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速度包线?速度包线就是描述高度——最大平飞速度的性能曲线,如图横坐标是最大平飞真空速(TAS),纵坐标是所在高度。左边的曲线是100%节流阀下在高度飞出来的最大速度,右边则是WEP(加力)状态下在该高度下飞出来的最大速度。
读速度包线很简单,首先找到对应的高度,比如4000米,读到100%节流阀状态最大平飞真空速是600km/h,WEP(加力)状态下最大平飞真空速是680km/h。
由速度包线得出应敌策略
图为FW-190D9(蓝)与P-51D-20NA(棕)速度包线
在速度包线占优势的高度段意味着可以进行高速平飞拖带,消磨对方能量。
比如根据包线,Fw-190D9在0~1500米,4000~6500米段的最大平飞速度比P-51D-20NA高,那么Fw-190D9一旦被能量稍高的P-51D咬尾,可以俯冲进上述优势高度,保持最大速度平飞进行拖带。倘若对方跟进,他所储藏的能量优势将随时间而消磨,渐渐地开始追不上你,最终会和你拉开距离。
UP曾经1.37有次开土豪金Fw190D9进朝鲜,看地图有很厚的云层就没有继续爬升,一直贴着3500米的云层高速平飞进场,等待对方冲下云层作死。不料UP刚飞到对方空域时,云层突然消失,UP心惊胆战地往头上一看——这一看差点把UP吓的把杆子甩飞——2架F8F,1架暴风MKV和1架金喷⑨顶着2km的高度差一起俯冲向UP。UP想到Fw190D9的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620km/h,相比对方飞机,就干脆破罐破摔,从3500 90度俯冲到200米高度,跑出860km/h多的红速改平飞。俯冲途中金喷⑨首先退出,接着暴风也似乎不想浪费能量,也选择放弃追UP,选择了爬升。不过剩下2个F8F依然穷追不舍。UP在200米高度平飞的过程速度逐渐下降,最后稳定在620,在追了大半个地图后,后面那两个F8F接近率渐渐降低,直到为负,UP最终成功逃过一死。(1.37时熊猫SL速度568km/h,1.39时已经BUFF到630km/h了,如果在1.39里这么玩,UP可能很快就被熊猫爸爸追上然后肆意暴打了)
d.最大允许速度为保证飞机结构强度不致破坏,安定性、操纵性不致丧失,而规定不得超过的飞行速度为最大允许速度。
因为游戏中翼面压缩效应没有到完全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最大允许速度即解体速度,解体速度为示空速(IAS)。游戏中秋水最大允许速度测试结果900km/h IAS
飞行器最大允许速度就像一只盛满水的木桶,由两块长短不同板面围成,这两块板面分别是结构强度和操纵性,而飞行器最大允许速度恰恰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操纵性
随着速度的提高,机翼前缘会产生激波,原本紧贴流经机翼表面的气流逐渐脱离翼面,这就是翼面压缩效应。
当气流分离达到一定程度,机翼会失去升力,舵面全部失去响应,导致飞机无法从俯冲中改平,酿成机毁人亡的杯具。
如果大家不能很好理解翼面压缩效应的话可以到洗手间做个流体小实验——将自己的小右酱视作飞机翼面,小拇指想像成翼面边缘的舵面,五指伸直并拢作下切手刀状,置于水龙头之下,同时小左酱缓缓拧大水龙头,将水流当作气流。起先,低速流经小右酱的水流会包裹润湿小右酱的每一处地方。上下摇晃小拇指,水流方向会随着小拇指改变,即舵面正常运作。然而,随着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冲击小右酱面向水龙头的一侧,并向四处飞溅(激波),不再覆盖小右酱下部的小拇指(舵面)了,这时不管如何晃动小拇指(舵面),水流方向也不会改变,因为水没有流经小拇指,也就不可能改变水流方向。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锁舵。
早期的P-38和零战都曾遇到俯冲速度过快致使舵面失控而坠毁的事故。限于当时的高速气动研究才刚刚起步,工程师们对这种翼面压缩效应事故的根本原因所知甚少,不知从何处下手解决问题,就连才华横溢的日本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在设计零战的过程中遇到翼面压缩效应也束手无策,只好给零战加上俯冲速度告警器提示飞行员及时改出。然而,年轻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凯利·约翰逊(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的创始人,最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之一)给P-38设计了一对电动俯冲襟翼,极大地改善了P-38遭遇翼面压缩效应时的操作性,顺利解决了困扰工程师们很久的高速改出问题。后来,共和公司的P-47也采用了约翰逊设计的俯冲襟翼。
游戏中的锁舵机制和理论略有出入。
WT现在的锁舵机制有两个,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只存在其一、或者都不存在:
一是飞
机本身气动限制,如采用高升力翼型或普通翼型的疾风、台风、地狱猫、熊猫都属于高速感人型。而采用层流翼型的野马、紫电爸爸高速不受太大影响。
这种锁舵的表现是:高速拉满杆不黑视或者出G,中低速段可以拉出超过6G的稳定过载二是
飞行员高过载脱力,这个稍微有点恶心。表现比较严重的是LA-7系列。
锁飞行员的机制是这样的,当你拉出超过
6G的过载时,飞
行员会脱力握不住杆,操纵杆自动回中。回杆的过程中升降舵对玩家的控制不会响应,非常影响高速指向。这种锁舵的表现是,高速拉满杆会瞬间拉出10G以上,随后升降舵硬直,座舱视角中操纵杆开始不受控制地自动回中。直到回完杆,过载降到6G以下才能重新对升降舵进行控制。此时高速拉满杆做筋斗的表现是拉一会硬直一会,拉完整个筋斗会至少硬直2~3次。这种锁舵机制下相当于全部速度段的过载都被限制在6G以内。1.39的抗G服就是为了提高飞行员高过载而加入的。结构强度
激波带来的副作用不仅仅是舵面失控。高速激波气流会与机身机翼发生共振,使机体发生大幅度振颤,最终造成结构破裂,飞机解体的惨剧。
结构强度拙计的零战没少遇到过空中解体问题。当时负责十二试舰战(零战的研究代号)振动测试的日本专家仅仅通过国外一些资料的交流就乐观地计算出零战的最大允许速度可达到950~1100km/h而不会解体,然而事实狠狠地抽了他几巴掌——在试飞过程中,零战居然连续发生三起空中解体的事故。接二连三的事故让日本海军飞行员坐不住了,纷纷跑到总设计师堀越二郎面前大骂他制造出了“杀人机”。忍辱负重的堀越二郎潜心研究,在经过详细的风洞吹风实验后发现,零战在达到570km/h以上时,机翼蒙皮会出现波状扭曲,副翼也随之强烈振颤。导致三起解体事故的元凶终于找到了,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通过加厚机翼蒙皮、增加铆钉的方式增强机翼结构强度,零战的解体速度终于提高到了相对比较正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