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41,074贴子:993,679,510

回复:搬砖……你出身寒门?对不起,怎能出贵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加完婚礼,小胖送楼主回家,小胖告诉楼主治国和治国媳妇没有来参加婚礼,治国的媳妇还曾经和周周一个宿舍。
  楼主当时心里想:小胖你还小,楼主已经看出了,治国媳妇即便在学生时代和周周是很要好的同宿舍同学,她来参加周周的婚礼,无异于在某种程度上恶心自己。
  同是重点大学的一个年级一个学院一个宿舍的同学,说现实境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无差别吧。
  怎么来?看着周周220平方的房子,看着周周雪白的婚纱,看着周周盛大的婚礼,比较自己70平方还住着五口人,公婆,外带小叔子,你让她怎么说服自己,怎么安慰自己?
  是人就有攀比心,是人就有比较心,当初四年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毕业没两年,这么大的差距谁也受不了。来受刺激,还不如不来。也许从此两种人生,两条道路再不相交,何苦来呢?
 参加周周的婚礼。听到双方父母的讲的最多的是:孩子的人生刚开始,刚起步,双方父母还得奉献,双方父母还得保驾护航。
  看得最多的就是双方父母拜托双方单位领导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媳妇。
  然后就是开始拉近私人关系,相互交换名片。
  然后就是在端着酒杯的同时,周周的四位老人已经和我们的行长约定了下次的聚会时间。
  这是交际,也是现实,也是社会地位,也是心理价值的体现。
  周周的父母公婆还在继续为这女儿,儿媳妇夯实基础。


IP属地:山东163楼2014-07-18 11:24
回复
     在周周公婆父母的眼里他们依旧是一对新人,依旧稚嫩,依旧需要他们再把基础夯实的牢固一些,再把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牢固一些。
      这是思维,这是现实,这对新人还是在享受着双方父母的保护奉献。
      结婚是个开端,双方父母依然要沿着婚姻的开端作为开始,为两个孩子借助各自家庭的优势弥补各自家庭的劣势,即便在普通人眼里他们一个家庭就很让人羡慕了,但是几个家长不约而同,还是认为应该在努力把孩子弄更好些,基础打得更牢固些。
      这就是出于这个社会比较上层的家长的想法,对自己孩子的关怀,对自己孩子的规划。
      这样的周周怎么能走的不顺呢?
      反观治国。
      治国的父母已经觉得自己努力了,给了治国奉献,治国到了回馈弟弟的时候,治国已经长大了,治国大学毕业了,治国有工作了,治国结婚了,治国买房子了,治国你应该是让父母安心,负担起弟弟的时候了。
     对比一下吧,残酷的现实,治国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周周的舒适来源于哪里?是治国家的穷困?是周周家的优越?
      这不是深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观念,是思维,周周的父母公婆和治国的父母仅仅因为物质条件不同吗?
      楼主觉得不是物质那么浅显,那么单纯,是两个思维价值体系的完全体现。
      这叫弱势文化属性和强者文化属性,想了解的话,去看下王志文主演的被禁播的《天道》吧。


    IP属地:山东165楼2014-07-18 11: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题外话】
        个人看法,可以忽略,我看大家都在讨论,说太绝对了,举马云他们的例子,其实一咱现在不是他那个年代,多少人梦想成为李嘉诚,可最后李嘉诚这样的还是只有一个。
        二,这个文章没有什么绝对,分享文章其实是让大家从中明白点什么,而不是寒门就绝对没有可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望大家能从中看到积极,而不是消极。
        最后祝大家无论在任何行业或者职位都能一帆风顺,少走弯路。请喷,轻喷,谢谢


