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击机吧 关注:1,863贴子:17,984

旋翼前哨——世界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发展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咔咔机队镇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6-17 11:19回复
     武装侦察直升机(Armed 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简称ARH)在本身并不漫长的直升机发展历程中显得尤为新兴和充满变数。它本身的出现并不是象许多新型武器系统那样由新的技术拉动,而是为适应未来战场变化和战术需要应运而生的。从广义上讲,ARH指侦察专用,兼有一定的空战或对地攻击能力,但武器载荷不大(如4至6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最大起飞重量6吨以下,通常为双人机组或具有一定载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狭义上的ARH是指美国陆军于2004年12月正式对外公开招标的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研发项目,该机必须具备战场侦察、对地攻击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那么,武装侦察直升机产生和发展的成因和背景如何,美军的ARH项目进展怎样,目前各国在ARH上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6-17 11:19
    收起回复
      走近武装侦察直升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发现在野战环境下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和侦察能力在快速反应和有效性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前线美军对装备一种可同时执行低空侦察和对地攻击任务的多用途直升机。美国陆军曾将原休斯OH-6“印地安小马”(Cayuse)轻型观察直升机加装重机枪,使其具备一定火力支援能力,但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作为装备美陆军团级部队的轻型机,OH-6主要执行的是观测、侦察、目标识别和指挥管理任务,但作为权宜之计的这种改装系统并不能完全兼顾侦察和攻击作战能力,因此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结果。

      越战中的OH-6“印地安小马”(Cayuse)武装轻型观察直升机
        越战后的美军对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兴趣骤然浓厚,因此非常重视ARH的发展。美军发现,作为空中武装侦察平台的这种直升机,最适合的发展思路是采用一种军民两用的通用直升机平台,而且应保证未来有充分的拓展能力和发展空间。虽然越战中美军屡受挫折,但轻型直升机轻便灵活的特点、情报搜集和火力支援能力却令军方感受颇深。鉴于1969年开始交付军方使用的美国贝尔OH-58A轻型侦察直升机表现并不突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贝尔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将OH-58系列直升机改进后增强了侦察和火力支援能力,最终命名为OH-58D“基奥瓦勇士”(Kiowa)。这种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既可以单独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也可协同专用武装直升机作战,或为地面炮兵提供侦察、校炮的工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6-17 11:20
      回复

        OH-58A轻型侦察直升机与贝尔206并无太大区别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6-17 11:21
        回复

          OH-58D“基奥瓦勇士”的桅杆观瞄装置可以说引领了新潮流,允许直升机在树梢后进行静默侦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6-17 11:21
          收起回复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步入高潮,里根政府为了对抗前苏联及其华约集团大规模坦克集群而提出了一种集武装、侦察和攻击于一身的RAH-66“科曼奇”(Comanche)直升机研制计划用于取代OH-58D。然而由于前苏联解体,RAH-66的研制周期不断延长,单机成本也一再上涨,导致采购数量一减再减。五角大楼认为RAH-66已不能满足美国陆军向“目标部队”转型的需要,因而于2004年初宣布正式撤销“科曼奇”项目。而现役OH-58D也开始呈现出日渐老化的趋势,也无法满足现代化条件下持续作战的需要。正是缘于这点原因,美国陆军不得不全面考虑空中武装侦察力量形成真空的尴尬局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6-17 11:22
            回复

              RAH-66“科曼奇”差点成为第一种服役的隐身直升机,结果现在被隐身“黑鹰”抢了风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6-17 11:22
              收起回复


                8楼2014-06-17 11:30
                回复
                   2004年12月,美国陆军正式对外公开招标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新型RAH项目,力求尽早填补RAH-66留下的空缺以替换日渐老化的OH-58D。竞标过程中贝尔公司的贝尔407和波音公司的MH-6M方案脱颖而出,而在商用民品直升机基础上开发而来的贝尔407方案由于成本低廉,便于利用现有技术,最终获得了美国陆军的青睐。2005年8月美国陆军正式签署价值22亿美元的ARH合同,该项目随后正式命名为ARH-70A“阿拉帕霍”(Arapaho)。然而,到了2007年初,形势突然发生了180度的变化。由于设计变化带来的ARH-70开发和初始生产成本提高了50%以上,研发与交付进度也严重延误。2008年10月,忍耐力已到达极限的美国国防部宣布取消陆军用新型ARH取代OH-58D的改进计划,并因此终止了与贝尔公司为期3年的合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6-17 11:31
                  回复

