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汉语词典上出现许多两可字 因为写错太多所以出现了这类词语 诸如克/刻服 蘑菇/菰 信口开河/合 雅/鸦片…
感觉像多年坚持的东西被他们要求砸碎,不知道是一种文化的革新还是思想的退步。面对错误,我们不是引导地去纠正,而是把错的说成对的,这和自己打自己耳光有什么区别?
学习语文不完全是为了应试,而在于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
平常我们把传承传承挂在嘴边,可现在却要迎合字典迎合大众的错误来证明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我不知道最后连我们现在写的错别字也被写进第X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会有什么感想。
有的字还可以理解,有的,诸如我列举的,实在不知如何评判。字重在字意,而我们非要把这些负荷的含义加在这些错别字上赋予他们新的意思,是否太沉重了?
感觉像多年坚持的东西被他们要求砸碎,不知道是一种文化的革新还是思想的退步。面对错误,我们不是引导地去纠正,而是把错的说成对的,这和自己打自己耳光有什么区别?
学习语文不完全是为了应试,而在于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
平常我们把传承传承挂在嘴边,可现在却要迎合字典迎合大众的错误来证明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我不知道最后连我们现在写的错别字也被写进第X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会有什么感想。
有的字还可以理解,有的,诸如我列举的,实在不知如何评判。字重在字意,而我们非要把这些负荷的含义加在这些错别字上赋予他们新的意思,是否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