      IP属地:山东166楼2014-07-18 11:25
      回复
        写到这里,楼主想分析一下这两种思维体系:(故事还没讲完)
          治国的父母,没有错,但是相对自私。
          为什么?因为治国父母一生劳苦可以理解,攒钱不容易可以理解,但是把治国弟弟再附加到治国身上,对本来还处于稚嫩承受能力有限的治国,本来就活得艰难的治国,加上更大的负担。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房子里住上一对新人,一对老人,还外加一个小叔子,这么一个组合,治国和治国媳妇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面治国的父亲觉得自己自豪,供了一个大学生,并且首付买了房子,自然该是享受治国回报的时候了,治国的孝心也觉得应当承担家庭,承担起弟弟,也接来父母。这不简单的是一个人之常情,是一个思维框架,一个思维体系。
          这种思维体系可以出现无数的变种,就是让本来在城市里相对艰难的治国,背上一个更沉重的包袱。
          大家掰着脚趾头想,也能预测治国的家庭矛盾会不会爆发,治国本来就情商不高的水平,在压上这么一个大包袱治国能过成什么样,大家自己就能揣测的出来。
         治国父母不是条件不好、家境困难那么简单,指导他们的一直是思维,一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付出必须回报,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给孩子付出到一定程度上孩子必须回报。虽然露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也是一直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加上孝这就是一个体系,这种体系会有无数个变种。
         这个思维体系的错误之处在于,父母付出的还不足以让孩子可以达到回报的程度上,就开始索取,就开始觊觎孩子的回报。这是个程度掌握的问题。但是这种思维体系下,必然孩子是老牛拉破车,一步更比一步难。


        IP属地:山东167楼2014-07-18 11:26
        回复
          还有几个人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很长,中间会夹杂楼主的一点点人生感悟。请大家耐心看。
            如果故事写完了,帖子完结了,我会告诉大家完结的。
            不然就是还没完。
            放心,楼主不会太监的。


          IP属地:山东168楼2014-07-18 11:26
          回复
             周周父母公婆采取了奉献式样的指导思维体系。。。
              在帮着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工作,再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为孩子夯实好基础,协调好单位领导,他们懂得这俩还是孩子,还需要在结婚后进一步奉献,让他们的路走的再平坦一些,再顺利一些,让其两个家庭的关系网,再给两个孩子增加助力,在这种奉献的指导思维体系之下,孩子的各项必备基础打坚实之后,孩子自然在顺利的人生路上,并且切实有能力去回馈父母。
             可以理解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治国家给了个杆子和线,让他自己去打鱼,但是不给钩子。结果不如姜太公运气好,没钩子他没钓到鱼。周周家里给的是渔网,还是带着十万伏特的电网。
            周周父母公婆打造的是人生的良性循环轨迹,而治国的父母在为治国打造恶性循环轨迹。这两种思维价值体系,能注定孩子的一生走向。


            IP属地:山东169楼2014-07-18 11:27
            回复
              下面开始,讲述一个重头戏。
              这个重头戏,也许就是你我的今天,也许是你我的昨天,还有可能,是你我的明天。
              整个文章基调,过于灰暗。
              于是,在这个接下里的故事中,会让大家有所光明。
              当然,这所谓的光明,不要也罢!
              不要期望值过大。


              IP属地:山东170楼2014-07-18 11:27
              回复
                “宝宝哥”的故事
                  宝宝哥,是楼主的一个学长,当年楼主刚考上楼主所在城市的这所百年学府的时候,是当时宝宝哥这个大四学长,接待了作为大学新生的楼主。
                  这大概是十年前了。
                  但是现在想起来,记忆依旧深刻。