                    ARH-70A“阿拉帕霍”使用贝尔407机体改装,飞行性能比OH-58D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6-17 11:32
                    回复
                      以上便是短暂的武装侦察直升机在美国陆军的发展线路。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世界上第一代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代表的OH-58D由民用型改进而来,机身结构轻巧,装备有专用的瞄准具,可引导反坦克导弹和激光制导炮弹攻击目标,主要配合武装直升机执行地面支援任务。简而言之,第一代ARH的特点是起飞重量小,飞行速度较低,具备较完善的电子系统和平衡的跟踪观测/火力支援能力,作战行动一般需要协同配合。美国陆军的OH-6(或称AH-6、MH-6及MD500/530)、法国的AS355M2“小松鼠”(Ecureuil)以及我军的直-11W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即属此类;而以RAH-66为代表的第二代武装侦察直升机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其前所未有的直升机全面隐身能力,同时还具备其他任何直升机不具备的高度机动能力,飞行速度也更快。此外,武器载荷也较第一代ARH有了很大提高,可达864公斤,内外挂架共可携带14至16枚类似“海尔法”的导弹;尽管中途夭折,ARH-70仍不失为世界第三代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代表。其首要突出特点是强调未来陆军任务转型后的“城市作战”的概念,装备第三代热成像、微光和激光传感器和先进的数字式座舱,重视下视探测能力。此外还具备更大空间和载重,使用灵活性更大,快速部署能力更强。日本陆上自卫队目前装备的OH-1以及正处于试验阶段的俄罗斯“安萨特”(ANSAT)-2RT轻型武装直升机亦属此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6-17 11:35
                      回复


                        12楼2014-06-17 11:36
                        回复
                          美军ARH的发展脉络和思考
                            我们知道,美国陆军是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开发的始作俑者,也是近50年来最热衷于ARH开发和装备的部队。审视美军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发展历程,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美军缘何对ARH项目兴趣如此浓厚?却又为何在接连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情况下宣布项目下马呢?
                            首先,冷战结束后的美军所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手握核重锤的前苏联,而是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第三世界国家、地方武装和恐怖主义势力。这些武装力量往往规模不大,但在作战中精通利用地形掩护的手段,部队部署机动灵活。在武装侦察直升机概念诞生之初,越南战场上的美军就曾遭到越共部队的重创。火力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在善于利用热带丛林地形、战术多变的小股游击队时暴露出敌情侦察能力欠缺和空中火力支援不够及时有效的问题。因此只有将空中侦察和对地攻击能力集于一身,而又便于快速部署的武装侦察直升机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战术需求。由于原用于战场观察的OH-6航程小、速度慢,特别是武器装备欠缺(仅装备7.62毫米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同时OH-58A在投放越南战场后表现平平,美军对后者进行了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OH-58D。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的历次美军作战中,OH-58D才逐渐显示出其关键作用。美军赋予OH-58D的战术使命非常明确,即包括野战炮兵观测,同时为“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提供目标照射,还可利用自身的观瞄装置进行目标坐标计算和测距,再经自动目标信息数据链系统(ATH)传输目标信息,使地面炮兵能实时精确的发起攻击。OH-58D也可与武装直升机组成“猎-歼小组”,互补不足,完成地面支援任务。必要时也可用自带武器发动攻击。海湾战争中美军共派出了130架OH-58D前往波斯湾,多次摧毁伊拉克沿海的钻油平台、快艇和海防工事等目标,深受部队欢迎。不过,美陆军原打算改进592架OH-58D,但后来因预算限制,到92年中只改装完成253架。目前美军仍在对OH-58D上的红外瞄准系统和旋翼主轴安装的热成像瞄准系统(MMS)进行改进,即“热成像系统改进计划(TISU)”,这将进一步增强OH-58D的目标探测和测距性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6-17 11:38
                          回复

                            OH-58D的MMS是其核心装备,内置电视摄像机、红外成像仪、激光测距/指示器,可用于引导激光制导武器。但该装置也影响了直升机的性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6-17 11:38
                            回复
                                而RAH-66的下马绝非偶然,原因很简单——因为RAH-66实在太“重”了。美军为RAH-66赋予了太沉重的期望,即要求具备完善的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先进的机载电子导航系统和三军战术信息联合分配系统(JTIDS)、双发配置的强劲动力和高超的空中机动能力、速射炮-火箭-导弹构成的强大攻击能力。而这些波音公司全都做到了,但也换来了沉重的整机重量(4600公斤以上)和沉重的研发测试经费(计划取消前已耗资80亿美元,若要完成生产计划还将增加10亿美元)。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评价RAH-66的取消原因时认为,类似“十字军”自行火炮和RAH-66这样耗资巨大的专用武器研制计划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军的现代化进程。当前,美军的战略重心已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作战转移到针对恐怖主义的“非对称战争”上,针对欧洲环境下的战争而设计的RAH-66的先进性无庸置疑,美国陆军当然需要,但对未来战争并非必不可少,在当前反恐战争为急务的情况下花巨资研制这种先进武器平台的意义已经大打折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06-17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