死的李自成在这之后也为他收敛尸体,表现出了尊重,可能这也是对杨文岳其人的肯定吧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02 21:32
              回复
                TOP19 陈永福
                与杨文岳一样,陈永福出道也比较晚,而且他也亲身经历了惨烈无比的开封保卫战,为明王朝捍卫了半壁江山。
                李自成第二次进攻开封时,陈永福与巡抚高名衡等人并肩作战,挡住了李自成的进攻,并亲手射中李自成一只眼睛,使农民军退却(也有说法是李自成第一次进攻开封时中箭,而射中他的人是陈永福的儿子)。这件事也让陈永福和李自成彻底结了仇。开封被大水淹没之后,陈永福跟随孙传庭参与了郏县之战,虽然这场战役明军惨败,但陈永福实在很无辜,毕竟被孙传庭留下断后谁都会有怨言,再加上部下兵变,任陈永福有多大能耐都挽救不了。
                最终李自成“原谅”了陈永福,于是陈永福终究还是投降了李自成,后来他在太原阻击清军时下落不明(。。。)
                总得来说,陈永福与杨文岳军事水平大抵相当,都是想做事的人,但在明末乱世之中两人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力挽狂澜,也正因为此,两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04 09:55
                回复
                  如果说陈永福和杨文岳是名将还有点水分的话,接下来要出场的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良将,他们无一不是在一系列硬仗中崭露头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8-04 10:02
                  回复
                    TOP18 猛如虎
                    猛如虎,陕西榆林人,人如其名,骁勇敢战。
                    陕西榆林一向是个盛产猛人的地方,后来李自成大军攻榆林时,榆林父老无人投降,拼死抗击李自成,让李自成吃了不少苦头。出生在这种民风彪悍的地方,猛如虎充分继承了这种剽悍。他早年跟随曹文诏在陕西、山西镇压农民军,战功赫赫,与另外一员悍将虎大威齐名。
                    杨嗣昌督师亲征张献忠之时,特意带上了猛如虎,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当然,只是相对正确而已。明军刚刚入川作战时,左良玉与贺人龙为了立功都表现很好,连战连胜。可之后左良玉和贺人龙两个老兵油子就开始相互猜忌并消极怠工。在这种情况下,还在坚持追击张献忠的就只剩下了猛如虎。
                       --有的人已经擦肩而过,有些事已经时过境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04 10:13
                    回复
                      在明末,猛如虎是个与众不同的将领,这并不是说他军事有多出众,而是他的心态与其他明将不同。像左良玉等人,完全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打仗,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而猛如虎不同,他的心中只有以死报国一条路。于是在其他人都消极怠工的情况下,猛如虎依然与参将刘士杰一起追击张献忠。可惜的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一心想着立功的猛如虎好不容易追上张献忠之后才发现狼和羊的身份转换了,没有后援的猛如虎一败涂地,他的失败也标志着明朝最后一次铲除张献忠的机会彻底消失。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8-04 10:54
                      收起回复
                        开县惨败后,猛如虎又得了病,于是他退守南阳。随后不久李自成就找上门来了,面对强敌,猛如虎表现出了与杨文岳一样的强硬本色。他组织部下死守南阳,哪怕在城池陷落之后他依然坚持巷战,最终力战身死。
                        明末善战的名将很多,但真正以报国为己任的却并不多,而猛如虎就是其中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们更加伟大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8-04 11:05
                        回复
                          TOP17 朱大典
                          明末名将们能扬名天下无非是通过两条途径,要么是在辽东与满清打仗,要么就是在西北镇压民变军。但朱大典偏偏是个异类,他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一次平叛。
                          崇祯四年年底,朝廷调孔有德去辽东参战,而畏敌如虎的孔有德居然举部叛乱,多年未经战事的山东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因此孔有德在几个月中横扫大半个山东。朱大典就是在这时临危受命担任山东巡抚的。朱大典上任之后接连发动几次战役全都大获全胜,随后截断叛军粮道,将叛军困死在登州,并最终平叛,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颇有名将之风,朱大典也因为山东平叛而一战成名,后来名震天下的吴三桂、刘良佐在这一时期都给朱大典打过下手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8-08 23:01
                          收起回复
                            据某些史料反映,朱大典是个有经济问题的人,这也是他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但就是这个名声不怎么好的朱大典,在明亡后起兵抗清,并在自己的家乡金华死守,最终城破身死。
                            朱大典作为一个军事文官,多次临危受命,也多次遭受诬陷,却毫无怨言。哪怕背上了不少骂名,但他依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证明了自己,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那些所谓清流汗颜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8-08 23:14
                            回复
                              猛如虎低了,跟朱大典互换一下。。与朱大典相比,猛如虎打的硬仗更多,而李自成等人的水平也是要强于孔有德的。。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8-08 23: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