                IP属地:山东171楼2014-07-18 11: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宝宝哥,因为名字里面有个宝字,那时候他们宿舍的人都喜欢叫他“宝宝”,因为宝宝哥学习很好,最大的优点是,人很干净,宿舍的卫生一直都是宝宝哥打扫,而且从来没有怨言,也从来不和舍友计较。因为楼主刚上大学的时候,是宝宝接待的新生,自然和宝宝哥走的很近。
                    吧友莫非想到了王宝强?呵呵,这是两类不同的人。
                   这样也形成了大一的楼主和大四的宝宝,成了关系相当不错的朋友。
                    宝宝有个很漂亮的女友,叫丽丽。
                    那时候楼主很羡慕宝宝哥,觉得宝宝快毕业了,还有个漂亮女友,楼主觉得宝宝哥毕业以后,就能过上很幸福的生活。
                   每次,在校园见到宝宝和他的女友,我都会起哄,问姐姐啥时候准备嫁给宝宝啊,我觉得起哄挺开心,他们听到我的起哄也挺甜蜜。
                    10年前的楼主那时候还是属于活宝的类型,经常厚着脸皮跑去宝宝哥的宿舍,混吃混喝。那是一个单纯的年纪,快乐的时间段,那时候除了生活费不太够花,和考试偶尔让楼主担心犯愁,别的真是简单不能再简单,快乐不能再快乐。
                    楼主的大一新生岁月,也是宝宝哥毕业抉择的大四。
                    宝宝学习不错,但是宝宝那时候在打扑克、踢球的时候,楼主经常听到宝宝哥说:丽丽要考研究生,也动员宝宝考本校的研究生,宝宝一直在和他的朋友,同学,舍友谈论这个话题。
                   楼主年龄的关系,那时候是不太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工作之间的差别,那时候的意识还觉得研究生一定很棒。
                    大概研究生一毕业,所学专业的用人单位,大概就是应该会像抢宝贝一样把这些研究生抢走,然后就给他们一个吓人的高工资,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楼主当时的眼光,也是楼主当时幼稚的见识。
                    但宝宝他们好像从来不那么觉得,他们一直在讨论三年的社会经历重要,还是研究生的学位更让人认可。
                    无论怎么说,爱情的力量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讲,那是原动力和奋发力,宝宝每天晚上都在复习,那时候宝宝是很努力的。


                  IP属地:山东172楼2014-07-18 11:29
                  回复
                     时间就这么过着。
                      楼主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宝宝给楼主宿舍打电话,要楼主去跟着吃饭,聚一下。
                      原因是宝宝和丽丽都考上本校本学院的研究生,值得祝贺。
                      楼主那时候心里真的觉得宝宝和丽丽很牛,楼主那时候的单纯真的让楼主好怀念。
                      当然那是一场大醉,连当时单纯的楼主也跟着喝了一个不亦乐乎,好像宝宝已经踏上了幸福生活。
                      原来宝宝宿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只有宝宝自己考上了,更幸福的是宝宝的女友丽丽也考上了研究生。
                      楼主觉得宝宝真命好,当时的楼主觉得宝宝肯定是天底下最幸运的人。
                     就这样,宝宝宿舍的人在欢天喜地的迎接毕业,忙忙碌碌的找工作的时候,宝宝哥已经确定在这个学校,还要多待三年,那时候的宝宝最快乐,那时候的丽丽也最快乐。
                     当一个暑假回来,楼主成了大二的学生,宝宝哥也搬去了研究生宿舍。
                      宝宝哥开始了研究生的岁月,因为宝宝哥的本科同学飞奔了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这下宝宝变得有些孤单。
                      宝宝哥进入一个对这个学校熟悉,但对同学有些生疏的奇怪状态。
                      自然楼主这个小师弟,就没事依然跑宝宝哥的宿舍,也是因为这样,楼主和宝宝一起踢球,一起打篮球的日子更多起来。
                      楼主那时候一人没心没肺,但是宝宝却不像在本科的时候那么快乐了,这是一种压在心里的感觉,但是能感觉到,当时的楼主是没有能力去理解的。


                    IP属地:山东173楼2014-07-18 11:29
                    回复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174楼2014-07-18 11:29
                      回复
                         有几次去宝宝的宿舍,会发现丽丽和宝宝在闹矛盾,这是以前从没见过的,但是楼主搞不清楚为什么。
                          偶尔宝宝的那些已经工作的同学会来学校请宝宝吃饭,当然如果遇到,楼主也是厚着脸皮,叫着师兄,跟着去混饭吃。那对楼主来说是件快乐的事,但是对宝宝来说好像不是。
                          至于为什么,楼主那时候不清楚。
                         慢慢的楼主发现,丽丽开始抱怨宝宝哥。
                          具体的原因没有探究过,那时候的楼主也满学校的追女孩,但是心里还是向往能遇到一个丽丽一样的女孩,楼主也能展开一段宝宝哥和丽丽那样的恋爱。
                          呵呵,十年后的楼主依然记得这个曾经脑海中很清晰的小目标。
                          楼主大三,宝宝研二,日子还是这么过。
                          但在没有丽丽在场的时候,宝宝哥经常会说:不知道读研究生是不是一个错误。
                          那时候的楼主心里还觉得宝宝哥可能是书读太多,脑子坏了。
                          最让楼主佩服的是,宝宝哥学的法学专业,宝宝在研二考到了司法证,那时候觉得宝宝肯定将来会是法官或者检察官,让楼主羡慕许久。


