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傻
:
我总认为高考是一个人的战斗。
在这条路上,谁先放弃了自己,谁就提前倒下了。
曾经我放弃过,抱怨过,痛恨过,考过倒数,挨过骂,最后我跟自己说,如果连学习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去完成,你还凭什么去拥有其他梦想。
高三的最后时日,我把自己变成了拼命三郎,在我的桌子上贴着各种奋斗的小纸条,有一条至今还记忆犹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它是我整个高中最真实的写照。如今不管走到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给予我战胜一切的信心。
三年来,谢谢那些怀疑我,鄙视我,在我失败时落井下石的人们,是你们给我以斗志。谢谢那些一直鼓励和支持我的人们,是你们给我以战力。让我在高考的征程中一直充满十分的斗志,用百分的战力去克服一个个失败。
人总要成长,高考就像一个催熟剂,让我成长,让我成熟。让我在饱受委屈与辛酸中浴火重生。这里眼泪毫无用武之地,它太过拥挤,没有眼泪的空间,哭只能在心里。伤心了,难过了,朝自己哭,心脏在哪里,就在哪里哭,因为那里最痛,痛了才能记住所犯的错,才能奋发而起。
高考,这样的故事还在不停的上演。我的高考,已经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们的高考还只是开始…… 这样的混沌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时间定格在2011年夏天。
这年夏天我拿到了我们县市重点高中——HZ中录取通知书。红色的壳子十分显眼,它不仅证明我的初中时代已经结束,也告诉我将踏入更大的征程,那里有一个叫做“高考”的巨大门槛等我跨过去。
刚开始到HZ中的时候,我还是秉承初中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有时间就投入到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看各种文学,时尚杂志,古今中外著名的小说。连续的两次打击证明我是错误的。
第一次打击是当我看到老师手上名单的时候,那个名单是按照中考成绩高低排序的。当时,我中考成绩在我们初中是年级第三。当我怀着兴奋和一丝骄傲去看班主任手上的名单时,瞬间心跌至低谷。全班58人,我排在30位,中等偏下。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在初中经常被老师夸赞的学生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尽管我多有不甘,但是这是真真切切摆在我面前的事实;尽管我委屈,但这种感情也只能埋在自己的空间。我告诉自己,要一个个翻上去,这是我进入高中后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次打击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数学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课从来不带课本,信口拈来。由于之前一段时间我一直活跃在军训中,闲暇时间一般都在看杂志听歌,悠闲自在好一阵。虽然新书发了一个多星期,我动都没动过。于是,就这样让我置身令我倍感尴尬的局面当中,当周围的同学很简单的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我把书翻的“格格”响,但始终也找不到老师具体讲到了哪里。第一节数学课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过去,课后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搞懂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的其中一部分。
高一的时候没有分班,文理双修。好容易刚把数学老师第一堂课上所讲的知识搞到一知半解,那边的物理又兜头抛出若干问题。直到第二节晚自习结束,也不过是把一天来老师上课所授的内容大致看了一遍。第二天,我有幸被数学老师叫上讲台去解题,瞪着黑板上老师给出的题目半天,拼命的搜索脑中的记忆,九年来的所学所知,全都派不上用场。第一个上讲台,最后一个下来。当数学老师示意我可以下去的时候,眼睛里有了一丝愠怒。更是无法面对讲台下面那57双眼睛,自尊心严重受打击。其实这是他上课的特点,出一个题目,用到的是上一节的基础知识,下一节的解题思路,不预习课本,根本解决不了。
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偷偷的看数学,这是我在初中经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各科老师上课时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另外看周围同学都在认真听讲,自然给自己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最后的结果不仅数学垮了,连带着其他科目也被拖垮了。
那时,我自以为自己很幸运。上课时只要我低着头,数学老师就不会再让我上去做题。,由于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班级里开始出现一部分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不点名到黑板前解题,他们们就可以蒙混过去。课后继续说说笑笑,而我就是其中一位。
一周后,第一次数学测验,我们用的是100分的试卷,我考了59分。当时这个成绩刚好比最后一名58分多一分。尽管班主任后20份试卷的分数没有当众读出,但最后还是特地点了我和另外那个同学的名字,毕竟全班就我俩不及格。拿着这张59分的试卷,让我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是班主任故意让我不及格的。于是,我满试卷找老师的批改漏洞,客观题找不到,就找主观题,把同桌的试卷拿来一个个对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再三审查,终于在一个主观题上发现了老师的批阅漏洞。这说明我是可以及格的,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进行自我精神麻痹。因此,我并没有为自己在数学上的失利而改变自己的打算。对于当时那个备受同学瞩目考取99分高分的骄子,我同样给予不屑。
这种混沌的生活持续到第一次月考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