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ARH的发展脉络和思考
我们知道,美国陆军是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开发的始作俑者,也是近50年来最热衷于ARH开发和装备的部队。审视美军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发展历程,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美军缘何对ARH项目兴趣如此浓厚?却又为何在接连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情况下宣布项目下马呢?
首先,冷战结束后的美军所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手握核重锤的前苏联,而是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第三世界国家、地方武装和恐怖主义势力。这些武装力量往往规模不大,但在作战中精通利用地形掩护的手段,部队部署机动灵活。在武装侦察直升机概念诞生之初,越南战场上的美军就曾遭到越共部队的重创。火力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在善于利用热带丛林地形、战术多变的小股游击队时暴露出敌情侦察能力欠缺和空中火力支援不够及时有效的问题。因此只有将空中侦察和对地攻击能力集于一身,而又便于快速部署的武装侦察直升机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战术需求。由于原用于战场观察的OH-6航程小、速度慢,特别是武器装备欠缺(仅装备7.62毫米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同时OH-58A在投放越南战场后表现平平,美军对后者进行了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OH-58D。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的历次美军作战中,OH-58D才逐渐显示出其关键作用。美军赋予OH-58D的战术使命非常明确,即包括野战炮兵观测,同时为“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提供目标照射,还可利用自身的观瞄装置进行目标坐标计算和测距,再经自动目标信息数据链系统(ATH)传输目标信息,使地面炮兵能实时精确的发起攻击。OH-58D也可与武装直升机组成“猎-歼小组”,互补不足,完成地面支援任务。必要时也可用自带武器发动攻击。海湾战争中美军共派出了130架OH-58D前往波斯湾,多次摧毁伊拉克沿海的钻油平台、快艇和海防工事等目标,深受部队欢迎。不过,美陆军原打算改进592架OH-58D,但后来因预算限制,到92年中只改装完成253架。目前美军仍在对OH-58D上的红外瞄准系统和旋翼主轴安装的热成像瞄准系统(MMS)进行改进,即“热成像系统改进计划(TISU)”,这将进一步增强OH-58D的目标探测和测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