                        IP属地:山东175楼2014-07-18 11:30
                        回复
                           楼主的大四,也是宝宝的研三。
                            那年楼主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伤感,总是郁闷,总是不那么开心,迷茫,混沌,迷糊。
                            宝宝哥的状态和楼主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俩差着三岁,但是却有着相同的话题,毕业了做什么。
                            虽然宝宝是研究生学历,还手拿司法证,但是当时楼主就觉得宝宝的压力一点也不必楼主的压力小。
                           当楼主问宝宝哥,我是不是要考研?
                            宝宝哥斩铁截钉告诉楼主:别上了!
                            举出了一堆他当年本科同学、舍友的例子,现在有的都新房住上,新车开上了,如果我还打算住宿舍那就考吧。
                            宝宝完全鄙视,绝对鄙视我的考研想法,好像他自己不是研究生一样。
                            说实话,楼主当时的成绩和水平,还真考不上研究生。楼主就死心塌地找工作,当然是全家总动员的找工作。
                            楼主的老妈是很想楼主考研究生,但楼主的老爸好像压根就没期望楼主上什么研究生,用楼主爸爸的话说:考上本科,已经走狗屎运了,还研究生,赶紧弄份工作混社会吧。
                            楼主跟着当年的实习生大军进了现在的单位实习,也通过楼主老爸的运作,楼主留在现在的工作单位。


                          IP属地:山东176楼2014-07-18 11:30
                          回复
                            那年楼主做实习生的时候,宝宝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笔试很棒,但是面试宝宝落选了,什么原因落选十年后宝宝才知道。丽丽的公务员考试,很直接,笔试都没过。
                              那年,楼主作为单位实习生在满楼跑的时候,宝宝出现了两难抉择。
                             宝宝和丽丽都要毕业了,这有个问题,丽丽老家是南方“明珠”城市,宝宝则是本地的,丽丽是独生女自然很希望回到那个被称为“明珠”的城市。
                              当然那个城市比我们这个省会知名度高许多倍。
                              “明珠”解放前就是冒险家的乐园啊,民国时代的故事大多以其为蓝图,当然对宝宝的吸引力也很大。
                              但是,宝宝的父母却是不太愿意,或者是不愿意。
                              不知道当年的宝宝是怎么说服的父母,依然拉着皮箱牵着女友丽丽的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楼主在工作单位,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毕业了,有工作了,楼主每月有工资了,这是一件开心的事。
                              另外那时候的楼主感觉突然好像身边的同事,没法在像学生时代,同学、老师那样相处了。呵呵,楼主进入社会了。
                             楼主无聊的时候,会跑回学校,宴请楼主留在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
                              但是慢慢的楼主不想去了,最早楼主坐公交车去请客,后来坐出租车去请客,在后来楼主开单位的车去请客。
                              在楼主毕业的第三年开自己的车去请客,这些被宴请的同学,找到他们的地方很容易,不用打电话,操场、公交楼、宿舍、网吧,从无例外。
                              慢慢的,和这样研究生同学已经没有了共同的话语。我聊的内容,他们没兴趣,他们聊的我慢慢也没了兴趣。


                            IP属地:山东177楼2014-07-18 11:3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946年,美国加州监狱内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名死刑犯关进一间密室,蒙上双眼,用刀背划过手腕,再放出水的滴答声。3年后,科学家打开密室,发现他已经死在了座椅上。
                              最后专家得出一个结论:
                              exo煞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楼2014-07-18 1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