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罗克韦尔 B-1 轰炸机的研制可追溯到 1961 年,当时美国空军开始考虑北美 B-70 瓦尔基里的替代机型,后者的优先级别刚刚从批生产降为试飞状态。当时美国空军认为远程战略导弹是未来的武器,有人驾驶远程轰炸机将退居次要地位。B-70 的设计目标是以 3 马赫的速度在非常高的高空飞行,但日益强大的苏联防空能力使该机变得越来越脆弱。

于是美国空军授权了几项研究,探索未来有人驾驶轰炸机的可能方案,一旦成功,该机将会取代 B-52。此时,美国空军认为轰炸机是否具备在极低空穿越敌领空的能力成为面对先进防空系统时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

XB-70 代表的高空高速突防模式在地空导弹面前已经过时了
其中首个研究项目是于 1961 年完成的亚音速低空轰炸机(SLAB),设想该机是重226,796 千克的固定翼飞机,最大航程 20,372 千米,其中 7,963 千米在低空飞行。紧接着是增程打击飞机(ERSA)项目,该机全重 272,155 千克,具有可变后掠机翼。预计 ERSA 最大载弹量 4,536 千克,航程 16,205 千米,其中 4,630 千米是在 150 米低空飞行。1963 年 8 月第三项被称为低空有人驾驶突防飞机(LAMP)完成研究,该机载弹量 9,072 千克,航程 11,482 千米,其中 3,704 千米是在低空飞行。不过所有上述研究都停留在了基本概念阶段。
1963 年 10 月,美国空军综合了上述研究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新一代轰炸机方案,命名为先进有人驾驶精确打击系统(AMPSS)。同年 11 月 3 家承包商收到了 AMPSS 的投标申请书(RFP),分别是波音、通用动力和北美。但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钱袋子攥得太紧,并对 AMPSS 背后的数据表示质疑,所以 RFP 只限于基本概念研究,并没有将精力集中在特定机型上。另外所有承包商都一致认为美国空军提出的一些性能要求不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是成本十分高昂。